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購物中心瞄準“舌尖消費”
暑假期間,全國各大商場、購物中心迎來人流高峰,除了購物、看電影、親子活動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流是來吃飯的。
部分購物中心里餐飲企業多達五六十家,就餐高峰期排隊的消費者有時要等三四十分鐘。
“舌尖消費”的引流實力,引得越來越多商場增加餐飲企業比例,并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換血”。
為什么餐飲店總是開在商場的最高層?
為什么餐廳、電影院、娛樂場往往都開在商場的最高層,而超市往往開在商場的負一樓?相信這是很多心中的疑惑。
就像我們上文中提到的那樣,對于商場來說,餐廳扮演的就是引流的角色。
所謂的引流品,就是用利潤或者便利換流量的商品。通過引流品吸引到流量,再通過其他利潤品來賺錢。
超市里1塊一聽的可樂也是引流品。當消費者奔著這聽廉價的可樂去到該超市后,除了可樂,又隨手拿了一桶油、兩升牛奶、三包速凍水餃和無數零食,超市的銷量自然就被可樂這個引流品帶上去了。
對于商家來說, “引流品+利潤品”,是設計產品組合的必修課。
引流品做得成功,不僅自身可以成為爆款單品,還能夠提升企業知名度、提高店內的整體銷量!
知道了餐飲扮演“引流”的角色后,不妨進一步思考,究竟該如何打造好一款“引流品”?
或者說,一款好的“引流款”,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低成本:
比如外婆家3塊錢一份的麻婆豆腐,卻讓外婆家天天排隊,年入上億成為餐飲百強;
比如蜜雪冰城3塊錢的冰激凌,讓它爆開5000家店;
這類產品制作成本低,價格低,對目標受眾有一定的吸引力。
高價值:
價格便宜的冰激凌、菜品,可以充當引流品,但為什么商家用鑰匙扣、小玩具,這些東西來引流,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呢?
因為這些商品對受眾來說,沒有價值。
比如很多影樓的藝術照拍攝業務,這系列產品的價格通常在200多左右,對于消費者來說,花2、300塊錢,為自己拍一組證件照、頭像照等“能拿得出手”、“會受到別人的注意和夸贊”的照片,實際價值和精神價值都有了。
所以,商家在做引流產品的時候,要使用、利用高價值的產品,而“高價值”要從用戶角度去評估,不能是在商家角度、自以為是的高價值。
相關聯:
引流品一定要和利潤品相關聯,才能達到引流的目的——實現盈利。
比如一家烤魚店,消費者的正常消費行為,絕不可能只點一份烤魚。換言之,即便特價88元的烤魚可能不賺錢,但是將啤酒、飲料、配菜加總到一起,就變成了一門盈利的生意。
-E-N-D-
往期精彩內容:
看的不過癮?
不要緊,雜志有更多精彩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掃碼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