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把餐飲店的“老年店”和“網紅店”放在一起比較。“老年店”可能苦苦支撐,而“網紅店”可能一夜爆紅,一夜倒下。
有數據顯示,餐飲行業的閉店率高達70%,餐廳平均壽命只有508天,平均一個月有10%的餐廳OFF,在北上廣深,只有20%的餐廳掙錢。
餐飲行業有“三高一低”現象: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低利潤。餐飲百強的營業成本、人工成本、房租費用、能源費用同比增幅均高于百強總營收的增幅。而垃圾分類條例的出臺和實施,對于有眾多垃圾產出的餐企來說,將加重運營成本。社保統征,有利于餐飲企業合規,但隨之帶來的成本負重,也讓餐飲企業壓力山大。海底撈上市前,對住房公積金和社保補繳8800萬元。
全聚德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近六成
實控人為北京市國資委的全聚德于8月19日發布半年報,公司2019年上半年營收7.58億元,同比下降13.43%;凈利潤3227.83萬元,同比下降58.51%。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全聚德幾乎就是“北京烤鴨”的代名詞。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利好之下,全聚德的營收從2007年的9.17億元,增至2012年的19.44億元,但這一年,“中央八項規定”成了全聚德命運的轉折點。從此之后,全聚德業績徘徊不前,還有下滑的態勢。
2016年至2018年,全聚德的營業收入依次約為18.47億元、18.61億元、17.77億元;同期,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依次約為1.27億元、1.19億元、0.57億元。不難發現,景氣度越來越低。在早前公布的業績快報中,全聚德解釋稱,主要是餐飲門店接待人次減少,營收下滑,同時帶動部分上游食品工業收入減少。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聚德擁有門店116家,其中直營店46家,國內特許加盟店63家,海外特許加盟店7家。這一數字比2018年的121家縮減了5家。全聚德表示,這5家店為加盟店,因整頓中發現不合格而被關閉。
在某平臺的北京烤鴨排行榜上,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四季民福、小大董(大董的副牌)、大董、梧桐、義和三里,全聚德和平門總店只排到第七位。排在它前面的這幾家店除了大董和梧桐,其余幾家人均消費都低于全聚德和平門店。
“品牌老化”,全聚德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2018年,全聚德提及了著重于年輕化,而非強化老字號形象。全聚德以華東區域新開的幾家門店為經營試點,采用簡約、時尚的新派中式裝修風格,在菜品、餐具等方面更加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體驗需求。2019年上半年,全聚德圍繞人事費用率的合理管控,向不合格企業發放人工成本預警通知單和人工成本提示單,督促企業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網紅店”風光背后,也是倒閉不斷
究其原因,餐飲是用來吃的,而不是玩的,潮水終究會退去。就如當年在風口下的互聯網餐飲,豬起來的時候,風光無限,當風退去,留下的是一地豬毛。
泡面小食堂火了幾個月后迎來了大規模關店。泡面小食堂,銀色調的招牌和現代化的裝修,看上去干凈敞亮,一面墻上有世界各地的泡面,泰國的綠咖喱面、韓國的辛拉面、新加坡的海鮮面等。但正因為泡面小食堂是單一的產品,而且價格貴,吸引眼球過后就風光不再。
“趙小姐不等位”作為餐飲網紅界的鼻祖,曾經風光一時,名人、愛情、鹽焗菜、粉絲排隊,某點評平臺流量前三,但末日狂歡結束,門店關門。
網紅店的倒閉往往是因為故事基因大于產品基因,講故事講得比產品好。營銷做得比運營好,但消費者的忠誠度不能光靠新鮮感。當餐飲好做的時候,回本周期短,有時半年以內就能回收,而現在回本周期長達2年以上,需要大量的資金保持運營。裝修的調調很大,投入也很多,但消費者不光要吃環境,還要吃口味,難吃、性價比不高也是消費者詬病的主要原因。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end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