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念不忘,火鍋店里的那口甜柔









    吃火鍋,要的就是麻辣刺激。


    除了辛辣的鍋底,就是花樣百出的小料和食材。之外,也是真的很難想到別的什么了。


    前段在北京開火鍋年會,主辦方組織品嘗了湊湊火鍋。


    就餐臨近結束時,服務員陸續端上了冰沙、抹茶團子。當離場出門時,又被門口的服務員送了一份梅子茶凍。


    你問我味道怎樣?


    講真,在一場大汗淋漓的火鍋過后,這些甜品小點顯得彌足珍貴。


    今天,我想聊聊火鍋邊上的一味小點。






    “這輩子,我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這是活了22年,我看到的最戳心的話。

     

    實不相瞞,我好歹也是經歷過一些挫折的人,每一次都是靠吃一頓,挺過來的。

     

    遠的不說,就說我6歲那一次吧。


    生病,高燒到40度,送進醫院,醫生說幸好送到醫院,不然就會有生命危險。


    說實話,還是蠻嚇人的。

     

    當時每天得打三次針,看到護士姐姐就要哭,爸爸媽媽總是摟著我說,你乖一點,打完針給你買你最愛吃的紅糖鍋盔,好不好?



    一聽到紅糖鍋盔四個字,我快掉下來的眼淚又收了回去。

      

    從此每天開始歡天喜地地等打針……后的紅糖鍋盔。


    甚至都覺得打針一點也不疼了,開始享受起來。


    因為我有紅糖鍋盔,那種熱氣騰騰的,咬一口,紅糖會流出來,滴到手上的紅糖鍋盔啊。



    咬在嘴里,粘粘的紅糖和脆脆的餅混在一起,甜的味道和酥的口感交織起來,好幸福。

     

    吃不會帶來幸福。吃本身就是幸福。






    如今的街頭巷尾,早已沒了鍋盔的身影,但記憶中的那股甜香卻一直都在。


    前段時間,去一家新開的火鍋店嘗鮮兒。


    一進門,鍋底的濃烈香氣就撲鼻而來,把各種新鮮的食材一股腦兒扔進滾滾火鍋里,滴著紅油的食物從滾湯中撈出,巖漿一樣穿喉入腹,牛羊共蔬菜一胃,大汗與鼻涕齊飛,辣的通體舒暢,吃的熱火朝天。



    到最后,舌頭已沒了知覺,坐旁邊兒的老板姐姐往我手里塞了一個圓鼓鼓的小餅,說:“妞,歇會兒,解解辣。”


    我看也沒看,上嘴就是一大口。


    嘶!好燙!

     

    這餅怎么還帶夾心呢,里面暗紅色的不知是豆沙還是糖漿,已順勢淌了我滿手,吃貨的本能反應,趕緊去舔……


    嗯~甜甜的,跟熱辣的火鍋纏綿半晌的舌尖瞬間蘇醒了。


    忍著燙再咬一口,酥脆的面皮帶著小麥烤焦的香氣,裹著紅糖的汁液流出,香甜可口。

     

    這圓鼓鼓的小餅,不就是我小時候最愛的紅糖鍋盔嗎!



    聽老板講,這是正宗的四川軍屯紅糖鍋盔。

     

    吃完辣騰騰的火鍋,來塊甜口兒的小鍋盔,既解了舌尖胃頭的辣,又填補了火鍋吃到最后的那口空虛。


    沒想到,火鍋和紅糖鍋盔竟這般般配。


    據說,成都人在描述鍋盔的制作時,總會用到一個特殊的動詞——“打”。


    “師傅,今天好久打鍋盔哦。”這樣的話語只能是在大清早菜市場頭兒的鍋盔鋪子里面才能聽到。


    這個“打”字恰好說出了制作鍋盔過程里,面劑子和案板接觸的那么一瞬間的動靜,又無意中道出了鍋盔師傅手中的力道和面劑子的韌勁。


    這樣“打”出來的鍋盔,你說能不酥嗎?







    后來,出差去了趟重慶,這是我第一次到重慶。


    自然是各種火鍋吃起來。


    就在當天的第一頓火鍋,飽覽特色的川渝菜后,熱情好客的店老板看我說外地來的,額外送了份小甜品。

     

    一個小盤子,白胖帶著焦黃的小圓餅躺在其中。


    我樂了,居然是紅糖鍋盔。



    之后的幾天,逛逛火鍋節,吃吃老火鍋,出差的日子好愜意。

     

    重慶的火鍋很有趣,所謂的正宗根本沒有標準,你隨便進一家街邊兒不起眼的小店都不會出錯,他們各有各的特色:有的越煮越辣,有的越煮越麻,有的越煮越香,唯一相同的就是,每家都有紅糖鍋盔。就連去火鍋節,參展的火鍋品牌店里也一應備有紅糖鍋盔。

     

    原來,火鍋不僅只有辛辣和熱烈,還有這些甜柔的鍋盔做搭檔。






    重慶那幾天,我把各式各樣的紅糖鍋盔嘗了個遍,也更深的了解了這個川渝特色小吃。

     

    鍋盔——陜西八大怪之一,最初是古代士兵或民工的干糧,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像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


    鍋盔的制作工藝精細,素以“干、酥、白、香”著稱。干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食物隨著地域的不同,也不斷地被加工變換,由最初的白面鍋盔變成了各種夾餡鍋盔。


    鍋盔到了四川,更是被發揚光大,光在成都地區就有三十多種。

     

    從味道看,有甜、咸、白味、五香等,從用料看,有芝麻、椒鹽、蔥油、紅糖、咸肉等,從做法看,有包酥、抓酥、空心、油旋、混糖等。



    紅糖——官方給它的解釋是“甘蔗經榨汁,濃縮形成的帶蜜糖”。


    這么冰冷的闡釋完全無法參透大家對它的感情,在我眼里紅糖是甜蜜的、溫暖的、市井的。


    它沒有焦糖的洋氣,也不是白糖的蒼白。但你會發現,我們日常太多愛吃的東西,都離不開紅糖。



    紅糖+鍋盔=紅糖鍋盔。


    它源自四川軍屯,現在是鍋盔里受眾最廣的品種之一。從街頭小攤,到中餐館、火鍋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在川渝地區,甚至成了火鍋的最佳搭檔。

     

    對了,吃紅糖鍋盔必須要趁熱吃,不等涼,吃的就是那股滾燙味兒。


    或許這就是好吃的代價吧,虐。




    End

    統籌|巖巖

    編輯 | 阿寧

    視覺 | 小雪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這是火鍋餐見為您分享的第10期內容

    歡迎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快到鍋里來

    !




    點擊下方藍色文字,查看往期內容

    干貨分享 || 中高端火鍋市場定位與配套產品設計

    有股肉香味兒,只留存在記憶深處

    創造新品類,填坑與受益的距離有多遠

    豌豆顛兒是個好姑娘,你可千萬別辜負她

    聽說北京在開會,還是火鍋人的會


    聯系我們 | 18637183183(同微信)

    內容交流 | 18039281106(同微信)

    郵箱 | 1303859391@qq.com

    歡迎來撩~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72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21日 16:11
    下一篇 2017年12月21日 18:5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