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餐飲創業者,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個最好的時代。
做好連鎖餐廳,對于懂得在傳統的模式中找出創新點的創業者來說,春天才剛剛開始……
如今,特色單品餐飲正當時。就有這么一個餐飲品牌,面積40平米,28個餐位、人均26元,在不計外賣的情況下,日流水超過7000元,日翻臺高達10次。
最吸睛的是該店奇高的效率,飯點時顧客很多、排隊快速消化,每份米粉出餐時間僅30秒。高峰期無論多大的客流量,竟然只有1-3名員工。
這個餐飲品牌就是“梁小擔”。
梁小擔品牌創始人梁煜,曾在互聯網創業平臺擔任CEO,對傳統餐飲和互聯網新模式的結合有著更特殊的理解。
他說:“其實我在傳承一種最傳統的單品店模式,同時也在開創一種最接地氣的互聯網模式”。
傳統餐飲面臨“四高一低”的困局,梁小擔則希望在有限資源下,希望把效率發揮到極致。
▲日常的梁小擔
一碗有格調的小擔子牛肉粉
陳春花老師曾說過, 要想解決顧客的痛點,就要和顧客之間有一個界面去接觸。你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想得到的東西。
蛙小俠和消費者接觸的界面是大俠的IP;
全聚德和消費者接觸的界面是傳統口味的傳承;
霸蠻和消費者接觸的界面是湖南文化的傳遞;
奈雪的茶和消費者接觸的界面是彭心和趙林的愛情故事。
他們都是通過某種概念去和消費者建立某種聯系。梁小擔也是這樣,而這次,他的方式是把貴州文化和講故事結合起來。
01.傳遞貴州文化
有消費文化基礎的品類更容易打開市場,“小擔子”是云貴川等地已經延續了近一千年的一種小食品售賣方式,三十年前,面條、餛鈍、米粉等地方小吃基本上都是挑在一副小擔子上,走街串巷,吆喝著進行售賣。
梁小擔品牌體現兩層含義:第一,代表最返璞歸真的傳統貴州老味道;第二,小擔子本身就是一個創客單位。那個年代,一副走街串巷的小擔子就是一份養活全家的事業。那一碗簡簡單單的牛肉粉,講述的是貴州人滿滿的回憶。
02.講的是回憶里的味道
品牌,其實是一種體驗,不僅僅只是一個名字。有感染力的品牌都是一個能夠讓消費者切身體驗到,并能融入其中的故事——
“小時候,最快樂的事,就是到巷子口吃一碗王婆婆小擔子上的牛肉粉,那濃濃的肉湯味至今讓我夢里垂涎…。兩千里漫漫鄉路、三十年城市旅途,如今,都市的繁華遮擋不住那份對家鄉小巷的幽思,那種對傳統生活的懷想與品味…”
這段話就寫在店里墻上,是創始人的心路,也是一段對梁小擔的精彩闡述。
空間場景打造品牌
做好一個餐飲品牌,有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要做好場景。在這方面,江小白就做的很好。
相信大家也一定聽過東鵬特飲和王老吉的廣告吧!
“累了困了就喝東鵬特飲”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他們所使用的套路只有一個,就是營造一個場景,讓消費者處在那個場景下就能想到他們的產品。而事實也證明,這種套路是正確的。
梁小擔的創始人梁煜也深諳此道,在成立之初就設定了一個80后的獨特消費場景。
“梁小擔”以創始人梁煜的個人真實經歷為主要線索,描述80年代一個12歲少年,在家鄉那個小城市里看到的、所經歷的場景,以及一個青澀少年對世界的理解和懵懂情懷。
80年代對于記憶者來說,很真、很純、很質樸。在這個40平米小店里,80年代的生活場景(黑白電視、自行車、暖水壺、全家福合影…)以極簡線條的抽象畫形式,在老舊的腐蝕鐵板上呈現出來。
還有那盛滿酸菜的大泡菜壇子、農人的斗笠、粗粗的麻繩、墻上的凌亂涂鴉、有穿透力的文案等等……,小小的餐廳充滿了老照片一般的年代風情。
梁小擔將傳統的元素以時尚的表現手法,形成一種視覺和感官沖突融合的年代風,引發80后、90后目標客群的好奇、懷舊、回憶和共鳴!
打造爆款產品
由于梁煜自己是貴州人,對貴州的牛肉粉情有獨鐘,特別是小時候吃過的那種老湯底醇厚味道。
在深圳,這是一個新的細分品類。梁煜認為,自己的產品相對貴州當地口味的還原度極高,目前很難有人能做到精準的模仿,況且牛肉粉品類在國內已經有相當廣泛的顧客基礎。
因此,在決定進入餐飲行業時,梁煜就決定做一碗獨一無二的貴州牛肉粉。
現在我們看到的梁小擔,在嚴格遵循傳統制作工藝和傳統出品方式的同時,呈現出明顯的市場差異化,無論在配方、觀感、味型等各方面,做到“即遵循于傳統、又不雷同于市場”。
梁煜深知一家餐飲品牌要有屬于自己品牌的爆款,因此在品類上也是少而精。
梁小擔打造爆款,主產品只有1種米粉、2款湯底,6種小吃,外加3款飲料,總共10個產品。種類少、出品制作非常簡單,產品的上游鏈條很短。
▲梁小擔的產品
后端極致效率化:
梁小擔“十無”創新模式
目前市面上一些貴州米粉店大多是夫妻店或標準快餐店,產品多而雜、效率低,無標準化,場景感不強,與消費顧客無情感連接,用戶體驗與痛點不夠。
梁小擔在人效上,無論多大、多集中的客流,全部員工一共3人(2人為兼職),前廳和出品區的工作人員全部實現通崗,去店長化,從而節省人力、提高人效。
在坪效提升上,產品少而精的梁小擔壓縮后廚面積,將空間效率發揮到極致。以格調和產品的極致性價比,來吸引顧客,40平米的中信店開業第一個月就做到25萬,日坪效超200元。
為解決傳統餐飲的“四高一低”,梁煜在實踐中摸索出“門店十無”創新模式:
1、無廚師。產品核心不在門店,而在后臺供應鏈,無須廚師只須操作員;
2、無廚房。門店無需備料、加工環節,出品僅有三步,只有全開放出品區;
3、無收銀員。O2O點餐模式,線上支付,不需要收銀員;
4、無服務員。出品與服務兩端DIY,門店閑時僅需1名店員可兼顧全場;
5、無高額租金。最小僅需5個平米即可營業,選址自由,不局限A類商圈;
6、無配送中心。供貨交由第三方供應商,不建中央廚房和配送中心,輕資產運營;
7、無分貨管理。與供應商共同搭建物流配送鏈,門店無需設立分貨管理;
8、無油煙。門店實現全設備化,很多顧客在店里都看不到抽油煙機;
9、無分餐區限制。一個門店可以支援8個“擔子”創客,輻射周邊三公里;
10、無現場管理。全程體系化垂直管理,不需要“掌柜式”現場管理。
結語
我們看到的“梁小擔”,靈動輕盈又專注,簡約卻不失厚重。運營模式看似簡單,卻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在基因。小額資金投入,撒豆成兵的復制系統,可以快速擴張到城市的每一個街區。
越想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乃至越想把所有不同年齡、層次的顧客全都裝到自己門店里來的餐企,可能在未來越不受顧客歡迎。
梁小擔盯住目標群體,做他們最喜歡、最需要的產品,最后吸引了一群和它有著共同價值的粉絲,這種模式也有餐飲老板值得學習的地方!
你怎么看待小店模式?
歡迎一起腦力激蕩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點贊并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餐飲好項目,請點擊下面LOGO | |||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