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近日,美團大眾點評CEO王興在內部講話中透露了兩個重要信號。
其一,從數據上看,目前美團大眾點評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大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近12個月里,活躍買家達到2.2億,旗下App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8億,這兩個重要的用戶指標都僅次于阿里巴巴,超過京東,位居中國電子商務平臺的第二名。
在商戶側,美團和大眾點評完成業務整合和系統打通后,全平臺所積累的各類POI(興趣點)信息已經達到2000萬,其中與美團大眾點評建立合作關系的各類商戶達到了432萬,幾乎覆蓋了中國所有級別的城市。
其二,未來美團大眾點評將帶領互聯網+餐飲進入“下半場”:王興提出,依靠人口紅利促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想要繼續發展有兩條路。
要不開拓海外市場,可能還有更多用戶,但是國際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不你就得精耕細作,把原有的用戶服務得更好,通過每個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他強調,美團大眾點評做O2O,從開始到現在,也只做了很薄的一層,主要還是線上引流,也就是幫助商戶做營銷,做整個產業鏈最后的那一小段。往后看,“互聯網+”要做的是各個行業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互聯網化,不是僅僅停留在最末端做營銷、做交易那一小段,而是真正能夠用互聯網、用IT全面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從團購套餐、代金券到閃惠、買單再到手機點餐、評價,美團大眾點評憑借豐富的產品組合建立起餐飲O2O生態閉環,用六年時間為餐飲業打上了“互聯網+”的標簽。
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很有前景很繁榮的市場。但追根溯源,O2O元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帶著疑問,筆者拜訪了多位餐飲商家和從事餐飲O2O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將時間推回到2010年,即O2O元年,疑團被抽絲剝繭,答案慢慢浮出水面。
市場選擇了團購套餐
“這么多年做餐飲,我們用的一直是傳統的方式,剛開始對互聯網十分陌生。”李玉蘭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今年47歲,一直從事的都是餐飲生意。之前投資過一些輕餐品牌,有家有味土菜館和守柴爐烤鴨(蜀漢路店)是目前她自己在經營的兩家店。
和李玉蘭觀念相似的餐飲老板不在少數,由于餐飲行業的IT基礎建設水平較低,想要打上“互聯網+”的標簽,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消費者和商家的觀念,而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拉卡拉2005年創立,雅座2006年創立,二者進入餐飲行業的時間相對較早,但都沒能做起來這個市場,為什么團購套餐一下就火了?因為價值非常明確,對商家而言迅速解決了銷量問題。”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和商家最關心的,永遠都是產品的價值。
自2010年3月4日美團建立開始,團購套餐迅速引爆了餐飲市場,追隨模仿者層出不窮,同類網站數量一度達到5058家。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團購套餐可以在2010年迅速的被廣大消費者和商家接受,是因為這款產品的價值非常明確:優惠引流+套餐搭配。
撬動消費者心理需求
對于消費者而言,最開始更關注的是優惠價值,因為直接滿足了消費者“討便宜”的心理需求。但事實上套餐的搭配價值也很重要,特別針對那些不熟悉又怕被宰的消費者,已經搭配好的方案,可以同時滿足便利性和安全性,讓大家愿意去嘗試不熟悉的商家。
還記得黃曉明和Angelababy那場盛世婚禮嗎?據說,婚宴菜品均出自高端餐飲品牌北京宴之手。這家以接待大中小型高端中餐宴會為主的餐飲企業,早在上線美團大眾點評之前,就已經在線下設立了套餐產品。
“國八條實施之后,高端餐飲市場面臨轉型,我們的定位隨即從高價位轉向高品位。”北京宴相關負責人說,“轉型的過渡期,我們推出了三人套餐、六人套餐、十人套餐,吸引了不少新客,積累了很好的口碑。”
“像北京宴這種高端餐廳,如果不做套餐(固定的價格和菜品),普通消費者有多少會去體驗,吃一頓心里沒底的飯?”業內人士指出,套餐相當于撬動了消費者的心里門檻,讓消費者吃的更安心。
為商家帶增量
很多人認為,給到消費者優惠,商家就會虧本。但美團大眾點評平臺上,上百萬的商家都選擇上線團購套餐產品,虧本的生意絕不會這么受歡迎。
“4-10月屬于湯鍋類餐飲店的淡季,但今年我們的月均盈利已經超過了10萬。”李玉蘭告訴筆者,即使是在湯鍋類旺季,她的店鋪也只有3-4萬的月均盈利,但上線美團大眾點評后,因為四人套餐賣的特別好,店鋪的上座率一下子高了很多。
據了解,餐飲企業的經營成本通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成本(房租、人工等),占比60%-70%;一部分是變動成本(食材、能源),占比20%-30%。
據李玉蘭介紹,她的店鋪總面積為400平米,每月房租8.8萬,共雇傭了超過40名員工,每月人工支出10萬左右,即每月的固定成本為18.8萬。“不管客人多還是少,每個月這部分支出都是相對固定的。”
團購套餐看上去是商家打了折扣,犧牲了利潤,但對增量用戶而言,并不需要分攤商家的固定成本(房租、人工等),只需在食材上給出一些讓利即可。用少量的變動成本換來了較高的上座率,整個店鋪的盈利能力才會大幅提升。
和李玉蘭一樣,串亭老板戴云章對團購的感情也比較深,“我2012年開始創業做餐飲,當時挺危險的,企業一度瀕臨倒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戴云章眉頭深鎖,“2013年我們接觸了點評的團購套餐,一下子就火了。”
產品更迭 價值不變
“無論在哪個行業,價格戰都沒有消失過。”業內人士指出,企業競爭通常有兩條途徑,一條是憑借差異化優勢,即品牌戰略;另一條是憑借成本領先優勢。“對于那些尚未確立品牌的商家,價格是最有效的吸引增量的方式。”
“明星合伙人雖是我們很大的優勢,但新開店還是很難引客流,由于第一家店在胡同里面,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客流成為最大的難題,團購套餐‘一元HI辣魚’足足撐了半年,為我們爭取更多引流的機會。”
HI辣創始人之一王偉在談到團購時忍不住點了頭,“那個階段,團購套餐真的非常有幫助,直到客流量逐漸穩定后,我們才慢慢擺脫了低價團購套餐,菜品價格也有了提升。”如今,HI辣火鍋已經在北京擁有了五家分店,生意做的十分紅火。
今年年初,美團大眾點評網CEO王興曾在公司內部戰略溝通會上強調,完成餐飲業務升級改造、提升服務能力,是公司今年的重點,也是深入發展的基礎。
隨后,美團大眾點評設立餐飲生態平臺和食品安全官,更加深入行業,精耕細作,向“下半場”進軍。
“團購套餐是可以長期做下去的。”業內人士建議,結束了GMV賽跑的O2O平臺,一方面需要精細化運作已上線的團購套餐商家,根據商家特色,定期更換套餐搭配。
另一方面,應更加重視團購套餐的搭配價值。對于那些不愿意降低價格的餐飲商家,完全可以在原價的基礎上,搭配出符合餐廳特色的菜品套餐,一樣可以吸引新客體驗,影響消費決策。
今天,餐飲O2O即將駛入更加縱深化的發展道路,無論產品如何更新迭代,始終圍繞的都是用戶需求,更加精細化的用戶需求需要更加專業化的產品配合,餐飲O2O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遠要走。
– END –
作者:劉志軍 | 整編: 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