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昨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點贊成都“地攤經濟”,引起一輪刷屏。
5月22日,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曾提到市井煙火氣恢復的話題。
隨著各地一系列支持“地攤經濟”的政策放開,餐飲行業將迎來哪些趨勢?對火鍋人有哪些利好呢?
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范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楊寶玲建議制定統一的“地攤經濟”準入許可標準、從業資格條件和商品入市手續,采取頒發資格證、許可證等方式,給予“地攤經濟”與從業者合法地位。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也點贊成都“地攤經濟”:設置3.6萬個流動商販攤位,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昨日(5月28日),中央文明辦正式官宣: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近年來,各地在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的進程中,“地攤經濟”逐漸淡出了居民視野。城市整潔了,小商販不見了,城市煙火氣、生活味兒也淡了。早在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談到有的城市禁止西瓜小販進城時表示,有的城市規劃、管理觀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環境整潔’,犧牲了許多小商鋪。這樣的城市其實是一座毫無活力的‘死城’。疫情之后,“保民生”優先于一些管理因素的考量下,一系列支持“地攤經濟”的政策逐步放開。今年3月,成都出臺“五允許一堅持”政策: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占道促銷;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允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截止5月11日,成都共設置1595個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增加就業崗位8萬個,不僅大幅提升了餐飲的“煙火氣”,短時間內還有效解決10萬家庭的生計問題。如此接地氣、暖民心的政策,也給其他城市做出了表率。上海、甘肅、浙江杭州、河北廊坊等城市也相繼出臺政策,允許有條件的餐廳外擺,支持“地攤”經濟。“地攤經濟”的“三低”特質,讓它具有一些獨特優勢:
>創業門檻低,沒有店鋪租金的壓力,沒有太高的學歷、技能要求,很多人支個小攤、打開私家車后備廂就能賣貨;>失敗風險低,船小好調頭,從業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滿血復活”;>商品價格低,能讓居民擁有更多選擇,享受更多實惠。
疫情之下,放開地攤經濟,不但會讓城市恢復一些煙火氣,也給餐飲人帶來了希望。那些因為疫情而閉店停業的,也將在系列政策的開放中獲得新生。
對于國家政策的助力,餐企需要充分利用好。調查中,不少老板認為,對于火鍋企業,這次也可以成為“受益者”。鎮三關負責人江波表示,“該政策會對重慶西南片區的街鋪有所幫助,有政策總比沒有強,正好在這個季節帶來更好的人氣,更多的信心。”“我們去年夏天就搞了外擺火鍋,特別受歡迎”,蜀芳珍總經理張飛分析,“這對火鍋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增加了一個吸引顧客消費的點,給炎炎夏日的夜市經濟帶來新元素。”
▲成都街頭的路邊串串,人氣爆棚
對于有條件的街邊店,在餐廳外擺幾張桌子,不僅能增加營業收入,還是鮮活的“招牌”,給顧客提供一種自有、放松、休閑的體驗。從消費心態來說,在外擺區就餐不會帶來負擔,讓顧客買單更加輕松。熱氣騰騰的火鍋,大概是最具煙火氣的,而激活消費離不開煙火氣。近年,市井火鍋憑借著市井風、煙火氣,在火鍋紅海突圍;鄭州的火辣同樂巷,透明的卷閘門,給人以地攤的感覺;在西安某街頭,清湯涮火鍋店都開到了馬路邊;馬路邊邊麻辣燙,專門營造地攤、街頭的場景,吸引顧客打卡……煙火氣、消費降級、成功火鍋案例,都證明了接下來,地攤火鍋會成為流行!可以預見的是,性價比高的地攤細分品類,比如:冒菜、麻辣燙、串串、缽缽雞等,將會迎來一波政策紅利。對于整個餐飲業態來說,更是催生了一大波適合在地攤生存的細分品類。
▲不難看出,餐飲人對地攤兒餐飲很期待
面對夏天夜市旺季,一位做重慶火鍋的老板說,以前搞過地攤牛排,效果還不錯,我準備在餐廳外擺區,弄個地攤小火鍋。最后,入局“地攤火鍋”前,建議先看看以下注意事項。
1.手續,要符合國家規定。合理規劃、規范擺攤,同時應持有健康證、接受食品安全檢查管理。2.場地,不能離市區太近,也不能太遠,最好是業態豐富的地方,吃地攤火鍋的顧客翻臺會很慢,烤串和啤酒可以增加盈利點。4.產品簡單好操作,多設計自助服務環節,減少人工成本。5.如果在現有店面附近,可以不考慮后廚,建議用冷藏展示柜把菜品提前備好。
但機會向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想“五一”生意火爆,
現在就要想好引流高招。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