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丨餐丨飲丨洞丨察
核 心 看 點
1、當你滿懷憧憬打算合伙創業時,是否做好面對各種扎心虐心的準備?
2、當散伙率跟離婚率一樣居高不下時,哪些因素成為導致散伙的罪魁禍首?
3、下面這些狗血的合伙又散伙的故事,如果你是主人公,會怎樣應對?
“說好一起干,賠了你卻退出”
老劉點了點桌子上的90捆票子,每人10捆,一分不少地推還給面前的9個人。
老劉是大連市服裝業的大佬。在服裝業順風順水慣了,步入中年的他總想折騰點什么。
“要不就餐飲吧。”一次聚餐席間,他提議開餐廳,“信得過我老劉的,就入股,大家有錢一起賺。”
服裝上下游的9個生意伙伴自然信得過他,“人家出手動輒就是上億的生意”。于是,在老劉牽頭下,10個人每人各出10萬,股權平分。
合同的事誰也沒好意思提,一個有錢同賺的生意就這么愉快地開始了。
老劉選定了大連市區一處人流如潮的商圈。
簡單裝修后,餐廳開業。但是,大家手上各有各的事情,無人專門打理,于是一致同意雇傭有經驗的店長負責餐廳整體經營。
說是店長,其實更是閱人無數的人精,沒多久就明白了:10個老板都是“甩手掌柜”,而且沒人懂行。
餐飲不同于其他生意,需要實打實的守店經營,老板不親自壓陣,店面基本要垮掉。
果不其然,一段時間過后,店里虧得一塌糊涂。“大家都是商場上的大佬,店虧了以后怎么做人?”10個人一商量,老劉牽的頭,就由他全權負責經營管理。
在傳統北方人的心目中,股東是不能拿工資的,干活可以,但錢萬萬不能動。作為北方人的老劉知道這個道理。
菜品、營銷、模式、管理,服務全都重新學起,幾個月下來,老劉人憔悴了不少,進店的顧客依舊寥寥,餐廳一片凄涼慘淡。
一天,一位合伙人終于忍不住說:餐廳既然不賺錢,那我就不干了!此言一出,9個人都想逃。“把10萬塊錢還給我,店歸你,我不干了。”
老劉有苦難言,最終他下定決心,“錢一分不少還給你們”。幾天后,他自掏腰包把90萬給了9個人。
“以后還有合作機會!”一個合伙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咧了咧嘴,終究還沒能笑出來。
“本想蹭他名氣,可賠錢他抬腿就走”
王大師是廣州市鼎鼎有名的大廚,手下徒弟上千。通過熟人介紹,有數年餐飲經驗的小董結識了他。
小董想著,大師有名氣,跟他合伙開餐廳會順利得多。
小董腦子靈光,他不但成功說服了大師和他合伙,還與大師簽署了合伙協議,兩人各出50萬,股權五五分,就這樣在廣州市開了2家店面。
對于王大師,開店即投資,派了手下幾個徒弟“輔助”小董做菜。菜品做出來,小董覺得不太好吃,但又不好說什么。
兩三個月后,兩家店的經營高下立現:一家店選址好,客流不斷;而另一家顧客寥寥,下滑厲害。
小董想要嘗試新的營銷手段 “盤活”店面,于是找大師商量,大師則很果斷:“你把這個店的錢(50萬)退給我,我不干了。”
小董有點懵,但大師的意思堅決。半晌后,小董問:“那另一個店呢?” “另一個現在還賺錢,先這樣吧。”
小董心灰意冷,他發現協議雖然簽了,但自己撕不下臉來“算賬”。他的顧慮很多,“大師有上千徒弟,無論是身份地位和他都不對等;何況另一家店還在合伙,現在‘算賬’時間點也不合適。”
這件事后,小董常常一個人療傷,發誓“以后再也不合伙了。”
“一個朋友失去了,另一個該怎么辦?”
這天晚上,金先生喝高了,經不住大伙起哄,他哈哈大笑,手一揮,塞給自己的3個合伙人一人厚厚一摞子人民幣。
幾年前,金先生和老婆開了一個主打白領快餐的外賣檔口,適逢外賣市場風口,供不應求,自己和老婆2個人實在是精力有限。
他想把自己的3個老同學拉過來一起合伙,快速復制品牌和模式,擴大規模。仨人一聽能賺錢,都拍著胸脯表示:“自己兄弟,沒問題。”于是4人簽署了合伙協議,金先生占大頭40%,其他三人分別占20%。
憑著金先生之前積累的運營經驗和各種資源,一開始生意不錯,3個老同學也肯賣力幫忙,短時間內開出好幾家分店。于是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金先生擺了慶功宴,把賺到的錢,按照之前的約定分給3個人。
有些事情就像男女談戀愛一樣,是可以翻轉的。分到錢后的3個人從心底產生了分歧:
老王是最老實的一個,始終踏踏實實跟著金先生干,想著接下來如何再多開幾家店,再多分點錢。
老李抱怨自己貢獻不小,得到的卻太少。“憑什么我沒日沒夜守著新店,而金先生只是每天晃一圈,他卻拿大頭。”
經過幾個月的實戰,加上自己對開店流程、運營技巧以及上游供應商逐漸熟悉,老李逐漸萌生把其他人踢掉,自己當老大的念頭。
于是他通過各種形式對外宣稱,自己是這個店的創始人,并且在外面私自以品牌所有人的身份,又陸續開了好幾家店,獨享利潤。
另外一個同學老張心里也有著自己的算盤:一面繼續和金先生保持合作,一面低調地在外面模仿金先生的模式和套路,悶聲單干了一個自己的新品牌。
最終,金先生發現了老李和老張的行為。他憤怒無比,和老李拍桌子理論,甚至大打出手,老李重傷住進醫院,而金先生也因此蹲了半個月拘留所。
故事至此并未完結。
出獄后,金先生決定與老李的官司一打到底。幾經周折,金先生雖贏了官司,卻也大傷元氣。
曾經的朋友永遠地倒下了,未來的敵人卻永遠樹立了起來。
接下來,他不得不向外界澄清一些事實,不斷提防昔日老同學如今死對頭老李的“報復”與“突襲”。
對于老張另起爐灶,金先生也是又氣又恨。讓他退出,怕他與老李結成團伙與自己為敵;留下的話,又怕他繼續“抄襲”自己的核心技術。身邊的“不定時炸彈”讓他兩難中無法取舍……
“退出不是本意,為的是更好地繼續!”
老江和兩個合伙人做了個小吃品牌,生意非常火,一年后即開放代理加盟模式,門店擴張至全國。老江股權多,其余兩個人相對少。
在幾年前的一次金融危機影響下,他們的門店銷售額大幅下滑,關店率高達30%。老江心生恐慌,合伙人也開始不信任他,矛盾爆發,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情緒襲來的時候,人似乎一點辦法也沒有。一次和股東大吵過后,老江說“我不干了,誰有本事誰來干。”說完這話,老江似乎有一種“解脫”,但他并不甘心。
“不干”并非他的本意,他向合伙人解釋:要不我出來幾年,否則企業很難往前走。” 出來后的老江去商學院學習。
期間,老江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放的視野與獨立思考使他清楚的看到自己正面臨的困境,如何選擇,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一年后,老江重回公司,他大刀闊斧從客戶定位、門店形象、菜單設計、智能系統等方面依次做了調整,幾個月后,訂單量持續提升。
”打勝仗永遠是提高凝聚力最有效的武器。“不過,他也清楚地知道:
一旦企業出問題,難說又是一次糾紛升級或者致命打擊。
馬克.吐溫曾說過:每個人都是月亮,總有一個陰暗面,讓人永遠看不見。正面越亮,背面越暗,自古皆然。
而”合伙“這種事,讓人更多體會到月亮的那個陰暗面,多少合伙人從曾經的相互打氣,到后來的默默退出,最終難逃“江湖之大,再也不見”的結局。
很多時候,我們有很多選擇權,但很多時候又無法選擇。無論過去怎樣,曾經經歷什么,人終要向前看,向前走,放下過去,堅定執著,方向明晰。
(以上所有故事均為真實發生的事件,感謝劉克、金鵬提供案例素材。)
關于合伙人,你有哪些想說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發表你的觀點。
編 輯 · 雪 嬌
視 覺 · 德 同
責 編 · 雪 嬌
END
轉 載 VX · 18137395180
合 作 VX · 18301622783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