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掃碼加入店長AA級能力考評班 來源|高維學堂(ID:gaoweixuetang) 編輯|Lulu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背后,其實體現的是馬云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
01
6月初,阿里巴巴遞交了2019財年年報。年報顯示,2018財年阿里巴巴收入為3768.44億元,同比增長均達51%。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消息是,阿里年報顯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由去年的36位增加至38位。其中,天貓和淘寶總裁蔣凡成為了阿里巴巴的最新合伙人。
今年僅33歲的蔣凡,成為阿里巴巴合伙人當中最年輕的一位。
1985年出生的蔣凡,應該沒想到,在他33歲的時候,成為中國電商帝國核心業務的執掌人以及阿里巴巴最年輕的合伙人。
蔣凡畢業于復旦大學,曾就職于谷歌中國,參與Google地圖、搜索質量、內容廣告等眾多項目的研發,也親歷谷歌中國從進入中國市場到退出的種種戰役。
離開谷歌后,蔣凡成為一個創業者,于2010年創辦了友盟,一個移動開發者的服務平臺,3年后,友盟覆蓋近6億活躍設備、18萬個APP和6萬開發者,阿里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友盟。蔣凡就在28歲的時候,實現了財務自由。
當時阿里收購友盟,除了產品和技術,還包括友盟的整個團隊,蔣凡也成為阿里的一員。但是,蔣凡原本想在阿里待一段時間就走。
不過,最終蔣凡還是留了下來,據說,是張勇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通過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說服了他。
2013年,在張勇的直接領導下,蔣凡以“淘寶無線事業部資深總監”身份開始工作,2014年,蔣凡負責牽頭手淘的無線化轉型,一手打造了淘寶的內容生態。
三年后,2017年12月,蔣凡升任淘寶總裁,張勇在蔣凡任命書上說,“蔣凡加入阿里的幾年,始終保持創業者的沖勁,有敏銳的消費者洞察和產品洞察,在整個淘系無線化升級過程中起到了核心驅動作用,推動了淘寶走向數據驅動,實現千人千面。”
兩年后,2019年3月,蔣凡兼任天貓總裁、天貓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進入阿里不到5年時間,蔣凡成為阿里核心電商板塊的業務執掌人,眾所周知,這兩塊占阿里巴巴總營收入超過80%,意味著,這位年輕的85后在掌管阿里萬億帝國八成以上江山!
02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一個創舉。
“阿里合伙人”是一種特殊身份,并非傳統法律意義上的“普通合伙人”。“合伙人”在法律上有明確的定義,在中國或其他主要國家的合伙企業法中,普通合伙人是指共同出資、共同管理企業,并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人。合伙人既是企業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企業債務和責任不可推卸的責任人。而阿里巴巴的合伙人雖然在文字和內涵上借鑒了這個概念,但實質上還是根本不同。
阿里的合伙人身份不等同于股東。雖然阿里要求合伙人必須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但是合伙人要在60歲時退休或在離開阿里巴巴時同時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這與只要持有公司股份就能保持股東身份不同。
阿里的合伙人身份不等同于公司董事。在阿里巴巴內部,董事會擁有極高的權力。阿里合伙人會議并沒有取代董事會來管理公司,合伙人會議的主要權力是董事會成員候選人的提名權。也就是說,合伙人擁有人事控制權。
阿里的合伙人不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阿里合伙人的職責是體現和推廣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也就是說,阿里合伙人履職的責任主要是精神和身份層面的,沒有具體財產賠償責任。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曾向投資人闡釋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樹立道德標準,解決接班人問題,避免關鍵人風險。
1. 樹立道德標準
蔡崇信指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首先為全公司樹立了道德上的高標準。確保公司的操守文化,在考察和選舉合伙人的時候,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一位新合伙人,一般經過長達3年的考察,還得獲75%現任合伙人的支持,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以保證公司合伙人團隊有健康的構成。
2. 解決接班人問題
合伙人制度對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的第二重意義,是它可以解決公司選拔接班人和培養人才的難題。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新38人名單:80后5人,胡喜、蔣凡、蔣江偉、王磊、吳澤明5人,70后有26人,人數最多。70后+80后有31人,累計占比80%。蔣凡是38人中最年輕的,33歲,年齡最大的是59歲,總法律顧問石義德。
3. 避免關鍵人風險
合伙人制度對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的第三個作用,是以集體決策避免少數關鍵人員變動給公司帶來的管理風險。
正是有這個前瞻性的制度設計,作為創始人的馬云才有機會2019年“卸任交棒”。阿里巴巴集團前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曾表示,“不少優秀的公司在創始人離開后,迅速衰落,但同樣也有不少成功的創始人犯下致命的錯誤。我們最終設定的機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創始人。道理非常簡單,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比一兩個創始人更有可能把優秀的文化持久地傳承,發揚。”
03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的背后,其實體現的是馬云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
阿里巴巴的事業合伙制是于2010年7月提出的。
阿里巴巴在融資過程中,創始團隊的股權不斷稀釋,目前包括馬云在內的高管團隊僅持有阿里巴巴9.5%的股份,前兩大股東軟銀和雅虎分別持有阿里巴巴29.2%和15%的股權。
如果按照傳統的同股同權的規則,阿里的控制權與決策權應掌握在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手上。
然而,馬云通過合伙人制度的“投票權委托+半數以上董事會提名權”這個巧妙設計,把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阿里巴巴的合伙機制,分成兩個方面:一是永久合伙人,目前是馬云和蔡崇信擔任,不管股權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他們永遠都是永久合伙人。永久合伙人由選舉產生,或由在職和退休的永久合伙人指定,退休后不享受獎金分配。
二是普通合伙人,由合伙人委員會選舉產生。退休的合伙人可以被選為榮譽合伙人,榮譽合伙人無法行使合伙人的權利,但能夠得到獎金池的一部分獎金。
阿里巴巴目前共有38名合伙人。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下,全體合伙人按“一人一票”的方式享有投票權。
阿里巴巴規定,為了使合伙人與股東利益保持一致,要求合伙人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公司股權。
一般而言,由于候選合伙人的條件之一是需要在阿里巴巴或其關聯公司工作超過五年,在成為合伙人之時通常已經從公司的股權激勵中取得了一定數量的股權。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體現了大多數管理層合伙人的共同意愿。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到底有什么權力?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阿里巴巴合伙人擁有提名簡單多數(50%以上)董事會成員候選人的專有權。
在股權分散、董事會主導的上市公司,控制了董事會,也就控制了公司。
阿里巴巴的董事,是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員會推選候選人,經全體合伙人投票選舉,獲得過半數投票才可以當選。合伙人團隊擁有董事會過半數名額的提名權。
而且,如果阿里巴巴合伙人所提名和任命的董事人數低于半數以上,例如阿里巴巴合伙人所提名的董事停止任職,或阿里巴巴合伙人未行使提名權和任命權等情形發生,阿里巴巴合伙人有權另行任命其他董事(無需其他股東同意),以保證由其提名或任命的董事人數達到過半數。
更重要的是馬云與軟銀等資本方達成協議,只要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權不低于發行股票總額的15%,就會行使投票權支持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候選人。與雅虎達成協議,將動用其投票權支持阿里及軟銀的董事提名。
因此,只要軟銀和雅虎持有阿里巴巴的大量股票,就能確保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選人在所有選舉董事的會議中都能過半數當選。
此外,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規定了退休、除名等退出機制,體現了一定的科學合理性。比如前CEO陸兆禧、前首席技術官姜鵬、前資深副總裁金建杭、總參謀長曾鳴,都已光榮退役。
股權設計是一個公司的頂層設計。在這一點上,馬云無疑是頂層設計的高手。馬云用實力證明了:不控股,真得可以控制公司。
知識為王,回歸門店。勺子課堂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手推出中國餐飲行業第一個門店營運人才能力評價標準及證書!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