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一食客在八合里海記火鍋店牛筋丸中吃出創可貼,店經理承認是從后廚師傅手上脫落導致。 雖然是員工不遵守操作規范,但也反映出其對食安的漠視。 食安意識強調多少遍都不為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后廚怎么才能不出事!(附廚房/明檔員工行為守則)
又見食安事件
知名火鍋店牛筋丸吃出創可貼
近日,長沙晚報報道了一起“食客在火鍋店牛筋丸吃出創可貼”事件。
從當時拍攝的視頻來看,一個創可貼肉眼可見嵌在丸子里。顧客付先生稱,自己是火鍋店的老主顧,牛筋丸是必點菜,沒想到這一次吃的丸子卻被加了料。
在得知他吃出創可貼后,店家表示讓他去檢查一下身體,并提出賠償3000元的消費券。
但是,付先生卻對店內食品衛生表示擔憂,拒絕了消費券的賠償。于是,店方就對此事置之不理了。
事情并沒有結束,長沙晚報記者聯系了當地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執法人員,對該家店面進行了突擊檢查,記者看見一位沒戴手套的廚師正拿著牛骨準備加工。
而店內墻上張貼的“人員衛生良好行為規范”標明:接觸入口食品崗位的人員應該佩戴口罩,手套操作,手部有明顯傷口或感染應該及時調離。
該火鍋店經理表示,付先生吃到的創可貼,正是從當時制作丸子的師傅手上脫落導致,表示非常抱歉。同時,提供了當時后廚作業廚師的健康證,并表示相關人員已經調離崗位。
據餐見君了解,該店是知名火鍋品牌八合里海記的分店,該品牌在全國有100多家門店,涉事門店在當地大眾點評人氣榜還排名第五。
后來,當地監管所負責人回應,這個店在食品加工的過程當中,制度建設不到位,員工日常操作規范流程沒有做好,管理這塊是個比較大的問題。
▲該門店員工對“行為規范”置若罔聞,背后是管理的問題。
后廚食安的“兩大隱患”
操作不規范;管理不到位
付先生的經歷并不算個例,餐見君了解到,今年,因“后廚操作不規范導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
8月6日,顧客在廣州的一火鍋店的清湯里面發現蛆蟲,后經調查,發現后廚也有種種不規范操作:大批碗筷未清理;食材存放不當;凍品缺乏資料無法溯源……
7月20日,顧客在上海網紅火鍋店熊貓老灶,4天2次吃出活蟲,后來,火鍋店老板丁先生公布了自查結果,活蟲來自于火鍋底料中的花椒,并支付14700元作為賠償。
就連海底撈也沒能躲過去,7月30號,杭州市場監察局突擊檢查海底撈紹興路門店,發現門店的筷子沒有及時清洗,殘留有青菜等食物殘渣。(相關閱讀:海底撈到底怎么了?)
在網絡的渲染下,再小的食安問題,都分分鐘讓品牌陷入信任危機。
總結來說,員工違規操作,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標準體系不健全,無明確操作規范;二是管理者松懈,很多餐廳后廚還沒有從“人治”中走出來,導致培訓不到位,缺乏食安意識,對規章制度置若罔聞。
想要一個“無問題的后廚”
餐飲老板該做些什么?
打造一個”健康、有序”的后廚環境,還需要有流程、有標準、有考核、有激勵。
一般來說,潮汕牛肉店多用明檔來展示手打牛肉丸、鮮切牛肉,在顧客面前表演”生產秀“更要注重規范。
比如,工作服應每天換洗;頭發盤入帽子不得外露;專間或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崗位人員應佩戴口罩、手套等;手部有明顯傷口或感染應及時撤離崗位等。
周師兄大刀腰片火鍋,也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規范:
后廚工作人員要求每2小時消毒清潔,特殊崗位要求每1小時消毒清潔;
明檔操作間,工作人員著白色工作服,確保服裝干凈整潔;
明檔臺面不可出現水漬血污;用品做到嚴格定位管理,嚴格按照標簽擺放,不可出現物品亂推亂放等現場;
通過分解后廚的流程、將餐廳管理精細化等方式,餐企還可以減掉廚房的贅余人手,提高在職廚師的薪資、待遇,還降低了自己的成本。
食品安全監管只會越來越嚴,不僅這些處于風口浪尖的大企業大品牌,任何一家餐廳都要警鐘長鳴,時時自查自檢,因為這是一場關乎生命的持久戰。
往期精選
經濟蕭條期,什么樣的火鍋店將迎來巨大機會?
姐姐們最愛,少了它火鍋就不完整
火鍋業將開啟“小份”模式!
三全進軍火鍋食材,欲布局超5000家……
在菜單上動這3個心思,不“躺賺”都難!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