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啟示:老板平庸還是高明,就看這一點丨【勺子深薦】

    點擊藍字關注后臺領取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正和島編輯|Neo

    01

    松下幸之助先生是我最敬仰的一位日本經營者。他 1894 年出生,活了 95 歲,創立了著名的松下電器集團。除此之外,他還創立了研究人類和平與福祉的 PHP 研究所、為日本培養未來領導者的松下政經塾。可謂立功、立言、立德,而且福壽雙全,被稱為“經營之神”。

    能被“封神”一定是做什么成什么的狠角色!但松下老先生可不是什么狠角色,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沒讀過書,第二是體弱多病。

    這不是忽悠人。松下幸之助 9 歲時因父親破產,不得不退學打工補貼家用。最高學歷小學二年級。年輕時還患過肺結核,那個年頭可是絕癥。

    松下先生 23 歲創業,帶著太太和剛剛中學畢業的小舅子(后來三洋電器的創始人)創立了松下電器制作所。從三個人的小作坊,干到了世界五百強。

    松下先生已經離世 30 年,但松下電器集團并沒像很多日本同行一樣,創始人離開后便開始衰敗。2017 年,松下集團的年銷售額高達 678 億美元,在世界五百強中排名 110 位,較上一年上升了 18 位。老先生的余德豐厚啊!

    中國企業家考察日本,大多喜歡訪問百年企業,因為老板們都夢想基業長青,做成百年企業。松下集團從創立至今,也剛過 100 年。

    我總和老板們開玩笑:百年企業的訣竅,不在于你干的怎么樣,而在于你“百年之后”企業干的怎么樣。

    想做百年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企業沒了我,如何能更好的發展?”可事實是,老板真有一天撒手不管后,企業衰敗速度往往與老板的能干程度成正比。

    這就是我們本章《道德經》要討論的內容: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平庸的領導者總自戀于自己的能力,愛在組織中扮演“正確”的角色,上班就像大夫出門診,干部們像病號一樣,排隊等著請示匯報。“領導比下級更英明、更正確”的觀念一層層傳遞下去,最后就成了官僚主義。

    而高明的領導者,懂得把空間留給那些比自己能干的人,讓別人有機會發揮才干和作用。

    松下老先生說,因為自己沒讀過書,所以必須向有知識的人求助,并且很敬佩能給自己提出不足的人;因為身體太弱,無法凡事親力親為,所以就總是思考如何委托和授權,如何培養第二個第三個松下幸之助,甚至讓每位員工都成為經營者。

    老子在本章《道德經》中,以車輪、陶罐、房屋來做比方,告訴人們不要執著于“有”,要關注“用”。他是這么說的: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三十根輻條連接在車轂上做成車輪,車轂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它的中空。揉搓水和粘土并燒成陶罐,陶罐有盛東西之用,是因為罐壁內的中空。開鑿門窗把它們建成房屋,房子有用是因為門窗拼搭出的中空。所以“有”給人帶來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有而無用,不如沒有!你喝水的杯子是“有”,但真正盛水的是杯子的中空,如果杯子是實心的,還能用嗎?你買的房子由門窗和四壁組成,但你用的卻是房子的空間,如果房子里砌滿磚塊,那你只能住門外了。

    再給大家講個“微笑曲線”的例子。這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1992年提出的理論:產業鏈中價值最豐厚的部分,集中于“研發”和“品牌”兩端,中間的生產、施工環節,固定資產投資最大,附加價值卻最低。

    蘋果公司每賣出一部 iPhone 就賺取 58% 的利潤,而中國大陸完成全部的生產組裝,卻只有 1.8% 的利潤。蘋果公司只有研發和品牌,自己沒有工廠,也不生產任何元器件,但卻能把中、日、韓的能力用足,并且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這算是“無以為之用”的最高境界吧。

    真正的領導者,并不執著于自己有什么,而是就算一無所有,也能讓全世界為我所用。你看那些白手起家的大企業家,哪一個不是這樣?

    02

    兩個月前,我在重慶參加了一個為期四天的戲劇課程,授課的是來自美國的大衛老師。課上到第三天的時候,老師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大家表演了一幕《莎士比亞》,一人飾演全部角色,每個角色都演的惟妙惟肖,令人驚嘆!

    演出結束后,我問老師一個問題:您在戲劇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在生活中也要扮演很多角色,每個角色都是一個“我”,哪一個角色才是真我?老師說:所有角色背后,那個可以不斷進化的內在自我,才是真我。

    我覺得這段對話很有哲理,就把它發到朋友圈上。有位朋友留言:人生即是成長,不成長即死亡(life is growth, you grow or you die)。——菲爾·奈特

    身體的成長到十七八歲就停了,但內在的成長卻可以伴隨終生。《道德經》第十二章就是告誡我們:過度追求外在,有百害而無一利;人生的真諦在于如何對待內在自我。所謂“為腹不為目”,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看一下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看多了手機屏幕,視力直線下降;喧鬧勁爆的音樂,讓聽力受損;山珍海味吃多了,吃什么都沒味道;尋求飆車的刺激,讓人心意狂躁;攀比奢侈品、名牌包,就會心生貪婪、行為不端;因此,有智慧的人注重內在的充實,不在乎表面的虛榮,并以此為原則,決定如何取舍。

    現代人對于感官刺激的追求,遠超老子那個年代。商業社會中,品牌商們每天投放巨額廣告給我們洗腦,告訴我們如何過上美好生活,而大多數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就是讓人的感官和虛榮心得到更大的滿足。不刺激你的欲望,你怎么會乖乖掏錢呢?

    但這樣的刺激,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喧囂過后只有空虛。在老子看來,感官的滿足是一種動物性的發泄,物欲消費過后,留給我們的是目盲、耳聾、口爽、心狂、行妨,都是病!它不僅傷害我們的身體,更讓人迷失內在的自我,心靈之泉日益枯竭。

    心智成熟的人都知道,日子是為自己過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眼中的體面,去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高的位置。我們沒有必要用消費的刺激,來獎勵自己所謂的成功。

    什么是成功呢?

    如果按馬斯洛的需求五層理論,最下兩層是性、食物、生存、安全。這些生息繁衍需求,人和動植物乃至昆蟲都是一樣的。再往上,是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尤其是尊重和自我實現兩個需求,將人和動物區隔開來。

    星爺說:如果沒有理想,人和咸魚有什么區別?但如果人的理想,只是更多的性、更多的食物、更多的安全的生存資源,那么人和咸魚就有區別嗎?而更多的生存所需,都可用金錢換得。所以,如果你對理想和成功的定義,只是擁有更多金錢,那和咸魚還是沒區別。

    擁有智慧的人知道,有意義的生活是“為腹不為目、在內不在外”。對于物質的需求但求溫飽,只有不斷成長的內在生命,不斷在精神層面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活出了人的價值。

    點擊閱讀原文,限時0元觀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15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30日 07:29
    下一篇 2019年3月30日 09:3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