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顛覆六大行業,這人若是還活著,世界又要變樣!


    喬布斯和他所創建的蘋果公司堪稱創新和創業史上的奇跡,眾多創業和創新者也從未停止過對喬布斯的學習。


    混沌大學李善友在混沌年度大課案例《成為喬布斯》分享活動中從戰略指北針、方法論和第一性原理三個方面對喬布斯的思維模型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并重點從禪宗思維的角度分析了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


    以下為演講實錄。


    堅守第一性原理是一個“失去”的故事


    通常人性喜歡多,喜歡做加法,但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戰略是舍。把那些對的、好的全都舍掉,只留一個適合你的堅守下去,這就是第一性原理戰略增長方法論。


    這個過程很難,這種思維方式是反人性的,需要訓練才能得到。我們反復講這樣的課,目的是先把思維方式告訴各位,希望各位通過自己的刻意訓練,真正擁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接下來我們來講一下喬布斯。


    在我眼里,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創新家和創業家,迄今為止也沒有人能超越他。


    我們說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實現第二曲線式的增長。喬布斯恐怕是第二曲線式增長最經典的范例。


    他一生顛覆了六大產業: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移動電話、平板電腦、數字出版,六大產業。


    我用我們的語言來看一下他的第二曲線、他的主產品線更替。1998年的主產品線是iMac,2001年變成iPod,2007年變成iPhone。短短十年,主產品線變更三次,而且每一次幾乎都是后者對前者的顛覆。



    當iPod顛覆成功時,蘋果公司的名字從Apple Computer Company改為Apple Company,音樂收入占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等iPhone顛覆成功,iPhone的收入又占掉蘋果收入一半以上,蘋果變成了一家通訊公司。


    這樣一個在十年間把公司性質都變掉的企業,太罕見了。


    它最經典的戰役還是手機。手機是在非連續性的時候切入,從功能機切入到智能機。


    他最不可思議的跨越是什么呢?原本做的是PC時代的操作系統IOS,在移動時代又重新做出一個移動端IOS來。



    你今天看說這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我們和其他公司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非常了不起。因為“創新者的窘境”,你是原有曲線里的王,在新曲線里你往往轉換不過去。


    比如微軟在PC操作系統幾乎壟斷,在移動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卻是0;因特爾在PC芯片里幾乎壟斷,但在移動芯片的市場份額也是0;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但在智能機時代只能插草賣身。


    從原有曲線到新曲線的轉換是非常非常非常艱難的,而喬布斯卻幾近完美地完成了這個轉換。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為什么沒有受困于非連續窘境?為什么能夠一次又一次進入第二曲線?


    正如他在《喬布斯傳》里引用《創新者的窘境》時所說:“發明了某個事物的人往往是最后一個看到它過時的。”一定要在第一曲線到頭之前快速轉身。


    這樣的思維方式來自哪兒呢?


    我把喬布斯的思維模型分為三個層次:


    增長上的戰略指北針是產品;

    方法論是簡潔;

    第一性原理是人文、科技、美學、禪宗相結合的多元思維。


    我今天會重點分析一下禪宗思維,過去我們沒有從這個角度分析過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

    戰略指北針:產品至上


    首先我們聚焦在增長上。


    戰略的目的是什么?——增長。切


    戰略的核心抓手是什么?取舍。而且主要在于舍。而取舍的最高境界叫做“舍九取一”。


    1、產品教教主的 “舍九取一”


    喬布斯的舍九取一是什么?


    產品。他的增長引擎,有且只有一個,就是以產品為中心。


    在公司運營中,你可以有很多抓手:技術、管理、銷售、資本等等。但在所有這些跟產品的比較中,每一次喬爺都選擇了產品。


    什么是價值觀?


    我給各位做一個定義,你去看一個公司的價值觀,一定不要看他寫在墻上的文字。公司的一把手把最多的時間花在哪件事上,這件事就是這個公司的價值觀。這是判斷的第一個標準。


    第二個標準,你看這個公司在兩個原則之間只能選擇其一,在生死之間只能選擇一個原則時,他選擇哪個,哪個就是價值觀。


    《哈佛商業評論》對“好戰略”的定義


    我們用這個標準來看一下喬爺堅守的價值觀是什么。


    (1)公司 VS 產品


    我們通常認為產品是為公司服務的,或者說產品是公司增長的工具和手段。但喬布斯的觀點恰恰相反。


    “公司是人類最神奇的發明之一,公司非常強大,但即便如此,我創建公司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產品,公司只不過是手段。”(《成為喬布斯》)


    所以你們看,喬布斯面對產品和公司時的第一選擇,與我們絕大多數人完全不一樣。


    (2)技術 VS 產品


    通常人會認為我們公司有什么技術,我基于這個技術開發出相應的產品來,喬布斯在這一點上又與絕大多數人完全不一樣。


    “不能一味鉆研技術然后再考慮可以把它用在什么產品上,以及用什么辦法把它賣掉。在這方面我犯過的錯誤可能比在場的任何人都多,傷痕歷歷在目。”


    他所說犯過的錯誤歷歷在目,指的是他做NeXT之前支持高科技,結果并沒有做出成功的產品。


    從產品出發,再回到技術上實現,蘋果和世界上大多數公司的做法有著顯著不同。


    在蘋果內部,每一次產品、生產、技術部門之間發生爭執,喬布斯都會站在設計師那邊。


    整個蘋果內部,真正的權利中心和靈魂是它的設計部,是它的產品。所有的技術、生產、營銷都要配合它的產品,這叫以產品為中心,而非以技術為中心。


    (3)管理 VS 產品


    管理有什么工具?我們最常用的工具是流程和KPI,但喬布斯非常看不起流程和KPI。


    《創新者的窘境》這本書對流程做了這樣的定義:流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做某一件事的效率,但流程的另一面是拒絕變化。



    每增加一個執行力的流程,就等于增加了一條防止逃逸的繩索,于是企業創新就死多一點。”(《創新,大公司無法言說的傷》,Steve Blank)


    這句話如果放在這個語境里不太聽得明白,用我們的語境一定能明白。你公司里的第一曲線是為了執行主營業務,第二曲線是為了創新。


    想想看,你的KPI和流程是為了第一曲線做得更好,你讓第一曲線做得更好,這當然傷害了第二曲線的創新。


    管理和流程本身絕不是問題。但如果你走著走著就忘了管理是為了做出偉大的產品,反而回過身把管理和流程本身當作目的,這就是問題了。


    管理是為了降低熵增,但是管理本身也會產生熵增,而當管理產生的熵增大于它所降低的熵增時,管理就會成為問題,這時一個公司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4)銷售 VS 產品


    《喬布斯傳》的最后一頁幾乎是他的臨終遺言。


    他講了大量篇幅的話,非常值得我們隔一段時間就來讀一下。他說IBM和微軟這樣的公司之所以會衰落,就是因為他們壟斷后不再創新產品,轉而開始重視銷售。


    “像IBM或微軟這樣的公司為什么會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見解。這樣的公司干得很好,它們進行創新,成為或接近成為某個領域的壟斷者,然后產品的質量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這些公司開始重視優秀的銷售人員,因為是他們改寫了收入數字,而不是產品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因此銷售人員最后成為公司的經營者。”


    他說假如公司的領導是銷售基因,慢慢公司就會只剩下這一種基因。


    我們知道在絕大多數公司,銷售人員都是很強勢的。我曾親眼見過一個銷售總監,在公司高管會上管人要資源,人家不給,銷售總監一拍桌子喊出一句令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話:“你們整個公司的人都是我養的。”


    銷售人員說我賣單,我養了整個公司的人;喬布斯認為這都是瞎扯,是因為我的產品好,你才賣得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喬布斯最重視的永遠是產品,產品是根。


    (5)資本 VS 產品


    大多數公司都會受限于長子依賴,我們看看喬布斯有沒有受這個限制。


    2007年,iPod已經占了蘋果收入50%以上,iPod占了全世界音樂播放器市場份額的74%以上,很顯然那時候iPod是它的主營業務,它的長子。


    但這時候喬布斯作為公司的一把手,他判斷出失速點。他說如果手機里面也能夠內置音樂播放器,iPod就會被顛覆掉,與其被別人顛覆,不如顛覆自己。這就是喬布斯后來的選擇。



    藍色代表iPod的收入占比,黃色代表iPhone的收入占比,與其被宮,不如自宮。


    這件事情事后諸葛亮地想來非常容易,但我們想想其他案例,就知道這有多難。


    當年我的第一家公司是摩托羅拉,那時候還是模擬手機時代,大哥大,大家還記得吧?當時摩托羅拉在中國占了85%的市場份額。


    本來摩托羅拉已經開發出了數字手機,但它擔心數字手機會侵蝕原有業務,一旦侵蝕,不僅模擬手機要遭殃,模擬手機基站等等也全都要改,因此數字手機就沒有發布。結果給了諾基亞機會。


    諾基亞呢?2007年的時候,諾基亞的智能手機已經占了整個智能手機5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在諾基亞內部,智能手機才占10%。他們擔心智能手機起來后,會影響原有的功能手機,最后就把智能機和功能機合在一起做,后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擺脫長子依賴特別特別特別艱難,但喬布斯順利度過去了,絲毫沒有在乎股市和財務上的事。到2012年,蘋果已經變成了一家通信公司,iPhone占了蘋果58%的收入,70%以上的利潤,完全轉型成功。各位想想看,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下,有幾家公司能做到這一點?


    我們再簡短回顧一下喬布斯的舍九取一。


    永遠是,產品,產品,產品,產品,產品。


    2.找到你自己能力圈里的“一”并堅持下去


    我們注意,不是其他要素不重要,只做產品,而是用產品要素統攝所有其他要素。


    而且這是喬布斯的能力圈——并不是其他要素你不能成功,只是喬布斯選擇了自己能力圈里的要素,他成功了。




    在這段陳述里,喬布斯的核心聚焦點、那個“一”,就是產品。只打造最好的產品,這個是“一”,有了這個“一”,就有了一切。


    我們同樣為喬布斯畫一個增長飛輪,有了優質產品,用戶就會滿意,用戶滿意后收入就會增加,收入增加后就有更大量的錢投在優質產品上。迄今為止喬布斯在產品方面的投入依然領先全世界,迄今為止。



    我已經給各位展示了好幾個增長飛輪里的“一”了,每一個都有些許不同。但有兩點是相同的:


    那個“一”符合創始人和公司的能力圈;

    那個“一”他長久地堅持了下去。


    喬布斯的“一”是產品,他把自己的全部能量、全部資源都放在了產品這件事上,他信奉簡潔理念。但并不是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這樣。


    我們再把喬布斯和其它人比較一下,把思維放得更開闊一點。


    貝索斯的“一”是客戶,他信奉長線思維;


    埃隆馬斯克的“一”是科技,他相信科技能改變一切,他被稱為科技學家,不是科學家,他相信物理學上的思維,相信原子論、還原論;


    孫正義的“一”是什么?他相信IT革命,他注重IT革命里的每一場變化,他信奉時間機器理論;


    巴菲特的“一”是什么?護城河。他堅決投那些在第一條曲線里能拉得非常長、不容易被第二曲線所侵襲的企業,他信奉價值投資理念。


    各位看,所有這些人都可以說是成功的企業家,但他們的“一”全不一樣。


    講到這里,各位很容易問我一個問題,你們會問:教授,你講了這么多,我應該向誰學習?各位你應該向誰學習呢?我們講一個故事。


    愛因斯坦爆得大名以后,各國都邀請他去演講,一個司機跟著他。愛因斯坦那時候很年輕,大家也不認識他。那個司機很聰明,聽愛因斯坦講得多了就記住了。


    有一次司機就和愛因斯坦建議,說愛因斯坦先生,你別上去了,我來替你來演講吧。愛因斯坦說好,沒問題。司機上臺之后把愛因斯坦的演講詞背了下來。


    這時候一個物理學家舉起手來,說愛因斯坦先生我有一個問題,司機反應非常之快,說我真失望,貴國的物理學水平原來如此之low,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的司機就能回答,來司機回答一下。


    我相信這個故事是杜撰的,但這個故事里有兩層啟發:



    第一層,世界上有兩種知識:

    愛因斯坦式的知識;

    司機式的知識。


    司機式的知識是什么?你聽了很多新名詞以后,你就以為你了解了這個知識。我們最近老說知識付費,學習越來越方便,知識付費功德無量,但知識付費也滋養了一大批司機式的知識。


    你每天打開APP聽新名詞,聽完新名詞后就覺得好像比周圍人的境界高了,認知水平高了,但其實你僅僅只是聽了一些新名詞而已,這個名詞離你真正掌握這個知識還差十萬八千里。


    即使我們在這里說的思維模型也一樣。如果你把思維模型當知識去學,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學習思維模型的關鍵,是要懂得怎么去用,而不是僅僅會背誦。


    曾有個記者問愛因斯坦說:您是方程E=mc2的發明者,請問C是什么,就是光速到底是多少?愛因斯坦說,那我得回去查一下,那個小數點太長了。


    記者就很奇怪,說愛因斯坦先生,你是這個公式的發明者,你怎么會不知道光速是多少呢?愛因斯坦說,我知道光速是多少有什么用?就算你知道光速是多少,有什么用處?


    各位一定要Touch到那樣一個味道,切忌不要做這個時代知識上的妄人,以為自己聽到了一個詞,或者聽過一個案例,就掌握這樣一個知識了。


    第二層,我們表揚一下這個司機,他至少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是愛因斯坦,什么時候是司機。他知道那個問題無法回答時,要轉給愛因斯坦來回答。


    我們重點從第二層來啟發各位一下。我既不建議你學喬布斯,也不建議你學貝索斯,最重要的是,了解你是誰。


    所以給大家兩個建議:


    思考你的能力圈;

    發現你的第一性原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的能力圈和第一性原理和你完全一樣,這件事是你必須自己學才能學來的。


    就像游泳,你去看書、聽別人講方法,可你一生都不可能學會游泳。你必須自己去試、去練,才能找到你自己的東西。


    找到你的能力圈、第一性原理之后,切記芒格這句話: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事,只按自己的原則行事。




    方法論:瘋狂的簡潔


    驅動喬布斯產品變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就是簡潔。


    有一本書叫《瘋狂的簡潔》,是iMac這個詞的提出者寫的關于蘋果的書,他認為喬布斯和蘋果最大的成功點,就歸于“簡潔”二字。任何一個公司,只要能駕馭簡潔,很快就能主宰世界。


    正是因為這樣的洞察,蘋果才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其它公司。在很多領域蘋果并沒有真正從“0”開始發明產品,蘋果吸納了原本比較復雜的東西,巧妙地把它們變成了精簡的東西。


    這句話我再重復一下,這幾乎就是喬布斯的產品論。他把原本比較復雜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哲學理念,變成了簡潔的東西。這幾乎是喬布斯做成每一個產品,屢試不爽的那個方法論上的“一”。


    17、18歲的時候,他在一家做乒乓球游戲的公司打工。那個公司的游戲做得很簡潔,簡潔到什么份兒上?喬布斯回憶說,簡潔到即使是一個喝醉酒的人第一次來玩,也能很快上手。


    這件事給喬布斯的一生都帶來了重大影響,所以他做蘋果的時候就說了一個原則:我們要讓消費者無師自通,你不需要學就知道怎么用。


    我請問各位,這樣的一個原則是不是和全世界所有其它電腦公司,以及硬件制造公司不一樣?我再請問各位,這個方法容易嗎?非常不容易。 


    1.簡潔不是橫向的減法,而是縱向的除法


    通常大家認為簡潔是做減法,就是把我做的十件事減為三件。


    錯了,我們所說的簡潔是做除法,是把原本要做的事情給變沒了,只做一件事。


    我們畫個圖來比喻一下。表面現象很多,但是往里抓,你抓到第一因的時候只有一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最后追究到根本原因的時候,只剩一個。我們所說的簡潔絕對不是大家所說的在現象層面由多變少,不是在橫向層面做減法,而是在縱向層面做除法,把表面的一些東西給變沒。


    我再提一個什么叫“做除法而不是做減法”的經典例子。


    當時團隊希望做一個體積更小的播放器,他們希望把屏幕的面積變小。屏幕是干嘛的?原本是選歌來聽的。喬布斯突然說,我們為什么要這個屏幕呢?干嘛不把這個屏幕干掉呢?


    大家一愣,怎么可能?iPod里那么多歌,難道不要選一個來聽嗎?喬布斯說既然這些歌是你已經從計算機里下載到iPod上去的,已經是你自己下載的,你就隨機播放嘛,為什么需要再選一下呢?


    這個產品就是著名的iPod shuffle。這個產品出來以后,喬布斯的iPod才真正占領了市場,占到了74%的市場份額。不是變少了,而是變沒了!


    你要知道,把一件事情變沒,這是需要深刻的哲學思考的,因為大家已經習慣用開機鍵和屏幕,習慣這個思維方式了。而他會問你干嘛要有開機鍵?干嘛要有屏幕呢?


    2.訓練自己“秒變傻瓜”的哲學思考


    張小龍說人是懶惰的,所以需要文字說明書的產品都不是好產品,記住這個標準。


    他曾提過一個“傻瓜時間”,就是你多長時間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小白用戶或傻瓜用戶?


    為什么要用一個傻瓜或者是小白的尺度來看產品?因為你對產品已經很熟了,所以有些功能,一些新奇而有難度的功能你就視而不見了。但一個傻瓜用這個產品,難度還是很大。


    所謂產品高手,不是你能做出一個多復雜的產品,而是你能把自己的視野降到多低來做出這個產品。


    張小龍說自己三五分鐘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馬化騰一兩分鐘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而喬布斯可以隨時切換開關,秒變傻瓜。


    傻瓜是什么概念?好奇心,對別人自明的東西你會產生懷疑,一種普遍懷疑、普遍質疑的精神,這是哲學上的思考方式。


    這種思考方式也很重地體現在iPad上。喬布斯的傳記里有個作家,帶著iPad去南非,在一個馬廄里,一個6歲的黑人孩子,從來沒有用過iPad,看到iPad居然好奇地過來玩,而且居然自己會用了。


    所以,技術高手、技術控很難成為好的產品經理,因為他會不自覺地炫技,不自覺地想表現出自己什么都會。


    把自己變蠢,比把自己變聰明難多了。



    第一性原理:人文、美學、科技、禪宗結合的多元思維


    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我講幾點:人文、美學、科技、禪宗。這幾點合在一起講——產品美學、人文、科技。


    1.喬布斯把“產品美學”推到了人類極致


    在整個產品美學層面,喬布斯開創的尺度是整個人類沒有到達的尺度,到今天,全世界還沒有第二個人到達這樣的尺度。


    產品美學,其實這在美國是一個矛盾的提法。在喬布斯之前,美國的產品基本都屬于傻大笨粗型。談起美學,人們會想起西歐,想起日本,美常常跟小聯系在一起,叫小而美。


    只有喬爺把美學和工業化大生產融合了起來,從傻大笨粗,到既可以工業化大生產,又具有美學趣味,這個變化的開創者是喬爺。


    喬布斯的跨學科思維用他自己的話,叫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他每一次發布會上幾乎都有這頁PPT,說我們正走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各位想想看,這個說法在今天絲毫不過時,為什么他想在科技產品中加入一些人文味道?大家看這兩段話: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適合人文學科,但我也喜歡電子設備。然后我看到寶麗來創始人蘭德的話,關于既擅長人文又能駕馭科學的人的重要性,于是我決定我要成為這樣的人。”


    請問大家,一年時間我們重新看他,我們離他的“科技+人文”的要求更近了還是更遠了?我們真的是離他的要求更近了嗎?他說如果一個人只有商業視野,你做出的產品就會特別局限,所以一定要有跨學科視野。


    美國有一個調查,利用情感附加值帶來利潤,iPhone排第一,蘋果排第五,iPad第二,iPod十三。當用戶真正愛這個產品,當這個產品Touch到用戶心的時候,最后的確是能帶來收入和利潤上的提升的。



    2、做出偉大的產品,就是喬布斯獨特的禪修方式


    我最后想講一個觀念——禪。為什么會追蹤到這里?


    真正打動喬布斯,讓他成就偉大的關鍵字,是禪。


    “喬布斯是個十足的禪宗信徒,”喬布斯大學同窗科特基說,“禪宗對他的影響非常深。這一點你可以從他極簡主義的美學觀點和執著的個性上看出來。”(《喬布斯傳》)


    大家都看過這張圖吧?他在干嘛?打坐、冥想。


    據說喬布斯做重大決策之前都會冥想45分鐘。喬布斯深受一系列關于禪和精神啟蒙書的影響,包括日本禪宗大師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印度大師尤迦南達的《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在《喬布斯傳》中出現過好幾次,喬布斯去世后,家人在斯坦福大教堂里為他舉行追思會,送給每一個來賓的禮物也是這本書。


    19歲時的喬布斯甚至去印度追尋大師,或者說流浪了七個月,這對他是一種朝圣和精神啟蒙之旅。


    我們看一段喬布斯自己關于禪和冥想的描述:


    “如果你坐下來觀察,就發覺你內心的浮躁。如果你試圖去平復,一開始會變得更糟,但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平靜下來。


    那個時候就能聽到更微小的的東西——你的直覺開始發芽,你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你可以超出現在看到過去和未來。


    你的心靈變慢下來了,你感知到邊界的擴展。你能看到比以前多得多的東西。”(喬布斯)


    這段話如果我不告訴你是喬布斯說的,你一定會以為是某個禪師或禪哲寫的,這是喬布斯自己寫的,他的靈修經驗。


    他年輕時有一個導師,是個日本人,叫乙川弘文。他說我盡可能地和導師待在一起,每天都見面,每幾個月都在一起冥想,他指導我如何在精神世界和商業追求之間尋找平衡點。


    當我看喬布斯和巴菲特的年輕時代,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導師。其實我也建議大家去尋找自己的導師,尤其在你年輕的時候。驕縱而才華橫溢如喬布斯者都需要導師,更何況我們? 


    “做出偉大的產品成為喬布斯獨特的禪修方式。”就是這句話,如果你想理解喬布斯,一定要理解這句話。


    他的導師對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幫他把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合為一體,你未必需要到廟里念經,做出偉大的產品本身就是你的禪修方式。


    從這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喬布斯在蘋果的股份和期權如此之低,卻還要費盡心力,幾乎把命都搭上。這種初心、這種從靈魂中淌出來的使命?。


    在禪宗哲學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條奔流不息的河,世間萬物、每個個體都處于永恒的變動中。以這樣的世界觀看,追求完美也是一個漸進持續的過程,永遠都不可能徹底完成。


    禪宗的這個觀點和喬布斯的個性完全契合。他看到眼前還沒有完成的半成品,新產品的構想就會自動出現,他的工作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他本人也一直在發展、變化。



    增長的邏輯:分形算法


    我想我講非連續性講到這兒,同學們應該有一個巨大的疑問。


    你說我作為創業公司,第一條曲線還沒有完成,哪有余力去做第二曲線呢?我第一曲線還昂揚向上呢,干嘛把它拋到一邊去做第二曲線呢?


    喬布斯這個哲學對我們最大的影響是什么?最大的影響,是兩條曲線之間幾乎沒有突然的飛躍。那怎么辦?


    1、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結果


    這一頁PPT是本案例里中最重要的一頁,叫分形學意義上的第二曲線。



    你可以把第二曲線,看作是第一條曲線里,某一單一要素最大化的結果;另一個含義,也是喬布斯的含義,其實第一曲線本身就是由無數個第二曲線組成的,各位聽明白這句話了嗎?


    我把它叫做分形學意義上的第二曲線。


    這里有兩層重大含義:


    首先,第一條曲線本身就是由無數細小的第二曲線組成的;你的每一步,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決策,都是第二曲線,聽明白了嗎?你的整個生活,每一天,每一個選擇都是。


    其次,是第一條曲線本身的無數變異,引發了第二條大的曲線出來,而不是第一條曲線猛地就變成了第二曲線,沒有這樣的突然跳躍。


    第一條曲線的某個點,拉出來變成第二條曲線的全部,這叫分形學意義上的非連續性。


    這點非常重要,這是喬布斯帶給我們的思考。不要只看大尺度上的非連續性,而是大尺度里的每一步,都是非連續性。



    這種非連續性甚至有一種數學公式,這個公式非常完美,有人把它叫作上帝的指紋。這個公式就叫分形,這也是本章節為什么叫分形算法的原因所在。



    推薦大家看一下這個關于“曼德勃羅集”的視頻,了解下什么叫分形學,什么叫分形學意義上的第二曲線。


    這個視頻網上有,我建議你下載下來反復看,這個視頻背后所代表的哲學含義太了不起了。


    甚至有一個APP就叫分形的奧秘,你也可以下載下來,輸入不同的數字去玩一下。這個公式就是非連續性的核心算法,而且它是一個循環往復自反饋的公式。


    大家不要光看數學,要看背后的含義。


    看懂這個視頻,理解了分形學,你才理解我昨天第一堂課的建議:要把第一曲線上的一個點擴大為第二曲線的全部,這就是分形學的意義。


    我這里提醒各位的是,那個Z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知,是對事情背后道理的理解。


    我們以前所學的線性方程都有明確的終點,而在這個非線性數學公式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它最讓人困惑的地方,就是你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卻不知道在哪個地方結束,只有過程,沒有目的。


    我想表達的是,第二曲線不是布局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因為第一曲線本身的細微結構里面有無數第二條曲線,其中一條曲線自然長大就能成為更大的第二曲線。


    在你公司內部,要堅持產品和產品之間的非連續性;而在產品尺度上,甚至特性和特性之間也要有非連續性。


    即便是飛奔成長的第一曲線,也可以分形為無數細微的第二曲線,只有這樣,你這條曲線本身才能變成指數級,離你的極限點才能遠。


    喬布斯當年演講有一句話



    喬布斯完美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實踐了分形算法。一件小事會觸發另一件小事,一次成功會激發另外一個產品的靈魂。


    “整個過程自然而然,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結果。”


    所以,喬布斯不僅創造了產品美學,他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活成了美學結構。如果你真的追逐他,你會發現他是由無數小的第二條曲線組成的,他是把非連續性從大尺度縮小到小尺度的人。



    不過這個圖我畫得并不完全準確,這像一個線性增長。第二曲線的真正妙處,是指數級增長,如果你有第二曲線,增長的方式就是下面這張圖。



    最后總結一下。


    從蘋果的增長故事中我們學到了什么?


    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科技、人文、美學、禪宗;他的戰略指北針是產品;他的方法論是簡潔。正是這樣的多元思維模型,而且是少年形成的,幫他走到最后。


    什么叫分形算法?我再強調一下,第一條大曲線本身是由無數條小的第二曲線組成,最終會形成第二條大的S曲線。


    不要寄希望于從第一條曲線蹦到第二條曲線,那不可能。但如果你細分一下,每一步、每一天都在第二曲線,你自然而然生長下去,它就會變成你的人生態度、人生美學,不但在事業上,在人生中也會活出指數級的增長曲線。


    但這樣的增長方式不適合一種人,什么人呢?就是總說“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啊”的人。


    比如我媽媽。她經常說我,老這么忙,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啊?但對我而言,如果我今天就看到了未來的頭兒,我的人生該多乏味啊。


    – END –


    來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八合里

    大腕鰻 | 姚酸菜魚 | 黑白電視 | 蛙小俠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投資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 臻選空間設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59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7日 22:59
    下一篇 2018年7月8日 07:5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