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方討論的人造肉首次登上零售平臺,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11月15日,奈雪1000平的夢工廠店里,3款人造肉漢堡開售1小時搶空。
昨天,#人造肉正式開售#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今年以來,“人造肉”也頻頻出現在媒體平臺的餐飲板塊,受到關注。一款名為“OMNIPORK新豬肉”的人造肉產品,登上了某電商平臺,成為人造肉在零售渠道的首秀。這就意味著,人造肉產品,想買就能買來試試了。
如果說最近的熱門詞匯,“豬肉”一定榜上有名。長這么大沒見過豬飛上天的我,有幸見到了豬肉的價格飛上天。10月份豬肉價格上漲101.3%,甚至直接拉動了CPI指數大幅上漲。
人造肉登上電商平臺,網友表示 “替代豬肉指日可待?”也有人問,“人造肉能取代真肉嗎?”“吃了會胖么?會不會有影響?”熱度不斷飆升,微博閱讀人數超1.5億。
2019年也被稱為“人造肉元年”。人造肉從實驗室走出,來到各商業平臺,實現商用,甚至被預測走向平常家庭餐桌。
而這股食品改革的風早就吹遍了大洋彼岸。今年4月1日,漢堡王試點推出impossible whopper人造肉漢堡,8月8日美國全境上線。
8月27日,肯德基與“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推出了第一款人造雞肉產品。
9月26日,麥當勞宣布與Beyond Meat合作,一周后在加拿大部分餐廳測試“人造肉”漢堡。
這種人造肉其實更符合詞本身的意思,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肉。由動物干細胞培養而成,目前技術難度很高,培養花費很大。2013年,有人吃下了一個價值25萬英鎊(約人民幣236萬元)的漢堡,這么貴的原因就是因為里面夾的那塊人造肉。
而中國的第一塊人造培養肉,11月18日上午,才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
周光宏教授展示國內第一塊培養肉,圖片來自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眾號
不說好不好吃,這種人造肉還沒有走出實驗室,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
這個類別的人造肉上,中國人應該最有發言權,從菜館里就能看出來“素肉”“素雞”,甚至現代常見于各校園、社區小店的“火爆雞筋”“老虎肉”,都是素肉的一種。
這些,算是人造肉的早期產品,大多是用大豆蛋白等植物原料來模擬肉類,多是豆腐或者豆腐的“近親”。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把豆腐皮稱作“人造肉”。
而上面說到的,今年密集出現在公眾視野的人造肉,是更高級的產品。采用逆向工程,選用合適的蛋白質和脂肪組合,模擬目標肉類的成分,并添加部分淀粉來模擬口感,甚至還從大豆根部提取出了血紅素,可以完整模擬肉類烤制的顏色和香氣變化。
人造素肉已經實現了商業化,在很多地方具備明顯優勢。比如其健康屬性,低卡、0膽固醇、富含膳食纖維等,生產的過程也更加節能環保,等等。
但目前,其弊端也不得不提。由于人造肉的技術限制,再加上現有廚師沒有經過人造肉烹飪培訓。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人造肉還是以肉餅烤制的狀態出現。期待未來上游能夠提供更多的方案,或者是形成良性的烹飪鏈條。畢竟,中國人可不只滿足于烤肉餅,煎炒烹炸,悶溜熬燉…烹飪上,中國人很有話說。
另一方面,人造肉畢竟采用的是植物蛋白,和培養肉以及真實的肉類依舊存在相當的區別。口感上盡可能模擬也依舊有一定的瓶頸,目前也有消費者對市面的人造肉產品評價是“有大豆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人造肉目前制作成本還相對高昂。就登上熱搜的這款人造肉產品來說,目前折扣價低于五折,但是仍要28元/230g/包,一斤要六十多塊,如果不打折的話,一斤更是要近200元。即便是豬肉上天,距離這個價位也還有很大的空間,再塞頭豬進去也沒什么大問題。
當然,我認為目前來講,如果不是肉類漲價和獵奇心理,大多數人還是不會選擇人造肉的。所以,降價、提升口感才是未來人造肉普及餐桌的可能途徑。
對于人造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討論分享。
12月5日,上海寶華萬豪酒店,咖門2020萬有飲力年度大會。小罐茶、CoCo都可、茶顏悅色、喜茶、奈雪的茶、古茗、7分甜、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創始人、負責人將到場出席,與1000+行業人共議行業未來,探討如何“活著”。
統籌|政雨 編輯|孫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識別圖片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7744612803(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