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閱讀一篇由國內某知名茶飲品牌攻擊一點點的新聞稿。
當時我就震驚了。
文章通篇講商場為何拒絕一點點的原因,以及一點點對商場帶來的危害。全文上下有理有據,說的句句在理,不禁讓人為一點點捏了一把冷汗。
但細細一想,這也許是一點點及跟一點點類似情況的餐飲品牌的一次機遇,問題被暴露出來并不是壞事,找對方法,讓威脅變成機會。
今天,狗頭就跟大家聊聊一點點目前的危機,以及優秀的餐飲品牌下半場該怎么玩?
01
多數領導品牌的問題
但是會因為商場里有一點點而去買杯一點點。
1、運營思路要轉變,一點點不是人氣黑洞
在很多商場里,一點點同時和其他奶茶店在一起,結果只有一點點在排隊,其他奶茶店甚至連人都沒有。
消費者買了一點點還可以再去吃一頓火鍋或者一頓日料,但是不會再買其他奶茶了。久而久之,其他奶茶店無以為繼,商家頭疼,商場也頭疼。
特別是現在,大多數商場的餐飲占比已經超過50%。近一兩年的茶飲市場,幾個獲得投資的生力軍入市,攪得市場波瀾壯闊。奶茶需要的檔口不大,割幾平米就能租出去。
如果生意總是被一家掙,商場這筆賬算算總是虧的。
因此,商場在招商時要調整配比結構,不是拒絕1點點,而是吸納不同價格層級的品牌,拉開價格區間,才不至于客流被一家店稀釋。
▲如果其他奶茶總是沒生意,會怎么辦?
2017年全國開業大型項目數量達970個,相當于2016年實際開業項目數量的2倍多。商業體量預估達9851萬平方米,是2016年新開業商業體量近2.3倍。商場的數量在增加,而人口卻沒有增加,商場平均之間的客流量其實是在下降的。
在人流量稀缺的時代背景下,商場當然喜歡自帶客流量的品牌。
上海七寶寶龍廣場因為七寶萬科開業,導致客流大幅度被稀釋。物業為撐住場子,據傳聞要引進海底撈,免費幫其裝修,甚至免房租。
不管傳聞是真與否。顯而易見,寶龍是看中了海底撈這個品牌的吸客能力。
▲有人會為了海底撈而去這家商場
過去,餐飲進商場是引商場的人流量,
未來,餐飲進商場要幫商場引人流量。
2、要加大公關意識,不能抱著“身正不怕影子斜”
網上搜一點點,出來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加盟、排隊信息,甚至還有一點點喝出蟑螂的新聞。再加上我看到的這篇,從渠道商的角度拒絕一點點入場的新聞稿。
不得不說,一點點現在確實遇到“人紅是非多”的局面。
誠然,這些新聞里有些真有些假有些模棱兩可。但值得肯定的是,新聞纏身,對品牌自身來說是不利的。
很多行業里優秀的餐飲企業,總是抱著“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心態,我沒做這個事,我對得起天地良心。
事實上你確實很好,但是說你不好的人多了。消費者就信了,就認為你干了不好的事。慢慢大家都不來消費,企業也就垮了。
不單單是一點點,各個品類里的老大們一定要注意市面上的動態。切莫因為流言蜚語,而把自己品牌的公信力給銷蝕掉了。
關于這方面,有興趣的餐飲老板,應該多多了解咨詢公司、以及公關方面信息。
02
茶飲市場進入下半場的較量
簡而言之:現在的奶茶進入多維度競爭。
1、產品不是唯一
多維度提升體驗才是王道
過去商業并不發達,商圈也不多。只要奶茶做的不太難喝,再加上地段選得好,怎么開怎么賺。
現在,奶茶店多了,奶茶的品質在逐步上漲,成本也自然水漲船高,高級原料做的奶茶和初級原料做的奶茶,絕大多數消費者能夠明顯嘗出差異。
為了奶茶提升口感,原料成本就要用好的。事實上,你的奶茶口味確實比以前好了。但是,因為大家都用的是同一級別的原料。造成了行業整體進步,但是品牌之間的口感卻差不多。
▲好喝分不出,難喝很清楚
所以,現在的奶茶品牌要說誰特別好喝,其實比較難分辨。但是誰特別難喝,一口就見分曉。
但,還是要給消費者一個好的體驗。這就倒逼,奶茶老板們從各個接觸環節去綜合提升自己。
例如:加強包裝和裝修。
一杯奶茶,應該是一杯好心情。
▲奶茶也要精美形象
它的包裝也就應該是讓人愉悅的。可以是硬紙質增加觸感,也可以是設計精美的包裝畫面,讓人有拍照欲望,等等……
▲奶茶店也要精美形象
除此以外,門店的陳列也應該根據品牌定下來的基調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它可以是時尚的、藝術的、前衛的、有英倫感覺的、街頭嘻哈范的,等等。
產品品質和包裝無疑是提升體驗的必備條件,但消費升級對體驗的需求遠不止于此。就拿1點點和喜茶來說,1點點的體驗要弱于喜茶,因為1點點的體驗僅限于產品層面,而喜茶有更強的空間體驗。
2、打造一個能夠給商場帶來客流量的品牌
如果你是靠產品驅動消費前來購買,最大的問題是,你能否解決市場上的模仿者?基本上很難做到,因為現在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完完全全擁有整個產業鏈,通常情況是A、B、C三家奶茶品牌用的是同一個供應商的貨。
確實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調出口味有區別的奶茶,但是難持久。
▲奶茶之間模仿特別快
不過,你可以通過營銷,打造品牌差異化,借助不同的公關活動、廣告、營銷事件,持續的發力,把自己和其他對手區別開來。
當品牌個性出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群粉絲,走到哪兒粉絲跟到哪兒,個性越深粉絲越忠,個性越親民粉絲越廣。
3、奶茶店不一定只靠奶茶賺錢
麥當勞玩具的銷量人所皆知;米其林的新書年年暢銷。
如今的餐飲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本職工作之余,找到新的創收點尤其重要。2017年以來,領軍的幾大餐飲集團,紛紛亮出自己的副業。
海底撈的供應鏈、調料,獨立成公司運營甚至上市;西貝的兒童餐具,玩的有聲有色;云海肴的食材展……
領頭的幾家茶飲品牌,也有自己的副業。例如,星巴克、喜茶的品牌周邊產品,杯子、雨傘、筆記本等。
▲喜茶的傘及其他周邊
回顧到各自奶茶品牌上,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放副業。
03
結語
當下餐飲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到結束那一天,都不能說結果如何。 有些企業看似紅紅火火,結果被“人言”給撂倒了。
當年江邊城外烤魚,因為媒體報道鯰魚事件而元氣大傷,身處品類大佬的江邊城外,輸給了“人言可畏”。活生生的例子,大家要引以為鑒!
– END –
作者 | 玥老板&胡茵煐,個人微信號:yuelaoban。如有餐飲和文章方面探討,可以加微信號私下討論。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