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46年的“茶飲夢”:咖啡的輝煌為什么難在茶領域續寫?

    點擊圖片,進入報名。


    當星巴克在咖啡領域風生水起時,其從1971年成立以來就埋下的“茶飲夢想”卻屢屢受挫。


    為什么星巴克能把咖啡賣好,卻在茶領域頗顯落寞?


    不妨跟著這篇文章一起梳理一下星巴克46年來的“茶飲夢”,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



    咖門|楊彎彎,發自上海 


    1

    星巴克屢屢受挫的賣茶生意

     

    近期,星巴克在發布第四季度業績時又引爆一個大新聞:旗下茶飲品牌Tazo以3.8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聯合利華公司。

     

    消息一出,難免讓人聯想到今年7月,星巴克另一個與茶有關的決策 ——將在一年內關閉旗下379家茶飲品牌Teavana門店。

     

    星巴克當時給出的理由是:由于拖累了業績,對Teavana進行了“評估戰略選擇”。將Teavana的不佳表現歸結于實體零售的衰頹。

     

    但是,其CEO Kevin Johnson表示,Teavana 飲料仍然會在星巴克的各大門店中進行銷售,公司預計在 2017 年通過星巴克門店銷售超過 16 億美元的 Teavana 飲品。


    ▲Teavana在國外門店 


    而這次,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表示今后將專注于其唯一的茶飲品牌Teavana,并計劃未來5年內讓這項業務的規模突破30億美元。

     

    當星巴克在咖啡領域以各種姿態風生水起,茶飲版塊上關店、出售品牌的動作顯得尤為落寞。我們不難看出這樣兩個信息:

     

    賣咖啡和賣茶,并不是一通百通的生意;

    星巴克也還遠沒有放棄“賣茶”這件事。

     

    實際上,星巴克的“茶飲夢”,已經存在了很多很多年。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2

    梳理:星巴克46年的茶飲夢

     

    1971年,星巴克一創立,就瞄準了賣茶的生意。


    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門店在美國西雅圖開張,當時的店招上寫著:Starbucks Coffee Tea& Spices。星巴克一早就瞄準了賣茶的生意。

     

    1999年,星巴克收購Tazo,發生第一次與茶接觸的大事件。


    當時星巴克用810萬美金收購了茶葉品牌Tazo。那時,Tazo的產品主要在雜貨鋪和便利商店出售,有包裝好的茶葉、K-cup 咖啡膠囊和瓶裝飲料。


    ▲茶葉品牌Tazo

     

    彼時,星巴克似乎沒有著重茶飲方面的發展,依舊積極擴展自己的全球咖啡版圖。

     

    也是那一年,星巴克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在隨后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商業成果。

     

    到了2012年,星巴克開始意識到了品牌瓶頸,并嘗試布局咖啡之外的其他領域。


    2012年,星巴克以6.2億美元收購Teavana。


    2012年,一家位于美國亞特蘭大的茶葉零售商引起了星巴克的注意,以6.2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收入麾下。

     

    這個品牌就是眾所周知的Teavana。


    ▲Teavana茶門店

     

    Teavana在2011年于美國紐交所上市,專注于茶業零售,業務模式為:全球采購、配置特種茶葉→建立品牌→分銷和質量控制→渠道(線下+線上)。


    這對于想要在茶飲上發力的星巴克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產業鏈完整且專業。

     

    我相信彼時的星巴克應該是對做茶這件事信心滿滿的,前CEO舒爾茨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2013年,首家Teavana茶吧落地紐約。

     

    該品牌的門店抹掉了一切與星巴克相關的元素。

     

    當時舒爾茨計劃到2018年時開設1000家門店,取得與星巴克一樣的成就。

     

    然而事與愿違,Teavana并沒有迎來春風得意,反而在美國老家遭遇了滑鐵盧:2016年1月宣布關閉5家茶吧中的4家,最諷刺的是:其中有3家直接改成了星巴克咖啡店。


    2016年,星巴克中國門店推出兩款Teavana飲品。

     

    同樣是2016年初,曾流傳有Teavana要在中國開店的“小道消息”,引得大家一陣猜測和討論。

     

    然而等了半年多,等來的是星巴克門店由 Teavana 產品制作的飲品“冰搖柚柚蜂蜜紅茶”和“冰搖桃桃綠茶”。Teavana也有了它的專屬中文名字:茶瓦納。


    ▲在中國推出的“茶瓦納”飲品

     

    星巴克只是像推新品那樣,把Teavana帶到了中國大陸消費者面前。

     

    而彼時,中國新茶飲市場進入了一個快速跑道:


    喜茶在廣深地區做得如火如荼,知名度開始擴散到上海、北京;

    奈雪の茶以“茶+軟歐包”這一新穎的商業模式占據消費者的視野;

    因味茶獲得劉強東5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

    呷哺呷哺的姐妹牌湊湊,把火鍋和茶飲湊在了一起;

    一點點奶茶成為了江浙滬年輕人之間social的必備品,在社交媒體上造成極高熱度……

     

    從美國到中國,曾經讓舒爾茨引以為傲的Teavana似乎并沒有為他帶回期望中的利潤,或者關注度。

     

    3

    星巴克為什么“賣不好茶”?

     

    看著這場夢的局外人,關心的是:為什么星巴克沒有像賣咖啡那樣,把茶賣好?

     

     1 

    星巴克=咖啡,品牌印象過于強烈


    相信沒有人會在提到星巴克時,不聯想到咖啡,甚至反過來,你也能從咖啡聯想到星巴克。

     

    占據消費者心智。這是星巴克非常成功的地方,但當它想把力發在茶飲上時,帶來的一種認知弊端是:品牌關聯印象過分深刻,當增加新的品類時,容易有“不務正業”之感。


    ▲星巴克和咖啡的關聯度太強

     

    在中國市場上,盡管星巴克把Teavana產品放在門店售賣,專門在菜單上辟出了一個“茶瓦納”新系列,宣傳上也夠下本。

     

    但在強大的“咖啡”和“星冰樂”認知面前,很少能有人會特地去星巴克買一杯茶。

     

     2 

    文化差異與消費習慣,反向輸入很難


    對于喝慣了咖啡的美國人而言,茶本來就是舶來品,如果失去了星巴克這個巨大的品牌背書,大部分美國消費者并不會無緣無故去走進一家茶飲店喝茶。

     

    也就是說,對于美國消費者來說,茶的市場需求非常小。

     

    在中國市場就更加不難理解了。星巴克的茶產品與當下中國所流行的“新式茶飲”并不相同,用外國品牌的茶來攻入一個擁有數千年悠久茶飲文化的市場,是很難以服眾的。

     

    喝慣了普洱、龍井之類純茶的“老派愛茶黨”不會愿意接受這種摻雜了其他水果味道的茶飲,喝慣了芝士奶蓋、珍珠奶茶、純水果茶的年輕人,產品的呈現也難以給他們一個選擇的理由。


     3 

    上游供應鏈專業,并不直接導向結果

     

    Teavana作為一家專業的茶葉零售商,在茶葉的制作和供應鏈上是非常專業和擁有經驗的,這也是星巴克當時看重它的原因。

     

    但在上游強大的優勢,并不直接導向產品這一面向市場的結果。


    星巴克一直極力地宣傳Teavana在茶葉上的種種優點,卻在推出的“冰搖茶系列”產品的呈現上沒有太大的突出。


    ▲供應鏈的優勢并不直接導向產品

     

    或許是星巴克在咖啡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他們認準只要能把握住完整優秀的供應鏈,就能復制出同樣優秀的商業模式。于是把茶葉本身和產品同時推向市場。

     

    反觀茶顏悅色、春水堂等茶飲品牌,即便他們在升級的門店中加入了茶葉周邊的販售,終歸還是因為產品本身被大眾所接納。


     4 

    中國新茶飲興起,競爭更高維

     

    作為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有著大批有飲茶習慣的消費者。茶飲如今又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

     

    星巴克瞄準的這個市場有一大批新興茶飲品牌,正在努力做“茶飲界的星巴克”。

     

    他們在星巴克引以為豪的“第三空間”上下足了工夫,又在商業設計與營運端進步迅速。其中頗有一些,無論從產品、體驗或是宣傳方式上,所呈現出來的創造力不容小覷,也更貼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品牌。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6月,新式茶飲共獲得將近13億融資。


    ▲新茶飲出現,競爭更加高維、細分


    不只是新式茶飲品牌的涌現,曾經打上“奶茶”標簽的CoCo都可、快樂檸檬、50嵐也在持續加碼升級,想要在這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上分一杯羹。

     

    市場競爭更高維、更細化。而直觀來說,對于新一代年輕消費者,他們現在擁有的選擇太多了。

     

    4

    還在繼續的茶飲“大計劃”

     

    星巴克在茶飲路上接連受挫,但野心勃勃的美國人卻似乎并沒被打敗。

     

    宣布關閉Teavana所有門店時,星巴克CEO Kevin Jackson曾對外透露過公司有關于茶飲的“大計劃”。

     

    雖然現在這個大計劃進行得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星巴克作為一個飲品連鎖巨頭,如果真的想要做好茶飲,并不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

     

    品牌價值和影響力且不提,其門店端的標準化、穩定度與高效率,鏈條上開店布點、物流配送、產地滲透的成本把控和整合力;戰略層面的價值理解、文化輸出與人才儲備,其他新茶飲品牌依舊難望其項背。

     

    而目前,星巴克如果想要繼續在茶飲上有所得,就應該把產品的位置放得更高一些,畢竟它直接面向消費者,面向市場,也面向結果。




    飲品行業首次高規格、近地面思想峰會

    2018咖門·飲品新趨勢峰會



    掃描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61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1月16日 23:56
    下一篇 2017年11月17日 07:5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