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瑞幸咖啡召開媒體溝通會,宣布針對星巴克涉嫌壟斷行為將采取法律行動,包括向相關法院提起訴訟,及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投訴等。
這是瑞幸咖啡在5月8號宣布完成500家門店布局正式開業,并發布品牌戰略后首次對外發聲。
瑞幸控訴星巴克涉嫌壟斷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與業主簽訂“店鋪租約”時包含排他性條款,妨礙競爭對手進入市場;
二是逼迫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進行“二選一”的站隊——服務星巴克,即不可向其他同業競爭者供貨或提供服務。
如果法院立案,這將是星巴克在中國首次面對反壟斷訴訟。
不過外界對于瑞幸此舉莫衷一是。有人認為瑞幸作為新晉咖啡品牌,通過與行業龍頭的掐架獲取曝光,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訴訟是四兩撥千斤的公關套路;
也有人認為,迅速擴張的瑞幸咖啡確實遇到了星巴克的圍剿,面臨著增長困境,訴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自救之舉。
不可否認,高舉反壟斷大旗,占據法律制高點起訴星巴克,確實有品牌營銷之嫌。
自瑞幸出世以來,硬是把快消品打出了流量新玩法,但這也并非僅是一擊虛招,它此舉更多也是出于當前競爭格局考慮,多方權衡后的決策。
原因有三。
1
反壟斷訴訟曠日持久,代價高昂
不是品牌公關的最佳選擇
中國的《反壟斷法》自2008年實施以來,雖然已經有數百起案例,但大多數是由行政機構(國家發改委旗下機構)發起,企業之間訴訟的案例相對較少。
原因在于界定“壟斷”比較困難,很容易陷入訴訟泥潭,久拖不決。比如當年的360訴騰訊壟斷一案。
2012年12月奇虎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到2014年10月才結案,歷時兩年。
這起案件牽涉了雙方大量的精力,輿論也一直處于搖擺狀態,對雙方品牌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所以,如果瑞幸這次僅想博得曝光,吸引公眾眼球的話,反壟斷訴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并不是“物美價廉”“高效快捷”的方式。
2
“場景”是雙方共同命脈,
星巴克和瑞幸在此必有一戰。
咖啡消費得場景者得天下,星巴克主打的品牌概念是“第三空間”,旨在為中高端人群提供一個除了家庭和辦公室外的去處,而瑞幸在不久前則發布了自己的品牌戰略——“無限場景”。
很顯然,這個“無限場景”是將“第三空間”包含在內的。瑞幸咖啡的門店分為四類,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外賣廚房店,其中,旗艦店和悠享店與星巴克的門店定位高度重合。
他們要搶占的位置,無外乎核心商業區、區域商業中心、高端寫字樓區域、高端住宅區、特色旅游景點、交通樞紐等。
中國咖啡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雖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市場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用戶消費短期內仍是此消彼長的狀態。瑞幸要想做大做久,星巴克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
3
星巴克外柔內剛,
“二選一”或許并不是危言聳聽。
星巴克一直以來給人一種溫文爾雅、平淡不驚的感覺,事實上,星巴克企業文化是極為強勢的。
在彭博商業周刊的一篇報道里曾有這樣的描述:“一名太平洋咖啡高管也提到,2007年之前沒有太多品牌競爭時,星巴克甚至會要求與業主簽訂排他性協議,即該處只能有星巴克一家咖啡店,不準許其他品牌進駐。
目前這種情況只會在二、三線城市出現。”在百度文庫中搜索“星巴克租賃”,可以搜到一個2011年5月版本的星巴克店鋪租約的格式合同,其中第5項,場地的使用中,專門規定了“排他性”。條款所列內容與瑞幸所控訴的幾無差別。
如果這些排他性條款當前仍然存在,那么具有先發優勢的星巴克在搶占了有利位置之后,瑞幸咖啡可選的生存空間就非常小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法律手段來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也就成為必然之選。
同一條賽道上,還沒有老大與老二相安無事的。 瑞幸與星巴克之間必有一戰,訴訟將是肇始,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是結束。未來的咖啡市場,戰事不斷。
– END –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