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成功不了的項目,往往在這6件事上錯的離譜!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大多數投資人在復盤的時候,一定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早期受VC追捧的項目、融資非常容易的項目,為什么反而不容易跑出來?


    除了心態的因素之外,出現這種現象的創業公司,往往是這6個方面出了問題。



    1

    融資過于容易


    融資太容易的往往意味著商業模式也是非常簡單易懂的,無論是操作難度還是復制難度。


    都是簡單的把線下的模式照搬到互聯網上,而不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顛覆傳統產業。


    這樣的模式在碰到真正具有革命性、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的模式時,是毫無還手之力的。


    反之,我發現那些真正有潛質的項目,卻往往因為另辟蹊徑讓大多數人看不出門路。


    比如說去哪兒,CC(莊辰超)真的是找遍了市面上的所有投資機構,可是沒人相信在百度和攜程之間還能再出一個平臺。


    當然,除了這個最重要的因素,拿錢的容易與否,也會影響到創業者下一步的行動,并決定成敗。


    拿錢太容易讓創業者產生的一個誤區就是:自己很牛了,開始大手大腳的花錢——這是最大的錯誤。



    中國互聯網過去 15 年,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A輪融資都是困難、痛苦的。


    為什么這些公司能夠成功呢?因為他們經歷過融資的困難,知道融資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們的每一分錢都花的非常謹慎。


    這些創業者不會在初始的時候就一下去獲取很多用戶,尤其是燒錢去補貼客戶。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開始讓大批的用戶失望了,再把他們招回來,成本可能要十倍以上。


    所以要盡可能在小范圍內去實驗自己的產品,先導入幾千個、幾萬個用戶,去看他們的反饋、用戶行為是怎么樣的,然后再去逐漸放大。


    所以當我們復盤這些案例的時候,發現他們早期往往依靠很強口碑傳播,像滴滴、映客都是這樣。


    早期用戶不是補貼換來的,任何一個需要去補貼的用戶都是偽需求,不是剛需。


    當然,我們只喜歡用一種補貼:這種補貼不是用來獲客,而是用來清場的。當初滴滴打代駕、拼車就非常典型的案例,靠資金優勢來擠壓市場,用補償去清場。


    2

    切口過大或過小


    剛才講到當初這些人為什么融資很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切入點看起來太小了,導致很多投資人看不懂,覺得做不大。


    然而過去15年中國成功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切入點實際上都很小,去哪兒就是搜索最便宜的機票,滴滴就是打車。


    正是因為切入點小,BAT這些巨頭看不上。切入點很大的項目,要么是你找不到聚焦的點,要么就是肯定是巨頭機會。


    但是切入點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好小切入點能夠包含潛在的大市場,并能夠規劃出打通大市場的路徑。



    比如說滴滴最開始進入出租車這個行業,出租車司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才賺五六千塊錢,從他們身上賺錢基本上是很困難的,這確實也對的。


    當然,如果切入點真的太小,缺乏延展性,投資人也會非常謹慎的。


    比如,武漢的小時光是做母嬰的,產品是父母給孩子做照片APP,它的留存率非常好,六個月以后還有24%左右,但是市場太細分了。


    3

    增長快、留存差


    講到這可能有人會說,用戶留存率24%并不是個驚艷的數字。


    六個月以后的留存,能做到這樣的APP,在中國可能沒有幾個。這個標準看著很簡單,但很多公司六個月以后10%就不錯了,如果達到20%就非常牛。


    大部分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需要花錢獲得核心用戶,VC給你投資也是希望你花錢獲取用戶,但是我們最關心的最重要的指標不是增長,而是長期留存。


    我們為什么講六個月?因為前面兩個月下降速度會比較陡峭一點,次月一般在百分之四五十,六個月以后基本上比較平穩。



    當然極其個別的APP有翹尾效應,像滴滴,一開始用戶留存會往下走,等到時間長了以后,比如說司機多了,用戶體驗更好了以后,用戶留存會回來一些。有翹尾效應的APP基本能達到百億美金的市場。


    對留存的重視也影響了我見創業者的策略。


    見到80%的創業者,我都會問留存數據是多少,如果他說:我要問我們的COO。這基本上就可以否定這個CEO了。


    4

    看風口、不看規律


    當然,很多人都說我愿意賭風口,其實真正的風口往往是規律。


    現在大家一提到任何一個風口期,往往拿以下數據作為衡量指標:拿到A、B、C輪基本都是在12個月之內。


    如果不是這樣的節奏,創業肯定不是在一個風口上。因為這個時候速度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你一定要聚焦在你的核心優勢上面。


    但這只是表象,背后往往有行業發展的邏輯作為支撐,很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20%的滲透率。


    中國二線的互聯網公司,趕集、58、去哪兒都是05年06年成立的,為什么05年06年有這么多誕生?


    05年左右中國的PC互聯網的滲透率到20%,任何一個市場用戶滲透率到20%以后就開始起來了,做任何事情都能夠事半功倍。


    今天AR、VR也是一樣,現在你看身邊有多少朋友在用?科技界的、喜歡嘗鮮的朋友當中都很少人在用,1%不到。


    對VC來講,我們看到滲透率是到15%以后可以開始投,10%以上可以關注。


    對創業者來說至少到5%到10%創業才有機會。


    當然,我也勸創業者們千萬不要去賭這次的時間點——我們要看到數字,證明這個時間點是真的快到了以后再出手。



    做的太早很容易成為先烈,而且,即使你熬到了風口來了以后,這個風口也不是你的,比如很多公司做得比滴滴早,他們也熬到了風口來的時候,但思維、DNA 已經不適合那個風口。


    5

    沒有完成每輪融資該做的事情


    不少項目死在沒有做好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上面。


    其實A輪一共就三件重要的事情:


    1.磨合團隊。


    我們投資的時候,最好這個團隊是要一起合作六個月以上我們才敢投。因為創業的壓力非常大,能不能一起很愉快的合作是非常大的考驗。


    2.證明商業模式。


    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和美國的創業幾乎同步,因此某個商業模式到底成不成立,都還尚未驗證過。


    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解決什么問題,給用戶提供什么價值,而不是只想到一個概念。如果一個 CEO 連這個問題都回答不清楚,那這個公司肯定是沒有希望。



    3.控制好燒錢。


    任何一個創業公司一下子找到正確商業模式都很難,百度曾同時嘗試過六個商業模式,第三個付費搜索成功了,這還是比較幸運的,對于大多數創業者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B輪最重要的兩件事:


    1.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投OFO的時候,因為校園是封閉市場,頻次很高,一輛車每天能用七八到十次,差不多賺個五六塊錢,單車成本是兩百塊錢,多長時間能賺回來,這是算得出來。


    但到了校外,這個商業模式就還要驗證。


    2.驗證商業模式的可復制性。


    比如,某個商業模式北京證明是可行的,那么當它復制到三到五個城市,還是可行的嗎?尤其是北上廣深,能夠拿下兩個,基本上可以確認行業第一、第二的地位。


    C輪的時候有兩件重要的事情:


    1.擴張。再拿一筆大錢,擴展20多個城市以上,所以創業一定要把握好這個節奏,當然這是正常情況下的創業節奏,如果碰到資本泡沫,這條路還是必須走下去。


    2.補短板。創業早期,你沒有資格補短板,先要拼長板。然后靠你的長板優勢融資,再轉化成業務優勢,不斷地正象循環,到了C輪就像進入半決賽,這時候才有資格補短板。


    6

    只顧進攻,不懂防御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也要意識到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極端殘酷,贏家通吃,如果沒有形成足夠高的進入壁壘,很容易被巨頭打死。



    1.首先講依賴度,對流量和現金的依賴性。


    如果你依賴于大的平臺獲取流量,集中度非常高的話,會非常難以防御的。怎么產生自有流量?靠內容、靠社交媒體,這種流量才是值錢和安全的。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51.com拿了紅衫和巨人的投資,做到1億用戶,被騰訊一年就打掉了。而陌陌為什么可以成功,就是因為自己可以成為流量入口,不需要依賴騰訊、百度。


    2.控制力,主要是指對客戶和服務的控制力。


    比如,某家政公司和滴滴差不多時間成立,是做家政服務的,但它對家政服務的控制力是非常弱的,客戶非常容易在線下和家政阿姨達成長期合作關系,然后他們和某家政公司就沒有關系了。


    3.戰場縱深。


    比如優惠券和團購切的是同樣一批市場,商戶和用戶群是一模一樣的,優惠券切的線下交易,切的點非常少,從每一筆線下交易大概切一到兩個點,團購切五到十個點。


    如果你的對手在同樣一筆交易,比你多切十倍以上的點,那你根本沒法防守。


    4.管理難度。


    在美團和餓了么的競爭中,餓了么比美團早三年做外賣,所以美團一開始追不上餓了么。但是美團的團購業務覆蓋兩百多個城市,餓了么才剛拿到C輪的錢,只做了二十多個城市,從覆蓋量來說差別很大。


    王興根據這個差異,迅速把美團外賣擴張到這兩百個城市。而餓了么這個團隊是大學生畢業創業的,他有沒有能力迅速招聘、管理幾千個人,這是王興給張旭豪的一次考驗。


    當然,中國的互聯網還有一個特點,如果你的競爭晚六個月就沒有戲了,如果現在不進的話,半年以后,這個市場就和餓了么沒什么關系了,所以張旭豪決定跟進。


    而且,他也比較聰明,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開發了非常強的營銷管理系統。這樣總部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每個城市達到多少人,銷售活動怎么樣,有哪些客戶,簽了幾個單子。


    靠移動辦公系統來管理幾千個培訓、招聘、管理。通過管理做了一個成功的防御。


    所以希望大家在創業初期,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這個點是否可防御,否則的話,你培育了市場,最后別人來收割,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 END –


    來源 | 創業家

    編輯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星巴克 | 美味不用等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58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3月26日 21:33
    下一篇 2017年3月26日 21:5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