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的小譚來成都找我,本來是過來學習我們的鹵煮龍蝦,在教他做龍蝦的時候,順便教會他紙上烤魚的做法,并且叮囑他,龍蝦是季節性食材,只能做半年生意,把紙上烤魚學會以后,適當做填補,如果紙上烤魚在深圳很受歡迎的話,可以反過來:以烤魚為主,龍蝦為季節性時令特色菜品。
結果,從去年開始,小譚就看中地鐵口的一個新的商場,各種招商條件據說比較有吸引力,然后就一直籌備,到今年開春,他綜合評估后,決定在店里同時以烤魚和龍蝦為兩個主打菜,開業就全都推廣,結果出乎意料的是:開業后烤魚遠遠比龍蝦更受歡迎。
于是我直接讓小譚就以烤魚為主打產品,附帶賣龍蝦,開始每天都要賣幾十條,結果導致小譚一直在廚房忙活,完全顧不上前廳的接待和會員等工作,我當時反復提醒他趕緊到前廳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但廚房離不開他,他雖然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有心無力,最終被一直耽擱在廚房。
后來,因為忙其他事情,我也就沒怎么關注小譚的發展了,結果前不久,得到消息說小譚的餐廳失敗了,我有點錯愕,開業生意不是非常好,口碑也很不錯么?后來才得知,失敗的主要原因并非店內的管理問題,而是來自商場的責任,商場招商時所承諾的很多東西都沒到位,直接導致開業后80%的商家活不下去。
與此同時,昨天小毛也給我留言,問關于商場餐飲的事情,他打算來成都進入一家商場,問我的意見;同時,今年在我們店里學習的內部學員黃劍,回到老家后,明年打算開龍蝦店,簽的合同也是商場里面,為此,今晚的日志,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商場餐飲里面的那些坑。
首先,必須要表明的是:商場餐飲只是餐飲發展的一種必然形式,它本身沒有好壞和優劣之分,就好比街邊店和路邊攤一樣,商場餐飲里面也有很多運營得非常成功的案例,因此,即便是很多餐廳走商場模式失敗了,這并不代表商場本身有什么錯,相反,某種程度上來說,商場餐飲甚至在未來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基于這樣的原因,大家沒必要談商場餐飲就色變,更沒必要一棒子打死的說什么商場餐飲必死無疑,這都屬于比較武斷的判斷方法,我們應該相對更可觀的看待商場餐飲這種形式,然后去研究,并弄明白,為什么有些商場里面的餐飲生意非常好,而有的商場餐飲則非常糟糕,便于優化我們自己的選擇。
商場老舊問題
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把很多線下的生意沖擊得非常厲害,其中,尤其是服裝行業,這不僅給服裝行業帶來革命性的的變化,更主要的是直接影響了商超的格局:曾經,一個大型商場,服裝是里面的主力配置,經常是一個樓層一個樓層的服裝,而且,這也是吸引客流的最主要板塊。
但電子商務讓年輕人對服裝的購買轉移到線上,直接使得很多商場的服裝檔口門可羅雀,于是絕大多數專柜都撤出商場,商場博與無奈情況下,把目標放在了餐飲身上,因為這是公認的,最不容易受到線上市場沖擊的行業,而且,也是其他經濟形態發展不好情況下,為數不多保持活力的行業。
這些轉型的老商場,可能各方面都不錯,但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規劃時根本沒有上下水,排煙排污和天然氣等消防上的考慮,所以,即便是后期花重金來對商場進行改造,無非也就是接入天然氣,修一些排煙管道而已,在真正的功能上,趕現在那些從最開始就規劃了餐飲的商場相比,有很大的不足。
因此,在面對一些老舊商場的選擇時,盡量多去現場了解,看看上下水,排煙排污等設施的完備程度,尤其是看這些老舊商場的整體改造規劃,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便是餐飲相關設施改造得很好,但因為所在城市消費者對這個商場曾經定位的固化認知,也并不是最佳的首選方案。
口岸假象問題
不管是老商場改造,還是新修建的商場,在招商時,無一例外都會把口岸優勢當成自身的一個重要優勢,面對這些商場的招商說明,那些沒有明顯地理優勢的商場,大家一般很容易選擇放棄,但是,現實中為什么很多人還是踩了商場餐飲的坑呢?原因在于,他們片面相信了商場的口岸優勢。
一些商場,雖然修在最繁華的地段,但是門口有很多人流,并不代表商場內部就有很多人流,生活在成都的朋友,不妨到春熙路的商圈來看一些,對比一些這里最集中的一些商場,你會發現:有些商場里面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的人流如織,但同一時間,旁邊的商場里面可能就只有稀稀拉拉幾個人。
因此,好的口岸,并不代表有好的商場內部人流量,這是一個常識性認識,切不可僅僅看到商場在黃金口岸上,就理所當然的認為這里以后一定人滿為患,尤其是那些來不來,就說什么自己具有某獨家優勢之類的話,切不可盲目相信,吹牛逼不打草稿,在這個行業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品牌商家問題
有些商場在招商時,首先以各種非常誘人的條件,去吸引到一些市場上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餐飲品牌,然后再借此去找其他餐飲商家,讓后來的那些商家,錯以商場實力恨不得了,而且可以跟著這些知名商家分一杯羹,但現實呢?很多時候都并非如此。
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各種關系,直接找到招商廣告上說的那些知名商家,詢問一下他們是否真的要進入,只是意向,還是已經簽訂合同,是加盟還是直營?是開分店還是開旗艦店,通過這些信息就可以看出這個品牌進入這個商場的欲望程度。
但,即便是一切信息都表明是利好,也并非就高枕無憂,甚至要更加小心,原因很簡單,一個太強勢的品牌,在商場開業后,往往是最大的吸客效應,當自身實力不夠時,不僅無法分別人的一杯羹,可怕的是在明顯對比情況下,自己當成別人好生意的陪襯,不僅沒生意,還遭受嚴重的心靈打擊和煎熬。
所以,如果某商場有一兩家知名商家入住,要適當小心一點,自己如果完全不具備品牌優勢的情況下,最好避其鋒芒,別奢望去和他們正面的競爭,但是,如果這家商場邀請了很多知名品牌的入住,意味著多品牌情況下的吸客效應可能會出現,跟著去一起賺吆喝,也沒問題,但需要注意商場內的位置。
商場承諾問題
商場在招商時,會給予各種開業后的承諾,比如各種物業優惠呀,費用減免呀之類的,針對這些承諾,大家要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是這些承諾目前的到位程度,比如深圳小譚他們所遇到的情況,商場在開業前承諾會與旁邊第三方停車場合作,解決停車的問題,但結果呢?根本解決不了,導致開業后完全沒停車位。
其二,是不要在乎那些小恩小惠,死盯著他們在開業后的宣傳承諾,這對于一個新商場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一個商場如果沒有人流,就算給你免兩年房租又能如何?你照樣承擔不起高昂的人工費用和其他雜費,更主要的是你完全看不到希望,早早就敗退了。
因此,面對商場的各種承諾,不要被那些裝修減免和房租見面等優惠吸引得昏了腦殼,必須得明白的是:對于一家新餐廳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節約多少成本,而是有多少客人,因此,著重看商場在營銷宣傳上的投入計劃和預算承諾等,如果一個商場有很高的宣傳預算,那至少比不宣傳的靠譜很多。
運管團隊的問題
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的理解,其一,很多人會混淆商場的招商團隊和運管團隊,甚至,錯把招商團隊理解為就是運管團隊,為此犯下打錯,什么意思呢?很多商場的招商團隊都是外聘的專業團隊,但是日常的運營管理呢?則很可能是另外一幫人,因此,招商團隊的牛逼,并不代表運管團隊的厲害。
其二,進入商場后,日常每天打交道的其實是運管團隊,在決定加入這個商場前,就必須深度了解商場開業后運管團隊的資歷問題,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運營管理經驗和成功案例的團隊,建議要慎重,因為他們很可能完全不懂餐飲,所謂的運營管理,幾乎對商家只有約束和要求,而不能帶來任何幫助。
事實上,餐飲人要特別對這方面的問題引起重視,商場餐飲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模式,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商場餐飲的運營管理模式,因此,絕大多數所謂很牛逼的運管團隊,他們所擁有的經驗,很可能只是以前的服裝管理,而非現在的餐飲運營和管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結果就會非常糟糕。
因此,如果要進一個商場做餐飲,必須了解運管團隊曾經的經歷,他們還同時在經營哪些商場的餐飲,如果有的話,就需要到他們運營的其他商場里面去,看是否有人流,管理的是否井然有序,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對方完全沒有運營商場餐飲的案例和經驗,就要小心一點。
關于商場餐飲,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但受限于篇幅,這里無法一一羅列出來,暫時就說上面這幾個方面吧,歸納起來,其中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運管團隊的問題哈:一個合格的運管團隊,不僅可以把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即便是一些劣勢,也能化不利為有利,轉危為安;但是一個不合格的運管團隊,則很可能會出現把一手好牌打爛的情況。
未來,隨著餐飲行業的更新換代,尤其是居民樓下底商限制做餐飲后,商場餐飲會越來越普遍,也會越來越發達,盡管它現在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作為餐飲創業者,不應該因噎廢食,就盲目排斥商場餐飲,要公正客觀的來看待它的未來,在明顯是好的機會情況下,也應該積極參與進去。
當然,現在商場餐飲之所以整體不太理想,和它出現的時間太短有關,商場突然要把接近一半的位置拿來做餐飲,這對于以前的那些運管團隊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他們自己完全不懂餐飲,所以不管是在前期的尋找和篩選商家上,還是在后期與商家的合作協同上,都顯得非常不專業,甚至經常拖后腿。
商場餐飲想要真正強勢發展,必須培養一大批既懂商場運營,又懂餐飲的管理人才,否則的話,絕大多數商場都會陷入“團隊烏合之眾化”的尷尬,看看成都這兩年,各大商場都在瘋狂招商,開業后效果也并不理想,很多商場都是開業活動結束沒多久,生意就陷入冷清。
很多第一批進入的商家,就此淪為炮灰了!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