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批茶飲品牌,正在掉入“品類細分”陷阱


    茶飲業的“品類細分”趨勢,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聚焦一款產品、錨定一種風格、搶占一個品類,層出不窮。

    但在這個時刻,我卻看到一些跡象:品類細分,或將一些品牌引入怪圈,甚至“陷阱”?

    作者 | 政雨


     

    茶飲正在流行“品類細分”
     
    很大程度上,茶飲業的品類細分,是從“眼紅”7分甜、書亦燒仙草開始的。
     
    7分甜,聚焦芒果飲品、打造黃顏色+logo7的視覺定位,新形象換上的當月,營業額就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80%,還帶火了楊枝甘露產品風潮。(傳送門:換個門頭,營業額漲了3倍!這個老板花12年,磨出流量暴增秘籍
     


    同樣地,書亦燒仙草,聚焦到燒仙草飲品,提出半杯都是料的slogan,不僅做火一個品類,還將品牌帶入快速發展期,1年開店1000家。(傳送門:1年1000家,這個燒仙草品牌正在瘋狂開店


    這對增長趨于緩慢、逐步進入平穩期的茶飲業,是個很大的沖擊。
     
    有追求的老板都想試試:
     

    有老板告訴我,他很看好酸奶飲品的趨勢,成本、標準化、供應鏈問題解決都不復雜,想帶著600家店一起重新定位;

    有不少廣深地區的品牌,聚焦檸檬茶,想搶占檸檬茶相關的各類“賽道”;

    荔枝、桃子、草莓,賣得好的水果,都有品牌做成自己的定位,打出招牌。

     

    無論是剛剛創立的門店、趁著紅利期開出幾十家店的老板,還是沉淀了幾百家店的品牌,都想有這么個“一招制勝”的方法和機會,去做轉型升級,占領一個賽道,引領一種趨勢,來一波爆發式增長。
     
    方式也出奇地一致:沿襲7分甜、書亦的方式,在產品上做聚焦、在風格上做定位。

    但從這件事上,我卻看到幾點誤區,或將茶飲品牌引入細分“陷阱”。觀點也許有些刺耳,但希望帶來新的思考。


    茶飲就是個細分品類,還要怎么細?

    給品牌做細分、做定位,餐飲業幾年前就轟轟烈烈地流行過。
     
    2014年巴奴定位毛肚火鍋后,餐飲江湖興起更名潮,紛紛聚焦單品爆款。喜家德水餃更名為“喜家德蝦仁水餃”,很久以前更名為“很久以前羊肉串”,同新餐飲更名為“費大廚辣椒炒肉”。
     
    巴奴定位毛肚火鍋后,餐飲江湖興起更名潮

    定位成功的品牌,迅速發展起來,確實站穩了一個賽道;但也有不少品牌更名之后營業額直線下降,品牌勢頭急轉直下。
     
    這其中很大的區別在于:一些品牌定位過細,阻擋了大部分顧客。
     
    ——這也是茶飲品牌需要警惕的。
     
    茶飲本就是整個餐飲中的細分品類,還想怎么細?有品牌定位到牛油果、榴蓮類非常“小眾”的產品,這樣的操作相當于直接“送客”。
     
    開門營業,就是做大眾的生意,聚焦足夠多的精準人群。
     
    品類定位并不是越細越好,太過小眾的品類,反而不利于認知和傳播。
     

     

    “拗造型”做定位,但有細分基因嗎?

     
    “拗造型”,是拍照時的姿勢,堅持幾秒,呈現最佳狀態,“拗”出的造型和日常真實相差甚遠。
     
    很多品牌做定位,就是在腦子里“拗造型”。勾勒出一套自認為完美的模型和方案,做到模式和邏輯自洽。
     
    至于是不是適合、能不能落地、和原有品牌如何關聯、一整套打法怎么做,并沒有想好。
     
    最近了解到一個品牌,在做品牌升級、產品升級,推出不少新鮮水果做成的產品。但從總體來看,明明奶茶銷量占比更高,一直在消費者心中主打的也是奶茶,硬要把自己品類細分到水果茶,而且是單一水果,給人的感覺實在突兀。
     
    其實,不管是7分甜還是書亦,之所以靠一款產品突圍,都不是硬貼的,而是把核心要素提煉了出來,是基于品牌基因的順理成章。硬生生提出來的細分定位,就像穿錯了鞋,走不了遠路的。
     
    定位理論的核心基礎,是挖掘自己獨特的價值,模式和定位要符合既有的優勢和積累。有文化背景,才能傳承。
     

     為避開競爭對手,還是占領消費者心智?

     
    很多品牌做細分,是為了錯開競爭對手,并不是為了占領消費者心智。
     
    比如流行過的草本養生茶概念、酒釀茶飲特色,市場上這么干的品牌確實不多。但市場空間大不大,和做的品牌多不多沒有關系。

    只有顧客需求多了,市場才會大。但把一杯奶茶和草本聯系起來的消費者會有多少呢?
     
    有效的定位,是去找尋找市場中的空白,而不是去找消費者心智中的空白。
     
    7分甜創始人謝煥城講過,定位芒果,是看到《咖門》推出過的一個數據:消費者喜歡的水果里,芒果排名非常靠前,才下決心選定的。一個具有廣泛認知基礎的產品,才能將品牌與品類關聯。
     
     
    競爭不是為了打敗對手,而是為了贏得利潤。定位的最終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購買理由,而不是一味區別開競爭對手,為了細分而細分。
     

     定位是把握住最大機會,而不是某一款產品

     
    “定位是把握住最大競爭機會,而不是某一道菜。”這是來自老鄉雞的觀點。
     
    放到茶飲里來說:定位是把握住最大競爭機會,而不是某一款產品、某一種水果。
     
    古茗、益禾堂性價比策略也算定位,奈雪的茶+歐包模式也是細分,茶顏悅色的長沙標簽也是優勢。
     
    很多品牌常常是:主打桃子就算細分,換種風格就是定位。簡單盲目地聚焦到表層的產品、風格,或許是在偷懶。

    除了聚焦產品,還能聚焦區域,做火一個集中的市場;也能聚焦業務,主攻供應鏈壁壘;還有聚焦心智,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文化認知。 

    定位是鞏固最大優勢、進行戰略規劃,而不僅僅是用一個名字、一個口號,停留在海報宣傳上。
     

     定位只是過程,不是最終結果
     
    餐飲品牌里做定位最成功的品牌巴奴,先后換過多次slogan,比較有名的像:

    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更火的火鍋,排隊的人更多。
    深入原產地,精選好食材。

    不同的口號對應了品牌的不同狀態和策略,最早毛肚標簽提的多,現在更多在強調食材了。這說明:第一定位是需要隨著品牌的發展不斷變化的;第二,定位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品類細分,而是打造品牌化。

    不管如何定位,巴奴依舊是賣火鍋的,但在不斷細分、定位的過程中,讓消費者記住了毛肚、記住了排隊、記住了好食材,從而打出了名氣和品牌力,最終記住了巴奴。

    做出品牌后,品類拓展又是一條必經之路

    對茶飲品牌也一樣,7分甜的芒果飲品標簽未必會永遠適用,“半杯都是料”也未必永遠適合書亦的發展階段。

    企業的最終路徑,是用品牌突破品類的限制,讓消費者不用再提燒仙草,也能想到書亦、記住書亦。



    從各個品牌爭相恐后做細分這件事我發現:

    雖然大范圍的爆紅難求了,但茶飲業還處在靈感閃光的階段,總有人能萌發新的創意、提供新鮮感。

    若把創新當創造,把抖機靈當品類細分,其實是對自己競爭力和實力的不尊重。
     
    無論如何,定位只是一個動作,開店這件事永遠不會有一招制勝的方法。



    統籌|妮可  編輯|金語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7月9日,咖門2020新飲力新茶飲大賽深圳開賽!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報名觀賽:



    飲品開店新手必修46講:

    茶飲店如何玩轉微信社群運營:

    設計定制茶飲店家具道具: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5736701356(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638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6日 08:00
    下一篇 2020年7月6日 10: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