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咖啡館,星巴克逢節日就上新,經典款星冰樂暢銷多年,眼紅了一眾開獨立店的老板。
小店不創新、沒新品,全怪缺人、缺錢、沒有團隊么?
開在北京的壹別咖啡,就靠老板一個人,研發出一款屬于自己品牌的“星冰樂”,并總結了一套小咖啡館的產品研發邏輯。從而在北京站穩腳跟,實現盈利。
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們找老板聊了聊。
作者|國君
編輯|若云
-01-
復制manner模式:
12平小店開業5個月就盈利
約好采訪后,壹別咖啡的店主K給我發來了門店的“戰略規劃”。
市場眾多咖啡品類的分析
和“辭職開家小小咖啡館”,卻創業未半,預算花光,情懷散盡的白領不同,K一開始就做足了準備。
在開店之前,K是個“空中飛人”、職場精英,做著類似于《我的前半生》中唐晶的工作,曾幫國內外多個知名品牌做過戰略咨詢。
工作期間,她就經常利用休息日逛各地的館子,參加了很多付費的咖啡知識分享、咖啡沖煮課程。
“咖啡館是個盈利預期不太理想的生意,所以我熱愛歸熱愛,但一直不敢輕易開始。”K坦言。
2016年底,她工作參與的一個項目在上海恒隆廣場,恰巧有一家 Manner咖啡。K看到,這個和餛飩店開在一起的小店天天排隊。她才發現,原來咖啡館能做到這么小,原來咖啡館的形式可以這么多樣化、這么日常。
小咖啡館依舊可以多樣化
Manner的模式讓她有了啟發,決定辭職后,她先報名了泰國清邁的一個咖啡課程學習,然后又到別的咖啡館工作小半年后,才開啟了自己開店的第一步。
“一開始想做這個小店,借鑒的是Manner的模式,想在北京的市場環境下,驗證能不能盈利。并不是厭煩了工作開著玩兒,而是希望把壹別當成一個品牌來自,而不僅僅是一家歲月靜好的小店。”K說。
所以從一開始,K就很清醒,她不僅給自己做了“戰略規劃”,還給小店做了清晰的定位和品牌核心價值觀。
老板對品牌的定位清晰
“作為一家咖啡小店,最初的氛圍形成一定是和店主本人相關的。我本人是一個親和力較強的人,所以壹別咖啡的關鍵詞就是‘專業、溫暖、治愈、明亮’,那么店面裝修和 VI 就不要搞成酷酷的或者冷淡的路線,甚至選址、產品設計都要圍繞關鍵詞進行。
這樣的好處是,風格不會跑偏,預算也容易控制(比如不會看到好看的杯子就想買,最終發現和 VI 不符,風格混亂)。”K說。
2018年3月1日,總投資不到22萬元的壹別咖啡開業了(帶一年租金12萬),12平米,6個座位,客單價25元。開業5個月后開始盈利,目前日均出杯量超過50杯,顧客的復購達到60%。
前期的充分準備帶來了銷量
可以說,K是小白中的老司機,那些開店必踩的坑,她幾乎一個都沒入,開店1年之際,她還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產品研發邏輯”。
-02-
一個小咖啡店老板的爆品研發邏輯
壹別咖啡真正流量明顯上升,是從“北冰洋泡泡美式”開始的。
當時,很多做咨詢的前同事來店里喝咖啡,也幫她做“戰略咨詢”,他們一致表示:“你這個館子,產品是好喝,但缺一個能讓大家記住的點。有個特別的產品,其他店沒有的,讓大家快速記住你很重要。”
咖啡的產品線一直很穩定,到底該從哪里找靈感呢?
借鑒:星巴克的星冰樂和故宮的千里江山卷
和奶茶的無所不能加相比,咖啡的產品研發,一直都是讓店主頭疼的事兒。
“推新是必要的,但要推什么樣的新品呢?市場上眼花繚亂的創意飲品,是不是出了一個爆款我們就要拿來用?”K很糾結。
后來她想到了星巴克的星冰樂,從名字到產品組合都是緊扣品牌的,很多店也會出類似的沙冰飲品,比如瑞納冰、酷樂冰等,但是顧客在第一次喝到的時候還是會說:“這就是星冰樂嘛。”
這個標簽已經被星巴克用到了極致,后者很難超越。
星冰樂已經打上了星巴克的標簽
另一個讓K受啟發的例子是故宮角樓咖啡,因為具有非常強的文化支撐,它就可以把一個普通的抹茶卷命名為“千里江山卷”,而不會讓大家覺得違和,其它咖啡店也無法搬來用。
K認為,在品牌框架內推新才是高效的,也能拔高產品的復制壁壘。
創新:“北冰洋泡泡美式”
確定了產品研發的思路后,K就開始有目的地找靈感,她先是扒大眾點評上北京咖啡館的招牌飲品,她看到有的店蘇打水冰美式很受歡迎。
很具有品牌代表性的產品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她想起北京的國民飲品“北冰洋”,而且北冰洋的橙色和店里的墻壁色、LOGO色又很契合。
產品上架后,已經四月底了,正是冷飲的好時機,她會向每一個點單猶豫的顧客推薦,而推薦成功率幾乎百分之百,后來大眾點評上逐漸有了種草心得。
一些人開始專程來拔草,加上選址的精準,小店生意日營業額從幾百塊很快超過了1000元。
“這是我在嘗試的一個方向,目前看來,這兩個是很有記憶點的,客人看菜單,詢問最多的也是這兩個,會覺得特別,和北京相關,顏色也好看,于是愿意主動拍照分享。那我就可以初步認為,這個創新方向沒有什么問題,順著想下去,不會特別茫亂,也不容易迷失在別人層出不窮的創新中。”K總結。
糾結:如何做一款別人抄不走的產品
這個產品還算是成功,但是讓K焦慮的是,這樣的產品沒有什么技術壁壘,別的店也能做,需要一款和自己店相契合的獨有研發。
2018年冬季,壹別咖啡上新:冰糖葫蘆的冬天,貼近老北京的文化,顏值和體驗都和產品名貼近,顧客反饋良好。
糖葫蘆飲品向老北京文化靠攏
“這個產品就像‘千里江山卷’一樣,從產品維度看有獨創性,與品牌有很深的連接 ,這樣即使有很多人抄襲,但正宗且代表老北京文化的咖啡味道,還是壹別。壹別咖啡的北京系列,就是今年的重點。”K說。
升華:從產品到產品結構,咖啡店不必只賣咖啡
壹別咖啡,定位于一家精品咖啡小店,當然要以咖啡飲品為主。
但考慮市場的接納情況和盈利目標,壹別還是會搭配茶飲或氣泡水類的其它產品。
產品不僅限于咖啡
“不要自己把自己逼死,畢竟咖啡依然是需要我們耐心培養的一個市場。同時,盡能力推出一些應季的新品,不斷給自己和客人一些新鮮感,這也是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決定的(參考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等,適時推新還是比較重要的)。”K總結。
建議:不是為了出新品而出新品
“喜茶有什么新品,我也可以做的,奈雪有什么新品,我也能想辦法學做。
不是為了出新品而出新品,要想這個新品是為了什么。我可以復制這個,也可以復制那個,但最終你也就是個街頭小店,永遠形不成品牌合力。產品以及所有的東西都要在一個品牌框架內,為品牌服務。 ”。 K說。
-03-
獨立咖啡館的“品牌”困境
“店不過三”是很多獨立小館子難以逃脫的魔咒,因為獨立小館子對老板人設依賴過重,而“人”又是難以復制的。除了“守著一家小店”終老的文藝青年外,從生意角度來說,規模化一直都是獨立咖啡館的難以逾越的鴻溝。
壹別咖啡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因為是偏向于‘人’的一塊,也是小店最不同卻最限制發展的一塊。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有過焦慮的階段,比如未來假如需要招聘員工,是不是老客人會大量流失?什么樣特質的人是需要的?等等。
品牌力可以決定很多
最終,我依然覺得,要依靠足夠的‘品牌力’來解決。當你的品牌特質足夠突出,品牌特質體現的點足夠廣泛,那么“人”的因素限制可以被分解一些。而這些足夠多的點,包括 產品、VI、理念等等,都需要一定時間來打磨。”K說。
但品牌不一定意味著連鎖,也不是一個 logo 定制印刷到咖啡杯、豆子包裝上就是有品牌了。
在K看來,品牌是需要形成一種獨有的文化符號。
“開一家店并不難,但建立品牌,要通過產品、形象、服務等日常的運營,用比較漫長的時間去打磨與之相關的一切是艱難的。”
<<<點擊藍字,了解更多開店方法論:
飲品店如何打造爆款?4月26日,
咖門年度項目創飲Talk全國巡回課
邀請到星巴克前研發負責人馬勝學,
深度講解《如何打造一款茶飲爆品?》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了解巡回課詳情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識別圖片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飲領聚變——咖門2019春日飲品峰會::
2019中國茶飲甜品加盟風向標: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8637102212(同微信)| 13253329903(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