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賺錢做什么,為啥最后都賠了?| 反例



    什么賺錢就做什么!于是,跟風、模仿、加盟,90%以上的餐飲都想靠這樣掙錢,以致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餐飲風,不停循環往復,潮漲潮落。

    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滿街都是“小板凳”、“大魷魚”、“烤肉店”。


    然而,加盟也罷,模仿也罷,跟風也罷,真金白銀進去,卻赤身裸體出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所有的資金投入,都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回報,這是任何商業的基本出發點。


    甚或一個普通百姓,都會絞盡腦汁地去尋覓那份有可能獲取發展的空間,將多年辛苦積攢的細碎紋銀投入進去,以期獲得更高的收益。


    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不但誰都難以避免,而且十分光明正大。


    然而,現實與愿景往往隔了條“銀河”,選錯方向的投資,一定會帶來一地雞毛。


    特別是在全民創業恰遇經濟下行的今天,阿龍的經歷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第一桶金來得輕松愜意



    年過三十的阿龍是個80后,果敢決斷的性格使他走到今天。


    十年前,阿龍風華正茂,帶著對社會的美好憧憬一猛子扎進日進斗金的商業領域。短短幾年,便小有成就。然而,一線市場的錘煉,讓他敏銳發現,這條路會很快走到頭。


    于是,他跨入了餐飲業。


    從一張白紙,到進入商業領域成為產品、品牌運作、招商、地推的行家里手,轉行競爭層次較低的中餐,阿龍做得順風順水。


    轉眼到了2014年,小板凳的風靡,一下激活鄭州沉寂多年的火鍋市場,各類品牌蜂擁而起,阿龍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時機,毫不猶豫順風而上。


    2014年5月,他的第一家火鍋店開業,一炮走紅。


    1.投資150多萬元,品牌名字和裝修有特點;
    2.高薪+分紅聘請行業大咖級的炒料師傅,在店面現炒底料;
    3.由于中餐運營經驗帶來的是內控很棒,產品損耗控制極好;
    4.600多平方的店面僅有18人,保證出品時間控制在2-5分鐘,坪效高。


    現炒底料、菜品品質高、服務效率高、內控到位,他的火鍋店的毛利達到65%左右,僅用4個月就實現了盈利。


    什么賺錢做什么,為啥最后都賠了?90%的人現在還不明白。

    在火鍋之城重慶,一百米內七八家火鍋店并不罕見,但在鄭州,這種場景難以復制火爆的生意,讓阿龍有些按捺不住,很快他開設了第二家店。


    然而,對市場的過高期待,以及對火鍋業運營經驗的匱乏在此時體現了出來:


    一是一哄而上的火鍋風潮帶來競爭環境的持續惡化,第二家店附近一夜之間就火鍋店林立,一兩公里路兩邊屯集了七八家火鍋店;


    二是由于缺乏經驗,第二家店店面過大,客流不足以支撐過大的店面成本;


    三是開業幾個月后趕上春夏火鍋漸入淡季,人流驟降,月最高虧損達30萬;


    四是小板凳風潮勢弱,消費者將各種小品牌火鍋店統統與小板凳歸為一類,消費疲勞彰顯。


    火的時候,一切都會順風順水。問題來時,什么都會成問題。


    看到危機的阿龍,僅用一夜時間就做出決定:第二天關店。


    于是,阿龍賣掉部分家產,將員工工資、供應商余款和消費者儲值卡做了清算。


    他只有一句話:失敗是自找的,但信用不能丟,該清的賬必須清完。


    至此,歷時一年半,阿龍與火鍋的故事告一段落。


    回看敗局,從來不是只看故事,最有價值的應該是阿龍的反思。


    高昂的學費帶來了什么?



    我們必須敬佩阿龍的魄力和果敢,每次轉型,都是毅然決然,絕不拖泥帶水,賺了或者賠了,眼都不眨一下。


    阿龍說,如果不開第二家店,這個品牌或許不會死,還是決定頂層設計的思維出了問題,“過去生意思維太重,選擇項目只是為了賺錢。這樣,所有的決策、行動都只會從短期效益考慮。”


    “餐飲的本質與特性決定了它是個長跑運動,生意卻是短跑思維,用短跑思維做長跑運動,肯定會出問題。”阿龍說,當時如果以長跑思維規劃好發展路徑,守好第一家店,也不會有今天。


    阿龍說的長跑和短跑思維,其實類似生意與品牌概念。


    做生意,一般會在市場好、能賺錢的時候選擇進入,目的只是賺錢,缺乏清晰的規劃,典型的生意思維。


    做品牌,一般會在市場還沒完全顯現時,就開始長遠規劃,目的是創造價值,從而最終獲取利潤。


    兩字之差,實現路徑卻截然相反。


    一年的反思已經足夠,如今阿龍開始重新謀劃,以圖東山再起。

    看長遠還是看短期,是只圖賺錢和塑造品牌之間無法逾越的界限


    阿龍眼中的餐飲新時代



    阿龍這次轉型的心態和思路相比去年,都有巨大的轉變。


    從生意思維向腳踏實地的品牌思維轉移,雖然學費高昂,但或有機會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餐飲人。


    在投資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目前餐飲業已成為重災區,90%以上的餐飲人要么小打小鬧,開家小店;要么靠短期轟起來一兩家店,就走加盟之路。


    這種依靠短期廣告、差異化等模式建立起來的品類,在短期內忽悠了消費者和加盟商,但從長遠考慮,這僅僅還停留在賺錢的生意思維角度,說光明一點叫連鎖加盟共同致富,說直白一點就是騙人。


    太想要了,反倒讓自己掉進了坑里。


    餐飲業的巨大需求和發展的不成熟,讓一些沒有經歷品牌建設過程,靠短期火爆然后搞加盟賺一把就走的人鉆了空子。


    這在以前,有著巨大市場,但未來隨著餐飲市場的逐步成熟,以及投資者的理性與謹慎,空間將越來越小。


    其實,即使賺了一時又如何?


    阿龍說,再次創業首先要理清初心出發點的臨界性:


    第一,有無沉心做好去創造一個品牌并為之全力付出的準備;

    第二,能不能承受起煎熬。

    其次,做好幾個支撐:
    品牌有無完善的頂層設計;
    是否有足夠的調研與測評;
    有無完善的落地執行備案;


    產品的品類是否足夠聚焦,并能通過聚焦戰略來俘獲消費者的認知,成為細分品類的專家及領導者。


    品牌的價值與消費者的鏈接是什么?



    市場如戰場,攻無不克的秘笈只是傳說,想走得更遠,最好還是先扎馬步練好基本功。


    阿龍的反思告訴我們,餐飲業的草莽掘金時代已經過去,精細化餐飲時代悄然來臨,不管我們面臨怎么樣的運營模式變革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都要堅守產品品質和品牌,只有將生意做成品牌,并長期運營下去,才有希望在未來餐飲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不顧大環境和事實,盲目躍進的時代顯然一去不復還了。


    也就是說,餐飲業的投機時代結束了,踏踏實實做事的時代到來了。

    餐廳雖小,但經營管理博大精深,受團隊知識結構所限,文章中或多有謬誤之處,歡迎來信、來電批評指證。


    —END—


    來源:一塊兒開餐廳,作者:張公子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975.html

    (0)
    上一篇 2016年3月17日 21:41
    下一篇 2016年3月17日 23: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