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這是幾十年來,香港餐飲業最黑暗的時刻。”
最近,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對當下的香港局勢連連嘆氣,并表示如今餐飲業人士均“杯弓蛇影”、“人心惶惶”,香港人陷入“最迷茫時刻”。
楊位醒稱,香港美食享譽全球,但現在因為持續3個多月的風波卻讓這顆“明珠”遭遇重創。
到目前為止,香港已有30多家餐廳倒閉關門,員工失業。
生意跌三成
從沒見過這么大的災
“2018年,我們大概有1200億港元營業額。”
楊位醒稱,今年很悲慘,生意跌了三成,這是最嚴重的一次,“今年營業額肯定達不到去年數字了”。
從事餐飲業40多年,楊位醒稱,他從沒見過這么大的坎、這么大的災。
開門難關門更難
想倒閉不容易,要傾家蕩產
楊位醒介紹稱,在香港做餐飲,最大的特點是現金流非常重要,“一旦沒了現金流,餐館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這場風波持續3個多月,香港餐飲業的現金流平均已下滑了30%左右。
而“重災區”就是租金最貴的地方,如銅鑼灣、尖沙咀、油麻地、旺角等。這些地方現金流下降得更多,大約40%~50%。而當前倒閉關門的30多家店中,最多的就是茶餐廳。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圖源:紅星新聞)
如果想關門,當時裝修花的錢立馬會打水漂。因為按照租約,他們必須將店鋪恢復本來模樣。雇人來拆這些裝修,又是一筆高額的費用,比如裝修時安裝的“燈、墻壁、餐桌,甚至廚房的防水”。
楊位醒稱,即便下一家租戶仍做餐飲,房東也會要求將所有東西還原。
其實,內地港味也在誘惑消退
據紅星新聞消息稱,2012年上市成為“茶餐廳第一股”,經營翠華餐廳的翠華控股日前披露,截止2019年3月31日,公司2019財年實現收入17.87億港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溢利474.1萬港元,同比分別下降2.9%和94.1%。其中,年內中國內地整體收入同比2018年度下降1.8%。
另一家,大家樂集團(0341.HK)于1968年成立,并于1986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是香港第一家上市的本地餐飲企業,目前是香港規模最大的中式連鎖快餐店。
大家樂集團的創始人是羅騰祥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羅騰祥的哥哥羅芳祥于1972年創立了另一家的中式連鎖快餐企業——大快活集團(0052.HK),并于1991年上市。此外,羅騰祥和羅芳祥的哥哥羅桂祥博士,還是知名飲料企業——維他奶國際(0345.HK)的創始人。
羅氏家族兄弟均是香港知名上市食品公司的創始人,身為吃貨的風云君,真希望能生長在這樣的家族中啊——你們家還缺姑爺嗎?
打住幻想,繼續回到今日的主題,以大家樂集團和大快活集團為代表的香港連鎖快餐企業。
截至2019財年末(注:大家樂集團和大快活集團的財年均截至當年3月31日),大家樂集團和大快活集團分別擁有465家和159家門店(包括香港和內地的門店)。
定位較高是許多香港餐飲品牌
在內地掘金時的共同姿態
長期以來,中國內地餐飲市場,一直被港資餐飲企業看好,但翠華的雙降和羅氏家族的坎坷發展,亦被解讀為這種趨勢的放緩。
表面上,價格問題是一個誘發點。
翠華在香港是低單價高翻臺率的親民街邊店形象,進駐內地后卻搖身一變,走起了中高端路線,店內裝潢華麗精致,同樣的菜品普遍比香港門店價格要貴上一截。
本質上,港味文化在中國市場的熱度不再,這和港片的衰落幾乎是一致的。
對于受香港文化影響較重的75-85年代的國內消費者來說,一旦港味接近后,依然和自身的餐飲習慣的格格不入。
尤其是國內消費者口味日益偏重,偏川湘菜系口感,而“糖水”風的港式餐飲似乎很難跟上。
粵菜是受眾度最廣的菜系。君不見阿拉上海人吃不慣徽菜,覺得太咸太油;安徽旁友也吃不慣江浙滬大包郵區的本幫菜、杭幫菜、蘇幫菜,覺得太甜。粵菜就很少有人吃不慣,全國人民都比較能接受。
即便在上海、杭州這樣的發達城市,年輕人也越來越難討好。
對于選擇多多又愛看顏選店的年輕人來說,如翠華般標榜自己輕奢,但其實裝修咋呼、老土、無甚格調,根本入不了鏡曬不了朋友圈,加上口味也沒多出眾、價格也不便宜,實在沒啥可光顧的理由。
想要讓這波史上最難討好的千禧一代(8090后)們成為忠粉,沒兩把刷子做點特色,管你什么香港名片城市之光的,他們才不買賬嘞。
-E-N-D-
想獲得更多知識,掃碼關注我們,精彩福利送不停!
福利來啦!
↓ ↓ ↓
有什么看法嗎?盡管留言
本文評論區留言獲點贊數超過20的人員,
將免費獲得東方美食《餐飲經理人》雜志一本!
包郵到家!
達到要求者請微信聯系小編:13331083197
統計截至日期9月27日12:00前
往期精彩內容:
看的不過癮?
不要緊,雜志有更多精彩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