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的認知效率》
餐飲行業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行業,從業者以前非常信奉“經驗主義”,也就是對于那些做了很多年餐飲的人,大家會不由自主的覺得對方可能會更厲害,或者更懂餐飲,但事實上呢?現實一輪又一輪的餐飲迭代,證明它并不成立,甚至相反:越是有經驗的人,可能越是容易被淘汰。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根源,經驗主義要有效,有一個前置條件,那就是產生經驗的那些根基不會發生變化,或者變化比較小,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驗確實有一點參考價值,可是,一旦現實情況發生嚴重的變化,那么經驗主義所帶來的更多將是犯錯,或者阻擋自己進步。
比如,豪蝦傳是依靠新浪微博獲得了爆發式發展,我當年做餐飲的所有經驗,都來自于新浪微博的運營思路,可是,當微博影響力降低,進入微信公眾賬號為主流的傳播時代時,在微博上那一套運營邏輯,效果就很差,好不容易把微信公眾號運營的方法摸索出來,結果進入短視頻時代后,我前面基于文字的運營邏輯,又全部失效了。
所以,我能非常嫻熟的搞定微博營銷,能相對熟練的搞定微信公眾號的營銷,但在以抖音為主的短視頻營銷上,我則“黔驢技窮”,變得一籌莫展,為什么那么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會失效?就是因為現實中傳播路徑和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就是所說的“經驗主義的前置條件”變化了。
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們在實際的餐飲經營中,不要盲目信奉經驗主義,這就要求我們做認知的改變,或者是認知效率上的提升,什么意思呢?以前因為社會發展變化沒那么快,所以我們的認知可以停留在一個階段很長的時間,但隨著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行業變化越來越猛,就必然的要求我們的認知也要快速迭代。
現象層面,有些人總能第一時間搶到“風口”,而有些人總是錯過“風口”,其背后的本質,就與這些人的認知迭代速度有關,你是第一時間去發現變化,面對變化和適應變化?還是無視變化?甚至抵觸變化?它涉及到你的思維和認知效率問題。
我一個廚師朋友,微博鼎盛階段開始創業,開始是在家里燒龍蝦賣,很艱難,后來開了一家餐廳,但因為對微博一竅不通,所以也很艱難,但他學習能力非常強,在一個朋友告訴他要運用好微博時,他開始密切使用微博,遺憾的是那時微博已經日落西山,他沒享受到太多紅利。
但自那以后,他放棄十多年的廚房經驗和固有想法,密切關注行業發生的各種變化,只要出現任何一個與營銷有關的變化,他都第一個沖上去試,即便是有很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結果在微博之后,他幾乎抓住了每一波市場紅利,讓自己的餐廳不僅成為成都超級網紅餐廳,而且這么多年下來還在持續增長。
很多人只看到他們家生意好,卻不知道老板是成都在認知上最開放的人,也是屬于成都餐飲圈認知效率最高的老板,哪怕他家餐廳已經是行業頭部品牌,但他仍然每天晚上都關注各個渠道的流量數據,一旦發生有任何行業和市場的變動,總是立即告訴我,并沖上去測試,我與他交流任何新的東西,他也是全開放的接納和去測試,在我眼中,他幾乎不受任何經驗主義的束縛。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用來說明,我們需要保持自己認知不停迭代和更新的能力,不僅不改變是不對的,改變慢了也不對,為什么?因為行業發展的速度太快,這逼得我們必須要不停的放棄以前的經驗主義,而去學習和適應新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
餐飲行業有很多認知都是錯的,但大多數都不知道,即便是別人告訴他,也不以為然的繼續陷入認知錯誤而不改變,比如以自己的標準來決定賣什么,比如重點盯差評用戶而忽略回頭客,比如客人投訴就盲目該味道,比如客人一變少就瘋狂做營銷,比如只做拉新而不管復購等。
現實中,能不停迭代自己認知的人太少,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奉行經驗主義,認知停步不前,尤其是餐飲行業,這方面特別明顯,比如到現在都還有人的思維和認知停留在十年前的狀態,哪怕是店里生意已經變得很差,可是一旦交流起來,他們還是一套一套的經驗主義,認為這里不行那里不行,結果是自己最不行。
因此,一個合格的餐飲老板,需要有意識的去做認知效率的升級,不要排斥行業內新鮮的事情,也不要武斷的下結論,行業在不停的迭代,社會在飛速的發展,只有意識到認知也要講效率,也需要隨時的迭代和升級,才能從容應對行業發生的各種變化。
否則,會錯失很多機會!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