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設打造階段
企微私域注定與個微私域分道揚鑣
為方便對比,我們做了個表格,可以看到在人設打造效果上,主要存在的差異是在品牌背書+每日朋友圈+朋友圈聊天記錄+朋友圈雙向互動能力四方面:
①自帶品牌背書,引流效率更高
其中企微最突出的優勢還是企業品牌背書,但在后期還是需要靠產品、服務和內容來跟用戶建立良性互動關系,相比之下缺少了個人號所能營造的生活、工作的真實場景感。
②每天只有1條朋友圈,克制還是讓步商業化
企微會限制每日朋友圈條數,至于為什么?
企微團隊為了避免過度打擾用戶:企微的定位是服務屬性,如果可以無數次觸達用戶,那肯定會造成對用戶的打擾
③缺失的朋友圈歷史記錄
朋友圈歷史記錄是我們私域流量運營最強的利器。
企微的朋友圈人設比較難沉淀,那么發廣告就成了必然之選。試問這種朋友圈歷史記錄就算開放了,你也不會愿意看吧。
④朋友圈的分標簽推送能力
針對不同標簽用戶推送不同朋友圈,也是非常強有力的精細化運營利器,實現不同人群的不同運營訴求。
⑤用戶朋友圈互動
企微并不能查看外部好友的朋友圈,就無法通過朋友圈資料來了解用戶,也無法主動跟用戶產生朋友圈的弱關聯,極大的限制了跟用戶的互動能力;
總的來說,人設打造是私域打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決定了目標用戶和選品的效果。而由于企微的朋友圈限制、強品牌標示,導致企微的使用場景會跟個微私域差異巨大:
我們的建議是企微私域不能照抄個微私域運營,為什么?
①由于企微的強品牌導向定位,適用行業有限
企微的適用行業范圍直接被推到了供應鏈成熟、服務和產品都高度標準化、受眾基數大且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大品牌。新零售是企微的主力軍,出逃淘系的品牌也是剛需。
②企微定位是服務屬性,而不是社交屬性
掃碼添加了企微后,你不會覺得你認識了一個xx行業的朋友(大咖、專家、老師),而是認識了xxx品牌的一個高級員工(客服、店長、顧問)。所以,通過塑造人設來降維打擊用戶的能力在企微里被極大的限制,導致企微必須回歸品牌調性、回歸服務、回歸零售。
02
引流階段企微毫不遜色
先說引流,這可謂是私域的第一個環節,沒有引流和高質量的引流,后面的私域運營就無從談起。
我比較認同一個觀點:“企微不是紅利,企微是吃紅利”,對于自帶穩定流量來源的品牌而言(如包裹流量、線下門店流量),企微是非常非常有紅利的。但是對于沒有穩定流量的品牌,企微幾乎沒有紅利可言。所以,手握著流量而不入場企微的品牌方,就有點暴殄天物了。
通過企微工具引流,把原來品牌無法反復觸達的用戶拉到自己身邊。再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拉用戶的復購(復購率、復購頻次)、關聯購買是非常有效,而且可以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具體如何操作,我們從加粉、粉絲去重、活碼這四個維度分析,大家也可以參照你們公司的需求,看下使用于你們沉淀流量載體的功能適用邊界是什么?
1、加粉+去重+活碼
這塊企微和個人號也是有極大的不同的,為此我們也做了一個表格:
企微加粉,請放棄主動添加好友:
活碼功能,可以非常有效提高我們的運營效率:
2、加粉限制(企微防封能力更強)
3、招呼語+關鍵詞回復(私域運營的基礎設施)
03
運營轉化階段
電商化程度越高優勢越明顯
到了企微運營的后半段,主要就是用戶運營轉化了;
說到運營轉化,要看品牌自身的電商程度,電商程度越高的品牌越容易發揮優勢,具體也從首單復購和用戶促活兩方面分享一下:
①用戶首單/復購
有點遺憾的說,想要在企微實現整套成交系統,必須依靠自有的電商系統來完成,且為了后續的精細化運營必須將自有電商系統與企微第三方工具打通;
但是這里存在兩個難點:一方面打通的成本比較高昂,另一方面企微的諸多限制,導致品牌投入大量技術開發資源打通企微SCRM的意愿并不強。最終,企微實際的精細化運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不得不通過更加笨重的人工來去彌補數據不互通的割裂。
②用戶促活
用戶復購來自于用戶活躍,促活是企微私域的非常重要的功課。然而,現實是企微目前幾乎沒有任何促活的能力,完全需要第三方工具來支持。如果運營了100個群,那么每次群活動的人工成本就非常高了,高到你分分鐘想放棄。
群活躍統計的能力企微也非常粗糙,由于企微不會去監控用戶聊天,所以,很難知道群里的每一個用戶的活躍數據;
在精細化運營轉化方面,我們判斷企微有兩個坎:
①訂單系統與企微SCRM的打通,是擺在企微私域精細化運營的第一道坎
沒有訂單數據、沒有活躍數據,只能靠人工去一個個打標簽。對于幾萬量級的用戶還好,但是對于大幾十萬的用戶,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啊。
②私域促活能力,是擺在企微私域精細化運營的第二道坎
對于零售行業而言,能夠跟用戶互動的方式非常有限,而把微信里已經非常成熟的各種社群玩法搬到企微里會是下一階段促活的核心訴求。
04
裂變拉新階段
企微毫無壓力
①群裂變
②任務寶裂變
③紅包裂變
④分銷裂變
05
結束語
結論1:企微對個微私域玩家并不友好
-end-
餐飲O2O“重振2020”專題文章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