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主打利口小酒的江小白最近又上了頭條,但這次并非因其經典語錄等營銷活動,而是商標爭奪戰。
? 圖片來自網絡
2016年,經重慶市江津酒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津酒廠)申請,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裁定,宣告“江小白”商標無效。
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小白公司)不服,提起上訴,此案經歷一、二審,近日,北京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支持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駁回江小白公司的訴訟請求。
有關法律人士表示,這意味著江小白公司將無法擁有“江小白”商標專用權,“江小白”三個字也不能再作為商標使用。
然而3月30日,江小白公司發出聲明,明確表示該商標可以繼續應用,“無效商標僅為我司名下注冊的第10325554號商標,品牌運營并不受影響”。
1
火鍋商標血案
前有王老吉與加多寶之戰,今又出現江小白商標之爭,近些年來,關于商標爭奪的案例屢見不鮮,而涉及到餐飲業,特別是火鍋行業,幾年前的“小板凳現象”不可不提。
2013年8月,第一家”重慶的小板凳老火鍋”在河南鄭州橫空出世,混搭的新鮮感,超強的識別度和親民的價格,最主要的是它把重慶市井味原封不動地搬進了河南,開業后迅速獲得消費者認可,火爆幾乎是一瞬間的事。
據說,當年的小板凳總店甚至出現了黃牛倒排隊號的現象,生意火爆可見一斑。也因此,模仿之風從省內刮到省外,李鬼比李逵還多。
到2014年年初,各類山寨版呈“井噴狀”,除一字未改全盤照抄者,從“重慶的小方桌老火鍋”到“重慶的小凳子老火鍋”,再到甚至只少一個字的“重慶小板凳老火鍋”層出不窮,裝修環境、格調、桌椅,無一例外,全盤抄襲。
“最瘋狂的時候,鄭州一條主干道路上就有15家‘小板凳’營業,還有一家正在裝修。”原版小板凳老火鍋創始人楊明超也挺無奈,然而,楊明超在創“小板凳”的時候并沒有商標意識,咨詢商標注冊公司才得知:小板凳屬于物品類名字,不能單獨注冊。
沒有商標保護的品牌后果可想而知,眼看著各種山寨小板凳層出不窮,自己卻無能為力,即便想舉報也無據可依,“小板凳市場”也變成了“搶座大戰”,部分山寨店徒有其表,加上消費者分辨能力不強,開始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受此連累,一個原本前途大好的火鍋品牌,就此一夜崩塌。
截止到2015年年底,鄭州市內火鍋店共倒閉約1700家,將近占全市火鍋店總數的一半。那年,鄭州乃至河南火鍋市場迎來寒冬。
2
開店之前先注冊
除了“小板凳”,大龍燚、小龍坎、綠茶、外婆家、太二、陳鵬鵬鵝肉飯店、樂凱撒、喜茶、鹿角巷,各品類頭部品牌基本都是被“山寨”的對象,如果不重視商標,一旦被人盯上,很容易就替別人做了嫁衣。
而商標注冊一直是被餐飲人忽視的問題,很多人認識不到商標也是一種重要資產,關系企業生死存亡,尤其是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更要事先確定歸屬權問題,以免埋下隱患。
面對當下的競爭環境,通過咨詢專業律師,在商標保護方面,餐見君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A
早
設計未動,商標先行。
一個商標完整注冊下來需一年時間,9個月初審期加3個月公告期,而在注冊之前,還需先做查詢工作,確認沒有重名和近似。
B
全
注冊品類時,正確的做法是橫縱雙向,全方位注冊,不僅對相近商標進行注冊,也對相近行業甚至所有行業進行注冊。
比如:
29類食品類,30類調味品、糕點類,31類水果、蔬菜類,32類飲料類,33類酒類,40類食品加工類,43類餐館、飯店類,44類營養與飲食指導類。
不少人以為自己不會涉及到別的類別,其實大錯特錯,騰訊QQ和奇瑞QQ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全方面跨類別保護才是王道。
C
有里有表
對獨特的產品包裝風格和品牌形象也要申請專利保護。
很多品牌擁有自己的卡通形象,如肯德基上校、太二主理人等等,這些形象的使用成為品牌識別標志之一,對其也應該進行注冊保護。
同時,建議設計logo時要以圖形注冊,這樣可以查圖形近似,品牌保護也更周全。
統籌|巖巖
編輯丨阿寧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火鍋店賣燒烤|“辣翻天”|商學院沙龍06期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