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魏家涼皮,400家店在西北地區可謂是家喻戶曉!
但是,魏家涼皮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當年的西安不像現在,城內并無太多高樓作為屏障,關中道的西北風吹在臉上生疼。為了減少開支,他們二人住在一個三面通風的棚子里,平日里還好,遇到下雨天,第二天鞋子都不知道被雨水沖到哪里去了。
盡管如此艱難,魏文軍夫婦并無半點怨言。難以想象的是,大米存放的位置竟然比人住的都要好,“自己苦點沒事兒,但大米可不能受潮”。
這就是魏家一開始對品質的追求,從一碗涼皮5毛錢,到一塊兩塊,堅持了3年多,夫婦倆終于連攢帶借開了第一家門市生意,正式定名為魏家涼皮。
用心經營的魏家涼皮,在南郊一片有口皆碑,很多人慕名前來硬是要加盟,對那會沒錢卻又需要資金的魏文軍來說,這種誘惑確實太大了,最終他同意了加盟店的開設。
百忙之中,他依然不斷地跟加盟商強調產品品質的重要性,即便如此,魏家涼皮2017年還是徹底停止了加盟。對于加盟店,他內心始終是抗拒的。
2003年,非典來襲,這對經營著五家店的魏文軍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那一年的嚴峻形勢一點也不亞于今天。
一批員工離職后,夫妻倆看著不能營業的門店、漸漸變質的食材,內心五味雜陳。“我們咬咬牙,丟掉了所有食材。”這便是魏家嚴格執行廢棄標準的前身。
那一年倒掉了一大批餐飲企業,也歷練了不畏艱險的創業者。在政府有效防控、民眾積極防疫下,歷時一百多天的非典戰”疫“,終于迎來了全面勝利。
非典過后,魏家重振雄風,生意更上一層樓。疫情后的魏家,排隊點餐成了常態。門店食材供應成了大問題,改變傳統的手工蒸涼皮,實現流水線生產,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成了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2003年,魏文軍只身南下廣東,買回各類設備,日夜研究,拆、裝、卸、重新畫圖、設計,經過十多次完善,終于在2004年建造了魏家第一條半自動化的涼皮生產線,徹底告別了手工制作涼皮的局面,解決了燃眉之急。
“關于品牌”必須先做品,牌容易,無品不成牌。之后的幾年,魏文軍意識到,門店再多,沒有管理,跟沙縣小吃也沒區別;
沒有形象,跟街邊涼皮店也沒區別。魏家涼皮雖然是一塊金字招牌,但魏家人并不滿足現狀,“是時候提升品牌了”。
魏家涼皮開始了品牌的革新,從門店招牌,到點配分離,再到廚房操作間和前廳的餐位布局,魏家請了國內最有名的設計公司進行設計規劃。
第二代店很快跟西安所有的中式快餐店拉開了距離,舒緩的音樂、舒適的空間、四季恒溫的餐廳環境,一碗美味的涼皮,一個香酥的肉夾饃,再來一碗魏家專屬的南瓜粥,一頓午餐,對于都市白領來說真的太愜意了。
進行了這一輪的改革,門店的擴張速度大大超出了魏文軍的預期。多個繁華商場、商圈也向魏家拋出了橄欖枝,邀請魏家、華潤、星巴克等品牌為招商工作打前站。
這時的魏文軍根據自己的實力,邊考察著商圈,邊為魏家現代化標準中央廚房建設謀劃,雖然期間錯過了幾個位置挺好的商鋪,但魏文軍心里知道,后端供應跟不上,開店容易出紕漏,沖得越快、敗得越快。
2015年,此時的魏家涼皮店已達200家。東儀路加工中心產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前端供應,魏文軍未雨綢繆,早已在腦海中規劃好了新的中央廚房。
在他和公司生產部門及德國設計師一年多的日夜奮戰后,草灘三路石羊工業園近30000平米中央廚房建設完成,全自動涼皮生產線、粥品生產線、饃胚生產線、鹵肉生產線、米線生產線、料包生產線等多條生產線全面建成。
三溫區(常溫、冷藏、冷凍)五千平米的配送中心,自建50輛的物流車隊為西安市區200家門店,提供每日三次配送的新鮮涼皮和其他食材。
在產品生產制作環節上,魏文軍只有一個原則,今天的最好,是明天的最低標準。
只要跟涼皮相關的他都不放心交給任何第三方去生產,在他眼中,涼皮肉夾饃這種小吃,沒有標準。
而魏家的標準是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探索,不斷精益求精中形成的,“為此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的半成品交出去,一定會走樣,四季溫差、水質、設備維護任何一個環節有差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不一樣。”
如今魏家的版圖中,已經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中央廚房再到餐廳餐桌的變革,這一切并非魏家的“野心”,他們只是不放心將重要的環節交出去。
就拿南瓜粥來說,當問到魏家的南瓜粥為啥和其他家的味道差距如此大時,魏文軍從容表示:“我們的南瓜可是有故事的,當時在漢中南鄭經當地政府支持與當地貧困戶簽定了3000畝南瓜種植基地,他們種植的技術和使用的肥料都是我們請農科專家進行指導的,農戶只需按照專家的要求定期澆水施肥,按照我們的要求采摘,不管市場南瓜價格漲跌,我們都會按當年的豐收產值支付費用,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脫貧,更保證了魏家的品質,也就是你喜歡的南瓜粥。”
魏文軍稱,國內競品品牌為友商,他的競爭對手顯然不是所謂的本土品牌,魏家已然打勝了產品之戰,到了品牌之爭這個層面,進入了布局品牌矩陣的階段。
現在,魏家涼皮在西安各大商圈開設了平均套內面積230平米的直營店。有人可能要問,一個涼皮店,有必要那么大嗎?答案是: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230平米的套內面積引導的是一種生活,為的是提升顧客用餐的環境體驗。魏家涼皮不是一家吃完就走的快餐店,他們的門店桌椅和星巴克是同廠同源,店內飲品有無限續杯的可樂,也有醇香的阿爾比卡現磨咖啡。
涼皮是中式快餐陜西小吃的明星產品,而陜西另一小吃——羊肉泡饃,已然成了邊緣產品。
“曾幾何時,羊肉泡饃的復購率比涼皮還要高,就是因為羊肉泡饃自己設定了秋冬滋補食品的標簽,魏家對涼皮和其他產品工藝的極致追求,正是在重塑認知——健康享生活,自然在魏家。
魏文軍說:“在魏家,你不僅能吃到四季如一的涼皮,還能吃到漢中熱米皮,香酥南瓜肉夾饃,南陽咖喱雞飯,金湯米線等近百個產品。麻辣酸甜冷熱鮮,天下美味吃個遍。”
在魏家涼皮店內,你能感受到被重視,從進門開始的歡迎光臨,到點餐時的真誠迎客,再到你點餐完畢入座。
環顧四周,7元一杯無限續杯的可樂機旁邊掛著一次性圍裙,吃過涼皮的朋友都知道,辣椒油濺在白襯衣上面的痛苦,糟糕透了。
魏家能用心感知顧客的點滴需求,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透過櫥窗環顧廚房,他們的廚房是不會讓任何人進去的,倒不是怕偷窺商業機密,只是門店的衛生要求極為嚴格,疫情期間更是“嚴上加嚴”。
廚房冷熱臺分離,卻看不見洗碗的地方。魏家用的正是德國溫特豪德洗碗機,這臺機器的價格官網報價超10萬元。
于是,筆者在門店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發給了一家做裝修的朋友,“你幫我看看這裝修(硬裝)大概多錢一平米?”十幾分鐘后,朋友回電:“這裝修在哪拍的,啥店,面上看這裝修單平不低于兩千。”“魏家涼皮。”
初步估算,魏家門店300平米,租金150元/平米,門店租金每月45000元,員工20余名,平均工資4000+,月工資80000元,店內四季恒溫加上前廳后廚全電器每月電費30000元,300平米單平硬裝造價2000元,裝修設備折舊每月15000元,按此估算,每月剛性支出近20萬元。
疫情期間,一大批餐飲企業倒下,有的倒在資金鏈上,有的倒在產品質量上的,也有的倒在人事管理上。
5月28日上午,筆者在魏家總部采訪,下午又走訪了四家門店,一切井然有序,職場工作環境一流,魏家門店賓朋滿座。魏家憑產品、憑實力,已然成為市民心中的NO.1。
交談中,公司員工分享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
在一次商務談判會議上,公司管理人員和談判公司的人向他匯工作情況時,他手機來了一個信息,有顧客反映某店的肉夾饃不脆。他立馬就“肉夾饃不脆”這事做了調整,門店肉夾饃沽清,所有饃胚返回中央廚房調查原因。此時,匯報完畢向他詢問意見時,他說了句:“抱歉,店里剛才有急事,我沒聽太清楚,你們談,你們定。”
小小舉動,你是否能感受到魏家的匠心匠造?項目雖然千萬、肉夾饃幾塊錢,但魏文軍知道,魏家的所有,都是產品換來的。產品質量無小事,這是他的人生信條。47歲的魏文軍,像個追夢少年,執著地與產品品質“死磕”。
魏文軍不太習慣用拼音打字,基本都是手寫,一般回復公司同事消息都是語音,但有一次卻破天荒地在魏家管理群發了一篇幾百字的長文。
這條信息發在魏家管理群后,群內沸騰起來,“產品第一”這個永恒不變的標準在大家心中的份量更重了。古有“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今有魏家人“兩手抓產品,一心做服務”。
21年來,低調的魏家未曾接受過任何一家媒體采訪,他們也成了媒體難以涉足的“神秘”領域。
魏家還跨界開出高性價比的魏斯理漢堡和咖啡廳,讓事業版圖再次擴大。
采訪結束后問到魏總,您的夢想是什么?魏總說道,我的夢想很簡單,也很難。
我們每一碗涼皮,每一個肉夾饃呈現到顧客面前的時候,都是我們最想要的樣子。讓魏家所有人都能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餐飲人,這正是大道至簡的體現。
-end-
特許經營或許是今年毎個餐飲企業都要思考的模式!
餐飲O2O“重振2020”專題文章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