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近日,蘋果向媒體發出邀請函,宣布將于美國當地時間9月10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9月11日凌晨1時)召開新品發布會。
有趣的是,本次邀請函的主題為“致創新”,但從已經被扒光的iPhone 11爆料來看,這屆iPhone事實上又是“換個顏色”的技術創新。
iPhone在創新方面的缺失以及設計上的無變化,已經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愿意去選擇iPhone了,甚至老用戶也在逃離。
那么作為餐飲企業,我們應該有哪些思考呢?
互聯網的深度洗禮已讓消費者足夠成熟
經歷了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深度洗禮之后,食客對于餐飲新品開始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并不會像以往那樣一味地盲目跟風。
從另外一個側面,我們可以看出食客對于餐飲菜品的創新其實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他們不再關注菜品本身的口味新奇,而是開始更多地關注新菜品竟可以給自己帶來什么。
在各種新餐飲概念日漸風靡的時刻,我們或許應該真正站在食客的立場上去思考和看待問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跳出互聯網式的怪圈,真正將自身的發展帶入到與用戶并行的軌道里。
有些餐廳為表現產品更新能力,打造出一長串的產品線,然而面對冗長的產品線,消費者的選擇有限,結果是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還有的餐廳上新菜品,主推地方特色,但在其他地域卻難以受歡迎。比如重慶人愛吃的折耳根,在上海地區市場反響并不佳。
菜品多卻對不上消費者的需求,這樣即便餐廳的菜品看起來再多,也會遭消費者抱怨。
潮汕牛肉火鍋一年火遍全國,卻面臨倒閉潮
那么,作為餐飲企業,餐廳上新要注意什么呢?
如今的餐飲市場,一旦有“出頭”的創新產品是顯而易見的,而“同質化”也是顯而易見的,消費者對產品的差異十分敏感。
正因如此,模仿重復的產品即便剛上新時能蹭到一點熱度,但在之后也會隨大流熱度消失。
真正的創新與盲目跟風的創新差別就在于:
跟風是完全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而創新則加上了他們自己的特色。
消費喜好定新菜“生死”
菜品上新的目的是為了給餐廳帶來生意和人氣。
最簡單的一種做法就是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時下的消費者喜歡什么,就推什么產品。
很多餐飲品牌在創新時都在迎合現下年輕人的流行元素,比如無糖雪碧順應健康趨勢,海鹽奶蓋蛋糕抓住消費者喝飲料時對奶蓋產生的一陣狂熱,奈雪的茶推出梅干菜軟歐包,中西融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但這種迎合并不是去跟風復制,尤其是在主推一些流行網紅產品時,要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和融合。
—結語—
餐飲同質化、復制與跟風導致產品的存活率低,解決消費者不買賬的問題,餐飲人一定要把握好產品結構。
消費者不再是“魚肉”,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上帝”,新的現象級產品在消費者身上。
新iphone,便是依然沒有把用戶看成是“上帝”,而是看成是一個“魚肉”的角色。
-E-N-D-
往期精彩內容:
看的不過癮?
不要緊,雜志有更多精彩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掃碼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