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馬云帶坑里了?超級物種3年燒光10億,慘遭剝離永輝,上海首店關閉


    年燒光10個億,慘遭老東家永輝超市剝離財報;


    7月4日,上海首店關門;


    蒙眼狂奔3年后,超級物種被馬云帶坑里了?

     

    01

    3年瘋狂擴張后,

    上海首店關閉


    突發!


    7月4日,超級物種上海首家門店——萬角場萬達店關門。該門店于2017年11月開業,至今還不足兩年時間,而它也是超級物種首次關店。


    超級物種,名字聽起來就很霸氣,由永輝超市子公司“永輝云創”,于2017年1月1日推出,其實就是“高端超市+生鮮餐飲+O2O”的混合業態。


    不過,這種“餐飲+超市”的新業態,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尤其是吃貨們,無論是日本的筑地海鮮,還是臺北的上引水產,都讓他們找到了新的打卡圣地。


    那么,這個超級物種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1、餐飲+零售


    作為普通消費者,首次進入“超級物種”門店,根本就不能分辨到底是餐廳,還是菜市場、超市。


    超級物種占地面積大,店面裝修潮流時尚,消費者既可以選購食材,還可以直接在店里烹飪、享用。


    2、爆款+自有SKU


    第一家超級物種餐飲部分SKU為8個,都是經過內部合伙人競爭產生,每個SKU都是永輝自有品牌,并且屬于不同合伙人,單獨結算。以鮭魚工坊為例,日均賣出30頭三文魚,三天就可以賣掉同等面積日料店一年的三文魚數量。



    波龍工坊也是爆款,雖然占地面積僅為50平米,但是能量爆棚,每日可以賣出400多只龍蝦,每天的營業額超過8萬元。


    至于零售部分,SKU為1000多個,這些SKU都是復購率高、最具性價比的,而且是在產地直接采購,毛利率超高。


    3、性價比高+客戶體驗好


    超級物種食材不過夜,非常新鮮,價格上也非常厚道,比如波龍工坊中的波龍每只129元,鮭魚工坊中刺身拼盤一份59元,麥子工坊中的糕點,相比同類型產品都要便宜30%以上。


    更可貴的是,超級物種的購物體驗也是超一流的,在大眾點評里,很多消費者都為其點贊。



    可以說,超級物種出道即巔峰,被外界視為對標盒馬鮮生的另一大新零售標桿。


    其火爆氛圍,甚至吸引了鵝廠的注意,2017年12月,騰訊46.8億入股永輝超市,隨后又以1.875億元對“永輝云創”增資,持股15%。


    自帶網紅氣質、手握大筆資金的超級物種開始一路狂飆,2017年就在全國開了56家門店,2018年更是提出要新開100家店,但實際上只完成了30%的目標。


    截止2018年末,超級物種門店總數只有73家,更尷尬的是,超級物種的母公司永輝云創,三年虧損10多億。而超級物種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就虧了6個億。


    永輝云創甚至成了永輝超市的“拖油瓶”,遭到了老東家的“嫌棄”,2018年底,永輝超市剝離了云創業務。


    那么,頗受歡迎的超級物種,為什么會虧損這么厲害呢? 

    02

    超級物種賺錢難


    首先,步子邁得太大。


    超級物種在誕生之后,便開始瘋狂開店。表面上,開店是好事,但是因為投入成本巨大,回收周期相對較長,需要面臨長期的燒錢狀態。


    而新開的門店還要引進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更加重了超級物種的負擔。


    可以說,超級物種以前是永輝超市的“香餑餑”,如今卻是燒錢的無底洞。

     

    其次,賽道競爭激烈。


    新零售概念誕生以來,阿里、京東、騰訊等巨頭,紛紛進場,超級物種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尤其是頭號競爭對手——盒馬鮮生。


    盡管二者的經營理念不同,盒馬鮮生更多的,是想用線下超市解決移動電商的流量問題,而超級物種,則更像是傳統超市起家的永輝,用來吸引年輕人逛超市的產物。


    但是,二者的經營范圍還是發生了大面積的重合,難免產生競爭。


    而且,除了盒馬之外,還有大潤發優鮮、美團小象生鮮、蘇寧蘇鮮生、京東7FRESH等,都是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最后,新業態還不成熟。


    超級物種出道時,確實引起了轟動,但看似耀眼的光環背后,新零售其實還處在萌芽期,不太成熟,根本沒有現成的路子可走,永輝自然要交點學費。


    而且,作為永輝超市的兩大掌門人,張軒寧和張軒松兩兄弟,對超級物種未來的發展路子,意見有點不一樣。


    哥哥張軒寧主張,超級物種走“餐飲+超市+APP”的模式,而弟弟張軒松則認為,超級物種應該偏重于“到家”服務,并且表示,未來超級物種要壓縮餐飲為主的經營模式,重點發展“到家”業務。


    一個要餐飲,一個要到家,兩兄弟誰也不讓著誰,搞得超級物種的發展左右搖擺,到最后,虧得一塌糊涂。

    03

    被馬云帶到坑里了?


    2016年,馬云提出新零售之后,阿里的盒馬鮮生橫空出世,瞬間把生鮮新零售概念推上了頭條,超級物種隨之誕生。


    但是,蒙眼狂奔3年之后,超級物種卻陷入了巨大虧損之中,不得不讓人懷疑,永輝超市是不是被馬云帶到坑里了。


    不過,超級物種現在也有幾十家門店了,雖然被永輝超市“嫌棄”、剝離,但是,就這么放棄了,實在有點可惜。


    在新零售的風口下,超級物種肯定還會繼續存在,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轉型。



    我們不妨假設,如果選擇張軒寧,以餐飲為核心的方案進行轉型。


    目前,超級物種的業態主要是“超市+餐飲+O2O”,用戶以年輕人為主,未來如果以餐飲+超市的組合為核心,那么如何“抓住”年輕人,就成了重點。


    現在,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消費場景,已經在超級物種實現,未來,超級物種要創造更多新奇的消費內容,來吸引年輕消費者。


    另一方面,消費體驗也是關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錢不再是問題,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更看重的是消費體驗,目前來看,超級物種將超市和餐飲相結合的消費場景,很受消費者歡迎,未來要不斷提高消費體驗,才能留住顧客。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里,“超市+餐飲+O2O”的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按照張軒松提出的,以“到家”業務為核心進行轉型。


    所謂到家,就是滿足消費者對便利的需求,在O2O的模式下,消費者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


    目前來看,到家服務確實很有前途,外賣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既然吃飯可以送上門,那么買菜為什么不能送上門呢?


    消費者在APP上選購,然后超級物種再配送到家,這種方式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6月8日,超級物種的廣州門店,已經啟動了無人機配送,據悉這次無人配送,僅耗時15分鐘。


    這樣的配送速度可謂是非常快了,完全可以保證食材的新鮮感,而且也提高了超級物種的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體驗。



    這樣看來,兄弟倆的方案都是可行的,既然都行之有效,那為什么不能一起既做餐飲,又兼顧“到家”呢?


    不過,隨著永輝云創的剝離,超級物種現在由張軒寧做主,所以,未來以餐飲為核心的方案,很有可能成為轉型的大方向。


    但是,未來超級物種能否轉虧為盈呢?我們拭目以待。


    – END –


    作者 | 趙云合

    來源 | 電商之家(ID:iechome)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  |  |  | 

     |  |  |  |  | 

     |  |  |  | 

     |  |  | 

      

    珍意美堂空間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941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7月7日 22:32
    下一篇 2019年7月7日 23: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