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注我們~餐飲精英們關注的公眾平臺
同樣的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還要額外支付9元的外送費。
近期,有讀者在微博稱,其在麥當勞app上發現同樣的產品外送和到店的價格差較多。
其中某套餐價格相差11元。記者7月22日晚間探訪發現,麥當勞app上確實存在此情況。
而不僅是麥當勞,肯德基app上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對于差價,上述品牌的門店表示,外送與門店的價格確實有所差別,這是“公司定的”。
餐飲外賣的定價與堂食不同,并非個例,也不是最近才發生的。
只是在互聯網外賣風風火火的前些年,更多的情況是外賣商家和平臺促銷打折,用低價策略培養用戶點外賣的習慣,人們因為享受著比堂食更優惠的外賣,而絲毫不覺得差價有什么不妥。
如今,外賣價格上漲,似乎構成了某種報復性補償。
更有流行的網絡段子說,“外賣自由”離年輕人越來越遠了。
其實,人們關心“外賣自由”問題,不僅是關注自己手里“錢袋子“的問題,更是在關注新的生活方式,能否替代舊的生活方式。
外賣產品的價格可以浮動,但外賣給消費者帶來的體驗和預期不應隨意搖擺。
互聯網外賣普及以來,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于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平時生活節奏快、工作時間長,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自己做飯,在外面吃飯成為普遍情況。
然而,線下餐飲店分布并非總是盡如人意。外賣服務解決了都市青年填飽肚子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并擴大了日常飲食的選擇面。
餐飲圈內從不缺新鮮事,外賣卻一直是個熱點,那么外賣商家如何優化自身?
1、理性看待:線下線上融合
外賣的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以節約他們的時間和體力成本,相應的,消費者要付出金錢達到交易的平衡。既然外賣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那么回歸理性、健康可持續發展就是未來的主要方向了。過去,在外賣紅利期,有不少商家沒有實體店,純靠線上掙錢,如今,這種做法不僅不被允許,而且,要想經營好外賣業務,線上線下必須一體化發展。
如何回歸理性,裴成輝認為,線下流量決定了線上流量,要將線上線下融合起來做外賣,二者達到平衡和互補。如果沒有線下流量,線上也不可能好;線下好了,線上就是不打折,也一定會好。如果線上價格過低,則會搶線下的流量,等于是商家自己打自己,線下的競爭力轉移到線上就是“承租力”,線上線下同價才是做品牌的正道。通過一些免減手段首先把量拉起來的方法,實則是不可持續的。
未來外賣的場景化、體驗感、和堂食的結合將會更深入,一體化是一種趨勢。
2、專注品質:以用戶體驗為核心
隨著外賣的普及,消費者越來越趨于理性消費,平臺補貼不再的情況下,一定是品質取勝。那些沒有實體或者簡陋實體的外賣店將很難生存,外賣這一領域會越來越往成熟健康的方向發展。堅持以品質為導向,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才會永遠不失消費者的青睞。
對比外賣抽成提高之前和之后平臺對頭部品牌的抽成力度,我們不難發現,抽成的規則,實則是向品牌商戶傾斜的,品牌商戶是品質和流量的保證。商戶若想在平臺上長期發展,首先得保證品質,而后形成品牌效應帶動流量的增長。未來,外賣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會愈發完善,外賣從業要求門檻越來越高,流量中心化會逐步走到頂點。
3、精細運營:學習流量變現的原理和方法
平臺上的外賣收入,全靠流量在支撐,那么,懂得流量邏輯,就是經營好外賣業務的重中之重。要搞明白線上獲取流量的方法論,要知道平臺排名規則的動態算法,因為這是門店線上流量的主要來源。在流量投放開始前,首先要對產品的核心客群做數據分析,找到他們在線上的觸點,然后設計相應的引流方法,同時要針對不同渠道的流量做好流量轉化的配套方案,這樣才能把流量玩轉。
未來,一二線城市的總訂單量不會有大幅度提升,但客單價會有提升,這是平臺的訴求。外賣還會持續向三四線城市下沉,而在五六線城市會出現外賣爆發期。面對這種發展趨勢,不光是平臺需要互聯網思維和數據運營的能力,每個置身其中的餐飲人都需要學習流量變現的原理和方法。
部分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昌晚報
往期精彩內容:
想看更多精彩干貨可購買: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給我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