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在北京751 D·PARK 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場景課堂當家——吳聲,召開了“中國首次商業方法發布會”。
他以五個關鍵詞:“意義覆蓋”、“反經驗”、“場景流”、“混合內容”、“設計力”,講授新物種商業模式方法論。
在過去的三年,我們看到了匪夷所思的加速度,我們看到它們無與倫比的呈現在我們每個人身邊,是生活方式,還是黑科技?是美學還是消費升級?是各種我們能夠找到、想到、求到和求之不得的意義。
我們要把視野,落向一個人——達爾文。
1836年,他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他發現18個小鳥形態相似,但嘴各不相同——這些鳥后來被以達爾文的名字命名,這些達爾文雀就是基于同一個由來,進化出現的新物種。
在《物種起源》中,有一個重要的邏輯,叫做共同由來選擇,人類、動物、植物有沒有共同的由來呢?
在人類感知到的科技、商業……是否也有共同由來的選擇?如果有,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水、土壤、空氣。社交網絡、物聯網、云計算……導致了新物種的誕生!
羅振宇說,新物種的不同,就是進化方式的不同。這句話帶來了很大的啟發:需要的資源不同,上下游的協作鏈不同,生存的優勢點不同,它們在長成不同的樣子。
當今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都已經進化成了前所未有的基礎設施。
互聯網基礎設施化的20年,對個體意味著什么?互聯網正在喚醒每個人的性狀,讓我們成為新的個體。
強大的數據供給喂養和飼養能力,是激發新物種生態價值的關鍵要素。
亞馬遜圍繞 Prime 會員體系,與 Netflix 展開的愛恨情仇——我消滅你,但與你無關。
這意味著今天談論新物種爆炸,是因為所有商業都在圍繞個體展開。接下來的內容圍繞5個關鍵詞展開——“意義覆蓋”、“反經驗”、“場景流”、“混合內容”、“設計力”。
01
意義覆蓋
對于年輕人來說,出行住宿不再是傳統酒店,而是Airbnb、途家、小豬……
Airbnb 估值已經逼近傳統酒店品牌萬豪,可能很快就能實現超越,因為它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已經覆蓋到了新的領域——休閑旅行服務平臺。
當 Airbnb 的對標對手改變后,它的估值體系也要隨之發生變化。 Airbnb 有機會成為共享型的本地社交網絡嗎?如果是的話,Facebook的估值是 5000 億美元,那么 Airbnb 的估值又會發生什么變化? 我們感慨跟不上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完成了它們的“意義覆蓋”——
滴滴覆蓋了出租車、得到覆蓋了出版物、優客工場覆蓋了辦公……
又如微信的身份登錄功能,很多人認為這只是讓我們更方便、更有效率……
基于微信身份登錄,深刻的重構了熟人社交——
這也產生了一種不基于傳統流量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背后的邏輯在于精準流量的巨大價值——口碑、分享、關系鏈。
還有這家在朋友圈刷屏的最美書店——蔦屋書店,不要被顏值欺騙,它完成了怎樣的“意義覆蓋”,它的盈利模式在哪兒呢?
今天所有商業都根植于數據,通過數據完成迭代,憑借算法完成優化。
02
反經驗
孫正義 18 年取得的 44% 年化回報率驚為天人,雖然他有那么多的失敗案例,但是我們毫不在意。
Supercell 盈利能力很強,為什么他要拋售?阿里如日中天,為什么他三次減持?
很多人都有大量的經驗,孫正義信奉中國的孫子兵法——只有當所有一切都被吞噬之后,戰斗才會結束。——沒有蓋棺定論之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經驗”,這是孫正義的投資心法,也是他的創業心法。
“反經驗”的核心是堅決、果決、絕不拖泥帶水,是對存量經驗的粉碎。
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有一個項目叫做“車和家”,這個項目是這樣粉碎存量經驗的——
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說過這樣的話——
反經驗很難,難在它要讓我們反潮流、反智能、反效率……甚至是反消費。 一切已知的確定性,都不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消費意義,反消費才能打動用戶,制造驚喜,想象力代表了這個時代的消費主張和消費場景。
我們對于發布會的期待,也是緣于期待未知,共享經濟的底層邏輯,也是因為我們對于消費未知的驚喜,抱有一份期待。
回到消費心智的底層理解這個時代的文化情緒和社會心理,這種變化在“反經驗”看來,應該怎樣操作?
03 場景流 未來所有公司都是游戲公司?NO,是今天! 我們身處在一個場景流動的時代,游戲是當仁不讓的場景,很多產品伴隨著特定的場景出現了。
這里總結出新時代用戶的四個特征,只有把握住新時代的互聯網用戶,才有可能抓住這個時代的互聯網紅利——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陰陽師的花火大會,但這場夏季盛會,輕松占領了微博頭條。 騰訊占領了幾乎每一波游戲迭代的高地,甚至可以說沒有騰訊游戲,就沒有現在的微信。 就連微信本身,又何嘗不是一款游戲化的產品呢?
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兩部豆瓣評分并不高的電視劇,屢屢打破優酷的點擊記錄,成為網劇之王。
它們是“快文化”時代的產品,是“快劇集”,我們需要它瑪麗蘇杰克蘇的設定,需要它美輪美奐的舞美,需要它簡單、非黑即白的人設…… 我們需要的是在我們疲憊不堪的生活里面,快速的釋放彼此。 還有,眼鏡品牌 GENTLE MONSTER ,唯獨不是眼鏡零售品牌……它是“快空間”。它具備藝術零售門店的逼格,在意的是美輪美奐的場景。
它也不是空間,其實是一種另類的“媒體”。 我們還看到很多的無人便利店和基礎設施……這些新物種的出現遵循了哪些邏輯?
太多的場景在流動,孤獨的個體,產生了更多的需求和互聯網商業模式。只有這樣的流動,才能生成社區的內容。
這些場景流動、信息流動、數據流動……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新零售。 新零售,是圍繞消費者體驗為核心,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它有理性的精密和感性的慈悲。
為什么新零售都是以生鮮開始的?為什么生鮮成為了新零售的主賽道? 因為生鮮對于供應鏈和生產鏈的要求最高,有著較高利潤率的同時,很難被電商攻克。
亞馬遜并購全食超市的意義是零售核戰爭。雖然亞馬遜在做生鮮零售時,遭遇了種種挑戰,但它依然選擇收購全食超市。
雖然收購并未成功,但已經導致大型超市的股價大跌,一天跌掉了350億美金的市值。
因為這次收購在很多人看來,已經引發了零售核戰爭!
這意味著,亞馬遜的智能機器人、IWS物流開放網絡,將全面應用在零售的堡壘里面。 實際上,這個堡壘已經被攻克了,機器人技術在超市領域將最先得到應用。
2017 年,國內有哪些新零售優秀代表呢?(從10到1依次為):泡泡瑪特、野獸派、造作、韓都衣舍、盒馬鮮生、拼多多、網易嚴選、孩子王、超級物種、小米之家。
場景流帶來新機會,也是新物種誕生的誘因,能不能受到啟發,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呢? 我們要抓住這三個“感”:代入感,愉悅感,期待感。
接下來,發布了一款全新的知識產品——《甦》(音:Su)。
04
混合內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為稀缺付費的時代,頭部IP是這輪內容創業的關鍵詞。對于頭部IP的收割,無論選擇何種平臺、何種生態,都會清晰地發現它們都是頭部。
大學是經典的 IP,這些名人也是 IP,這似乎告訴我們,IP + IP ,生成了 IP 的平方。
說到混合內容,必須提到咖啡。 從 1650 年開始,我們的生活被咖啡館占滿……咖啡館也成為了品牌 IP 的標配。
談論咖啡的時候,有一種工藝稱為“萃”。我們也生活在為稀缺付費的時代。
頭部流量還在越來越垂直和細分化,但機會窗口也非常短暫,稍縱即逝。 視頻網站的會員機制,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稀缺——跳過廣告、要比你早看三集,這也是稀缺的資源。 我們在為意義付費、為場景付費,我們還愿意為情懷付費。
我們消費的場景變了、意義變了、邏輯變了……因為時間和注意力成為了我們最好的祭品。
在分工協作的時代,頭部不再是無所不能。他們需要更加精細化的區分、更多配合。 就像米家生態鏈,核心是混合,從不追求股權控制,但是必須成為最專業的頭部。
小米生態鏈,加上米家的物聯網,就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開發平臺……不,它已經是了! 所以,忘掉雷軍的鐵人三項,他們最大的新物種形態目標,肯定是智能家居開放平臺。
李翔的判斷很重要,如果平臺不能創造出新物種,那這個平臺的價值本身就是存疑的。 在這些新物種里面,我們可堪比照的是特斯拉。 以這個邏輯去看特斯拉,就能理解它到底是什么?——在埃隆 · 馬斯克的宏圖里,特斯拉不是我們想象的電動車,而是未來的人類生活,是我們關于能源的看法和這個時代的判斷方式,它是新物種形態。
混合內容方法的背后邏輯,是過程而非結果,我們看到的是內容、商業方法、價值觀……是形成新作業模式的可能性。
05
設計力
當算法和數據成為所有公司標配的時候,只有創意和設計,才能正確打開這個時代——萬物皆為設計!
這些設計語言,已經逐漸變成了生活方式表達的底層元素。設計迎來了“設計力”的時代。 設計力時代有很多表征,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商業模式。
眼鏡是生活場景的痛點,Warby Parker 設計的商業模式是——你訂購眼鏡,會郵寄給你 5-8 副,買一贈一,再將挑剩下的寄回去,讓你具有利他的情懷和慈善感。
它在設計用戶體驗、支付環節、細節觸點、感觀差異……其中,設計力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設計。
我們也在持續輸出新四大發明,輸出新的商業模式。
摩拜、ofo……在國外看到的共享單車模式慘不忍睹,但這并不妨礙這成為偉大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很重要!
一切圍繞女性出發,成就了探探;一切圍繞玩家出發,成就了 YY 的輝煌。
狼人殺是游戲嗎?游戲是它的形,社交是它的魂。
游戲社交本身就是新品類、新物種。
2017年,我很喜歡一個人,搜狗CEO王小川。他說搜狗不是輸入法公司,不是搜索公司,是問答公司,是人工智能公司。
所以在2017年關于智能的內容分發,我們看到大量的巨頭都有問答產品,因為問答是人工智能完美的應用場景。
就連問答本身,也是一種商業模式,成就了智能語音設備。
問答模式,甚至改變了既有產品的進化方向。
我們越來越懶,我們所見即所得,我們所問即所答,我們所欲即所求……
設計力是用戶角度的提案。
總結:新物種始終于人
基于每個“人”,我們再來總結這五個名詞,意味著什么?
我們是被技術賦能的人(自拍達人),是被數據量化的人(Instagirls) ,是被算法驅動的人(剁手黨),是被審美養成的人(文具控),是被文化聚集的人(Coser)…… 我們都是“新智人”,新智人商業時代到來了。 個體、場景、智能都發生了變化,迎來了改變和崛起。
我們可以看到,從意義覆蓋到反經驗,到場景流,到混合內容,到設計力。我們講的是如何用意義覆蓋搭建產品原型,如何用反經驗定義價值觀,如何用場景流發現具體而獨特應用的場景,如何用混合內容以IP化的內容體系構建我們的入口,從而用設計力 架構具體的行動方法路徑。
我們把這個稱之為故事法則,用講故事的五步法則建立我們新物種的商業模式。
10 大新物種預測
基于對于新物種和新智人的理解,吳聲發布了 10 大新物種的預測:
1、膠囊公寓
雖然共享睡眠倉被取締,但是我認為共享社區加膠囊公寓加膠囊旅館,會成為單身社會的細胞體。未來會有很多單身公寓,它們下面有大量的咖啡館,有大量的共享社區,在這個單身公寓里面我們用VR設備就可以解決所有。
2.小程序電商
它不是微商,它是對內容電商的升級,是對即買即走的強化,通過社交立減金構成留存,解決原有的留存難等一系列電商KPI。它將是社交電商和關系電商最有可能的引爆形態,尤其是線下的門店。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電商會大爆發。
3. 信息智能觸達
基于萬物皆媒的判斷,基于物聯網完整所形成信息,智能觸達判斷,從程序化購買到廣告介質的軟硬件一體化,萬物互聯,信息智能觸達。
4.數據化顏值
算法驅動醫美大數據和基因編輯技術,可個性化定制專屬顏值。審美升級是顏值經濟中最明確和具體的表現,也是關于個體數據化最重要的表達。
5.微視頻時代
我很不喜歡把五分鐘以下視頻稱為短視頻,這樣偷懶的總結,從今天開始Game Over。200秒以內的微視頻才是用戶的注意力所即,是關于碎片化場景,關于視頻的連接方式,最重要的數據。因此,更精細,更能夠達到,更能夠觸達,更有效率,更精細化的專注不是短視頻,而是微視頻。
6. 食品生鮮的故事化與場景化
你們可知道亞馬遜并購的全食商品,它10%的商品都是有信息的故事,亞馬遜如果并購全食超市成功,會有70%的商品都能夠講出他們的故事。我們今天消費的食 品要么是袁隆平的米,要么是新農人有故事,要么是原產地可以追根溯源,越來越表現為故事化和場景化,成為餐桌經濟核心和付費價值。
7. 歌單時代
你的歌單會泄露你的秘密。在 美國千禧一代統計表明,最受千禧一代歡迎的網站不是熟悉的Facebook、推特、Amazon,是來自瑞典的創業者所辦的Spotify這家公司,因為 它讓每個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皮膚,定制自己的個性化和專屬化。每個個體歌單的表達時代正在到來,用戶能通過歌單進行自我表達。
8.奢侈品消失
我需要的不是奢侈品,而是奢侈感。科技感、娛樂感、社交化、游戲化、網紅化,正在成為奢侈感的定價依據。Gucci剛剛打敗了愛馬仕,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創意總監,是一枚如假包換的網紅,是網紅化的勝利,這些都不是偶然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實質是無界零售。無界零售第一個表現就是溶解,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
9.新材料格式化舊產品
智能設備的軍備競賽,它的競爭要素越來越取決于新的專利、新的能源的獨有性,以及我們理解石墨烯和鋰電池和這個時代的關系。一切智能設備都在被重新定義,新材料格式化舊產業就已經開始,狂飆猛進。
10.企業級服務指數級引爆
企業級服務指數級引爆,微軟會成為萬億美金的公司,還有Apple,第三家可能是Amazon、Google,或者Facebook。孫正義為什么大量投各種B2B的企業,是在告訴我們,企業級服務的春天真的到來了。生產力工具品類化,以協同辦公、云計算,SaaS為代表的企業級服務,以新效率姿態快速增長。
◇◆◇
最后,用一句話對“新物種”做出總結——
“所有的去處,都跟來路相關。”
#話題#餐飲業新物種會出現在哪?
評論區歡迎留言探討!
– END –
分享 | 吳聲
來源 | 濤說PPT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