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十余品牌獲融資,這個資本看好的咖啡項目,為什么我不看好?


    這大半年來,瑞幸、星巴克之爭搶走了整個咖啡行業幾乎全部的目光。


    但有這樣一個咖啡項目,簡單可行、標準化程度高,甚至連一向對咖啡瞧不上的資本都投注了十幾個品牌。


    可說實話,資本看好的這些自助咖啡機項目,我并不看好。為什么呢?


    3年,十幾個自助咖啡機品牌獲融資


    掃碼、選購、支付、出杯。


    沒有服務員、沒有甜美笑容、無需重金裝修。除了都是賣咖啡,看起來和傳統咖啡館沒有任何相似。


    這便是近幾年在城市各個角落涌現的無人自助咖啡機。


    自助咖啡機層出不窮


    無人自助領域的發展多參考國外的案例,比如日本是做得最好的,已有600多萬臺自助售貨設備。但近幾年,這種省人力、占地不到1平米、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自助咖啡機,伴隨著互聯網模式的流行,通過手機就能完成交易,也開始在國內快速布局。


    和一向不被資本看好的傳統咖啡館不同,自助咖啡機是資本市場的“大紅人”。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到現在,3年時間,已有包括咖啡零點吧、咖啡碼頭、萊杯咖啡、易咖、小咖、友飲等不少于10個自助咖啡機品牌獲得融資。


    近幾年獲融資的自助咖啡機品牌


    相比起來,所融金額多于瑞幸,獲投品牌數量多于新茶飲。多筆億元級融資金額,9個月拿下3筆融資等,都是自助咖啡機項目創下的數字。


    為什么資本瞧不上近千億的咖啡市場,卻青睞看上去“小眾”的它們呢?



    資本為什么青睞這個“小眾”咖啡項目?


    論賺錢水平:投入低,盈利能力強


    “目前市場除了星巴克這種標配店能享受到購物中心較低的租金以外,其他咖啡店的開店成本是相當高昂的,此外還要考慮人力成本。但無人自助咖啡,把這些都省掉了。”梅花天使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說。


    高房租高裝修高人力高設備成本,是傳統咖啡館難盈利的重要因素。這對自助咖啡機來說,是完全不存在的。


    市面上,一臺自助咖啡機的售價在4萬元左右,除了機器的成本價,其余的開支主要是點位費用、設備折舊和運維人員的成本費。


    而在盈利方面,除了售賣咖啡,還包括設備自帶的LED屏幕廣告收入、提供軟硬件設備服務,以及開放加盟等。


    自助咖啡機的LED屏幕可以用來投放廣告


    細算下來,單從運營能力來講,自助機器的賺錢能力是不輸的。


    論自身素質:標準化程度高、場景適配性強


    “中國目前城市密度那么大,自助設備卻還很少,自助咖啡機也只有兩千多臺,但中國咖啡的市場規模在2015年時就已經超過千億并且還在增長。”真格基金副總裁劉元說。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理解為對自助模式的看好。借助標準化的機器操作,自助咖啡機可以實現咖啡豆、純奶、糖和巧克力粉選擇比例的規定統一。高標準化、穩定出品,是機器出產咖啡的優勢。


    另外,由于占地面積少,自助咖啡機匹配的場景空間靈活,高校、寫字樓、商場、機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可以投放的理想場所。


    另外,相較于傳統咖啡館,自助咖啡機依托于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擁有完整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設計:有頂層設計,有商業模式,有強烈的客戶體驗,有未來空間。


    不受空間約束,場景適配性強


    論發展前景:資本看中的是趨勢


    資本投注的是未來。


    投資咖啡零點吧的考拉基金合伙人丁柏然表示:中國咖啡市場增長非常迅速,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增長潛力巨大。其次,目前國內咖啡市場消費以速溶為主,消費升級趨勢下,現磨咖啡的消費比重會逐步提高;再者,隨著移動支付大環境的逐步成熟,智能自助咖啡機毛利更高、盈利能力更強,單機模型更優,所以是較為理想的投資標的。


    在飲品大類中,咖啡除了作為提神醒腦的功能性飲品存在,還有數百年的文化積淀,以及空間價值等。尤其在有近千億規模的國內咖啡市場,連鎖化品牌不多,模式玩法不多。


    但隨著精品咖啡在國內的流行,人們對咖啡的品質需求提高,對現磨咖啡的消費成為新追求。


    消費者對咖啡品質需求提高


    而這個帶來更好品質、被新零售席卷的自助咖啡模式,押注了咖啡、無人售賣服務、互聯網新零售等三波趨勢,沒理由不成為資本看好的標的。



    自助咖啡機真實面目:基本沒有盈利的


    但說實話,對于這個資本市場的“大紅人”,我是不大看好的。為什么呢?


    “基本沒有盈利的”


    如上文所說,自助咖啡機僅靠運營實現盈利,并不是難事。但是隨著咖啡機品牌和數量越來越多,不僅同質性更強,盈利點也在增高。


    “另外,將軟件和硬件的升級、飲品研發的費用分攤,業內基本沒有盈利的。”原咖啡碼頭創始人王維,新近又推出自助咖啡機品牌三磨咖啡,專注自助咖啡機的軟件和硬件研發,提到自助咖啡機項目的盈利情況,他如是說。


    自助咖啡機的最大成本來自它本身,而對機器設備的不斷升級進化,是個需要持續支出的投入。


    雖沒有想象中樂觀,但相信還是存在利潤空間的


    “做區域龍頭容易,全國老大難”


    自助咖啡機項目的規模連鎖化發展,也存在問題——點位資源分散,區域龍頭較多。


    點位資源的獲得,大多依托當地資源,形成區域化品牌容易,做好全國性品牌難度較大。這也是自助咖啡機項目融資品牌多且分布較廣的原因所在。


    “喝咖啡的需求太少了”


    令人意外的是,根據三磨咖啡品牌的統計模型,大學生對咖啡的接受度(即千人轉化率)是白領的5—10倍。受消費習慣和生活支出水平的影響,一直被視為咖啡行業主要消費群體的白領,并沒有為自助咖啡機業務貢獻更好的轉化率。


    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每當路過商場或者寫字樓下孤零零站立的自助咖啡機,除了會隱隱擔心它的使用率和衛生管理情況,也完全沒有要主動消費一杯的需求和習慣。


    消費者對咖啡需求低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存在的自助咖啡機約有3萬臺,但有效運營的僅大幾千臺。


    雖然大家常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中國每人每年消費3 杯咖啡,英國和美國的數字分別為250杯和363杯,來推測國內咖啡市場的廣闊前景。


    但自助咖啡機想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就像王維說的,“要等現在喝咖啡的年輕人長大,市場就好做了!”


    畢竟,對自助咖啡機的需求,從本質上來看,還是對咖啡的需求。



    結語


    各自助咖啡機品牌的競爭還在加劇,起碼從市場表現來看,真的蠻拼的:


    • 拼產品:升級設備,提高標準化;選用鮮奶,邀請評委級咖啡大師開發產品,提升品質;除了咖啡,還上線奶茶,增加飲品種類;


    • 拼點位:選更好的位置和場景,在更多的城市布局;


    • 拼設備:開發專利,讓機器更高效……


    咖啡零點吧創始人兼 CEO 王順利表示,想要從眾多品牌中突圍,最關鍵的是運營,“我覺得各家拼的都會是內功,即有效運營,從點位的評估、投放、損耗等等因素精確評估。”他說。


    雖然咖啡在國內是個慢生意,但我們能明顯感知到,它是在不斷升溫的。做好運營基礎,打造好品牌,待市場的積溫到了,機會就來了。

    — END —

    統籌:啡姐 | 編輯:政雨 | 視覺:JIRFEI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舉辦的“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想參與的同學,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報名西南、華中賽區的比賽


    <<<點下面藍字,了解更多新茶飲大賽信息:

    50萬獎金,立頓冠名,湖南衛視支持:“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開賽在即!

    2018新茶飲大賽,參賽全攻略!

    華東區4強驚艷誕生!“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精彩圖記

    華南區4強誕生,評委一句話擊中行業痛點!| 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94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17日 00:00
    下一篇 2018年8月17日 07:3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