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中國餐飲報告》中,都有一個不變的結論:小吃快餐是餐飲行業的最大賽道,存在著大量品牌化的機會。
賽道寬、機會多的另一面是競爭激烈。
大批前來掘金的餐飲人發現,完成了第一步品牌化,在第二步規模化面前,還埋藏著一些“隱形大坑”……
餐飲老板內參 王菁/文
先看數據:占比85%
中式小吃快餐已占領絕對高地
小吃快餐是整個中國餐飲行業的底色,它接納了最多的餐飲創業者,也擁有著最多的餐飲門店,堪稱中國最普及的餐飲細分品類。
在前不久剛面世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中,對于小吃快餐的品類調研,呈現出了一個重要的數據。
美團點評用戶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對中式小吃快餐的偏好以85%的比例,顯著高于西式小吃快餐15%的偏好占比。
經過了對洋快餐近30年的師承,中式快餐小吃在品牌力和運營能力崛起之后,憑借強大的地緣優勢勝出。
數字背后,是快速升級,也是競爭的加劇。當進化升級了小吃快餐品類的普遍動作后,許多品牌在第二步的規模化進程中,再次遇到發展瓶頸。
內參君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把升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需要具備的能力展現出來,講兩個“踩坑后重新找到方向”的故事——
涼皮店升級成功后
為何又一年虧了300萬
2013年,西北人趙偉發現,涼皮在江浙一帶處在“有品類無品牌”的狀態,瞅準機會開了一家“合悅貴妃”涼皮店。
餐廳從名字到裝修,都使用了討女性喜歡的“宮廷風”,立刻和地攤涼皮形成了差異化。那段時間,是趙偉做夢都會笑出聲的日子,20平小店,2張桌子,一天就能賣7000元左右。到年底,合悅貴妃更是乘勝追擊,圍繞無錫、南京等地開出20多家門店。
◎曾經人頭攢動的小店
那三年是合悅貴妃的紅利期,也是趙偉的“躺贏期”。彼時,黃太吉赫暢憑借互聯網思維一戰封神,也讓趙偉開始頭腦發熱。
他開始“亂開店”,迷信“一流商圈,三流位置”,門店面積越來越大,新店裝修動輒幾十萬,“我干過DJ,那個時候特別喜歡花花綠綠的風格,把店都重金裝修成了夜店風。”
◎夜店風涼皮店
形勢很快急轉直下,先是營業額挺高卻沒利潤,后來連營業額也沒了,他記得最慘的一天,一家店只賣出80份涼皮,“2016年,合悅貴妃在這一年血虧了300萬。”趙偉說。
慘痛的代價逼趙偉進行了自我反思和全面調整,先是關掉了所有不賺錢的店、減少營業面積、裝修成本下調……做完以后生意馬上回暖。
但還有一個問題他始終解決不了,那就是涼皮的“品類限制”,“冬夏的銷售差距太大了,怎么搭配套餐做營銷都沒用。”
他意識到,“品類即品牌”常常面臨抗風險能力弱,客群窄等問題。
2018年初,趙偉再次把品牌升級。經過全新梳理,定位為西安小吃甄選店,他又將合悅貴妃進行了更名,簡化為合貴妃,好記也更利于傳播。
在這之后,他才真正入了小吃快餐的品牌升級之門,門店數回升到50家以上,開始潛心研究品牌的符號化傳播,和產品在標準化基礎之上的更新迭代,“升級和選擇一直在持續,今后還想探索小吃店的新零售轉型。”
“國民品類”既可以是招牌
也可能是規模化的障礙
2018年,祖上幾代做餐飲的浙江餐飲人方勝平在杭州創立了衢州小吃品牌——衢爺。
據他介紹,他的家鄉衢州是一個連接南北的“四省通衢”之地,交通的便利使得衢州的小吃文化積淀深厚,他的夢想就是傳承和發展家鄉的美食。
在創立之初,他選擇了“兩頭烏包子”作為品牌的重要賣點。因為,聞名世界的優質豬種“金華兩頭烏”正是金衢盆地的特色物產,把它用在再家常不過的包子里,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價值感。
為此,衢爺的第一家店,處處能看到以這款“兩頭烏包子”為原點做出的創新,窗楹是一個大圓形蒸籠,吊燈上點綴著可愛的豬鼻子圖案。為了保證豬肉的供應,方勝平自掏腰包補貼農戶,鼓勵他們養殖兩頭烏。
包子作為“國民品類”,衢爺的這一創新曾經引起了內參君的高度關注,如今卻發現,新開的衢爺餐廳里,“豬元素”逐漸消失了。
方勝平解釋道,經過了一年多運營發現,包子雖然是人見人愛的國民小吃,在中國大多數區域,習慣早餐吃包子,這限制了餐廳的全時段運營。
同時,即使帶著“世界名豬”的光環,兩頭烏包子的溢價能力仍然極其有限,32元一籠的價格,超出了許多顧客對于“小吃快餐”的預算。
目前,衢爺只有兩家門店供應兩頭烏包子,其它餐廳店招上突出的是“衢州小吃專門店”,主打衢州鹵味和粉面等地方小吃,營收卻在不斷提升,門店數量已經穩步增長到8家。
小吃完成升級、走向規模化時
可能會遇見4個大坑
這兩個故事,有個共同之處,是一開始升級過程中,定位比較窄,品類對經營有所限制。
后來調整方向的思路也比較相近:拓寬品類場景,打造全時段經營模式,將品牌立足點從單一品類,轉移到了地域餐飲文化的層面上。
多年來,通過詳細觀察全國性小吃快餐品牌的發展路徑,《中國餐飲報告2019》詳細梳理出了這個賽道的“版本升級”方向——
一是產品的差異化打造; 二是內容的重新組合:舊元素新組合、老概念新場景; 三是外圍的價值感營造。
許多案例也讓我們意識到,中式小吃在完成了第一步品牌化,走向第二步規模化的過程中,存在常見的4個大坑——
品類的“人設”太穩固,影響了消費場景的拓展;
品類的價格太“接地氣”,使得升級無法帶來豐厚的溢價;
品類背后代表的地域因素文化太小眾,使其無法跨區域拓展;
品類需要的原材料太局限,無法形成規模化的供應鏈。
應該說,品牌升級雖然有著固定的“原理”,但卻不存在落地的“標準姿勢”。
千千萬萬的國民小吃中,蘊含機會,也暗藏障礙。品牌化的同時,除了要找準細分定位,還要摸清品牌和規模背后的商業原理,找到品類本身的突破口。
而這才是規模化的前提。
更多關于餐飲行業的深度洞察和分析,詳見《中國餐飲報告2019》。
《中國餐飲報告2019》
預售正在進行!!
掃描下圖二維碼,馬上訂閱??
您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訂閱!
·end·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魏鎢琪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抖音營銷|餐廳顧客群要變|海底撈打火機爆炸
超強品牌打法|最強網紅口味|瑞幸上市
餐廳流量暴增秘籍|香天下辣鹵鍋|大董鴨
商務合作:明明18689669219(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