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果
編輯|田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疫情還在持續,數萬家中國餐飲企業正處于關鍵時刻。
這幾天,餐見君收到不少餐飲老板的“求救”信號:現金流不足還有救嗎?復工有哪些注意事項?品牌營銷要不要做?員工工資怎么發?……相信大多數餐飲老板內心正在被類似問題反復暴擊。
因此,餐見君把和上百位全國餐飲朋友的交流發上來——
Q1
除了依托外賣平臺
我的火鍋店還有新的突破口嗎?
除了依托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我們要多渠道尋找餐飲利潤點。餐見君建議餐飲店與“社區團購”做對接,打通與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
對于不同的品類,設計不同的呈現形式:類似喜家德這種,可以賣速凍水餃;火鍋店可以在周五開啟在家嗨吃火鍋模式,采取提前預訂模式;中餐店可以把菜做成半成品的凈菜,提前預售。
餐飲進社區,前期要和社區物業、團長溝通,啟動私域流量池,做起來很累,但非常值得探索。
Q2
沒有足夠的現金儲備
30多家連鎖門店還有救嗎?
根據歷史經驗,如果現金不足6個月將十分危險,建議公司保持最低戰力,疫情結束后再重啟,總之,無論什么辦法,先活下去!
有的企業未雨綢繆,每年抽出門店10%的利潤作為風險儲備金,幾年下來,在不動用資本的情況下依舊有充足保障,值得學習。
我們換個心態看問題,除了“坐等”,現在絕對是企業“修煉內功”的最佳時機:業務技能培訓、打造企業文化、普及食安等等。做好本質,直至事態平息,重整旗鼓,甚至會迎來一個小井噴。
Q3
一邊是感情,一邊是現實
員工工資到底怎么發?
面對每天損失的營業額,老板和員工之間,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會越來越厲害,而平時管理散亂的團隊,隔閡和分歧就有了。
這日,老鄉雞官微發出一通創始人手撕員工減薪請愿書,虧5億寧愿賣房賣車,被不少同仁贊譽。
視頻留言區好評如潮
餐見君的建議是:不裁員,1月份薪資正常發放,2月份受到疫情影響,營收大幅下降,到店員工發放50%、未到店員工發放30%,或按國家最低標準工資發放。
后續根據實際經營情況,跟員工再做溝通。
Q4
不續約,前期歸零;續約,只出不進
我該怎么辦?
隨著疫情持續推進,部分餐飲門店面臨著續約問題。
全國范圍內已有多家大型商城出臺期限不等的租金減免。雖在疫情面前,商業地產也承受著不輕的壓力,但巨頭企業的示范效應,有助于廣大餐企與其業主盡量爭取達成共識。
建議雙方以彼此可接受的方式維護關系,比如:以疫情后的長期利益共享機制,來彌補疫情期間的房租物業損失,以長期共贏,換短期生存空間,抱團取暖。
該談就談,不要等著疫情過后再談!
Q5
情人節快到了
我還要不要做營銷?
你不做,別人總會做。
這段時間企業要做營銷的話,就是三個動作:洞察特殊時期的用戶需求;提供自己的價值;讓出自己能力所及的利益。
西貝、巴奴、周師兄、珮姐的品牌營銷做得讓人佩服,在獲得品牌美譽度的同時,拉攏一大波流量。
情人節這天照理說餐飲消費應該是非常旺盛的,比如隔著城市的情侶,隔著小區的情侶,或是在一起的情侶,都是準客戶,這些很考驗餐企平時的粉絲運營能力。
Q6
籌備復工
有哪些注意事項嗎?
10號開始,各地企業公司迎來復工,部分餐飲企業開始回血餐飲行業迎來理性開業潮。
喜家德旗下580家門店分3個階段復工,分批開業;同時,大多數開業餐企縮短了營業時長;根據政策,仍以自取及外送形式為主。
復工前后,嚴格把控采購平臺、衛生規范、員工管理、菜肴規范,有理有節的餐飲企業才能在疫情后發展更穩定。
Q7
非常時期
銀行、風投還會青睞我們嗎?
從這段時間資本和餐企的積極接觸來看,資本對餐飲的興趣只增不減。
2月7日,西貝獲得1.2億貸款,從跟銀行接洽到錢款入賬,僅僅花了4天!除此之外,最近不少銀行,通過各種形式,貸款給中小餐企。
平時就希望和餐飲合作的銀行,正好借機攻入,平時不希望引入銀行的餐飲企業,也會考慮引入銀行,總比引入風投要好。
理論上,美團這樣的風投,應該會借機進入一些實體餐飲。說是乘火打劫也好,雪中送炭也好,都一樣。
Q8
國家政策層面
有可能對餐企出臺一些利好政策嗎?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過后,政府給予了稅費減免,有的地方長達半年免稅。同時,商務部制訂下發《全國餐飲業和住宿業振興計劃》,推出8項利好措施。
對于餐飲這樣的“薄利”行業,僅增值稅這一項的優惠就能有效提升企業的利潤率,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地已相繼推出中小企業扶持政策。
相關信息各地有所偏差,餐飲老板們可咨詢當地政府相關機構。
Q9
餐飲何時才能解凍?
根據目前疫情,并對比2003年SARS的經濟軌跡來看,疫情會在4月消除,餐飲行業預計會在5~6月左右出現好轉,到6月基本就消除了,做好半年準備。
疫情過后會有一個很長的調整期,然后會出現集中性的消費井噴,為此,在時間節點和人員物資的裝備上需要把握好節奏。
Q10
疫情過后
傳統餐飲會迎來哪些轉型?
疫情后,餐飲有望向更高的標準化、可復制性、規范性、多元化、抗風險能力升級的方向發展,只有“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未來,當我們定義一個餐飲品牌,已經不能單純地局限在線下實體店還是線上外賣,堂食+外賣+零售(外帶、半成品)+團餐……的全渠道將成為標配!
小結
這次疫情突然,不是演習,而是直接就實戰了,對于和餐飲有關的各個環節,都是一場公平的比武。
或許,這次疫情正是一次讓創業者們重新審視企業生存和增長的難得機會,畢竟所有打不倒你的,終究會使你變得更強大。
作者:田果
樂天派天蝎
擅長案例解析與人物訪談
如果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說出你想了解的火鍋行業熱點,我們將持續調查、挖掘。
統籌|巖巖
編輯丨田果
視覺丨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txg13333832182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今日頭條:@火鍋餐見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