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日志,說到了作為餐飲平臺,想取得成績,最好舍棄兩端的社會問題,專門針對餐飲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來尋找解決方案,在這里面尋求龐大的商業機會,那么很多朋友可能就好奇,餐飲行業到底有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后真的蘊藏著大的商業機會么?這是今晚的話題
3、行業痛點
一直關注我的朋友知道,我奉行并總結了一個“餐飲三要素”,分別是菜品味道,運營管理和營銷宣傳,幾乎所有餐飲類型,都涉及到這三要素,現實中,能在其中任何一個要素上做出超人一等的成績,都可能做出讓人佩服的成績,如果能在三方面都比較厲害,那這樣的餐飲企業一定可以做成全國性知名品牌。
但現實中呢?非常遺憾的是,別說做好餐飲三要素,絕大多數餐廳連其中一個方面都沒做好,比如那些盲目跟風別人的餐飲人,他們店里幾乎沒有任何一方面能拿得出超越別人的優勢,當然,這屬于最小級別的店內問題,那么對于餐飲行業來是呢?我們同樣可以用套用餐飲三要素。
說到美食,四川人在全國同胞面前都很自負,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四川的味道是最好,最受歡迎的,事實上,從最近幾年全國流行的趨勢,以及餐飲發展的方向來看,四川人在美食上的這種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現在全國都流行吃川菜,或者更準確說是吃川味兒。
所以,現在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對四川美食和成都小吃耳熟能詳,甚至形成了一個認知共識,那就是四川和成都的美食數量之豐富,遠遠超過全國其他省份和城市,但遺憾的也恰好在這里:擁有最龐大受眾市場的川菜之都,在全國餐飲行業里,卻沒有相對應的餐飲品牌。
餐飲行業的三巨頭里面,外婆家是淮揚菜的代表;西貝是西北菜的代表,而海底撈雖然總部在四川簡陽,但他們的發家和發展,卻幾乎和四川沒什么關系,而且并不是以川菜立足市場,而是以火鍋雄霸全國,尷尬的恰好也在這里:有重慶擺在那里,四川怎么敢在火鍋上掠人之美呢?
四川人普遍對其他菜系不太接受,所以在成都,很難看到其他菜系的餐廳有立錐之地,但目前全國火熱的那些餐飲品牌,以及在全國做出知名度的那些餐飲品類,卻一次又一次的打四川餐飲人和四川消費者的臉:你四川既然這么多美味,怎么沒看到一個引領全國的品種和品牌呢?光這個問題就能把人噎的說不出話。
在全國餐飲市場風起云涌的最近幾年,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和資源都被動的聚焦于餐飲市場時,原本是餐飲市場最好的一個機會,但四川和成都再次被其他地方的餐飲同行甩開幾個段位,很多人可能不認同,并舉例說成都最近這幾年也有不少知名的品牌,但這僅限于成都本地,放到全國市場去呢?
最近幾年,在全國打響知名度的餐飲品牌,幾乎全部來自于北上廣深杭這些沿海城市,甚至連湖南,東北都做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打造出輻射全國的品類優勢,四川餐飲呢?最開始我非常不服氣,專門去吃他們的味道,然后覺得味道這么難吃,怎么會有長久生命力?武斷的判斷別人一定活不長久。
結果呢?現實中確實有些品牌不長久,但是背后的公司則不停的發展壯大,因為別人在一個品牌一個品牌的不停做迭代,我被現實敲了幾榔頭以后,才猛然醒悟,并開始來反思和研究別人的餐飲模式,后來才發現:我們四川餐飲人普遍陷入唯味道論的陷阱了,并因此妄自尊大。
但實際上呢?四川人還在把餐飲當餐飲的情況下,別人已經完全在按照商業的方式來做餐飲,受限于篇幅,這里不對這個問題展開說明,看我日志的朋友,只需要明白:四川餐飲人的餐飲和北上廣深等地餐飲人眼里的餐飲,已經不是一個概念,而且,四川餐飲人在這個問題上落后好幾個檔次。
作為一個以四川餐飲為驕傲的餐飲人,我這不是妄自菲薄,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整體而言,四川餐飲除了味道優勢之外,在運營管理和營銷宣傳上,與其他市場的餐飲同行相比,完全可以用不入流來形容,被別人拋開了好幾個身位,只是很多人還在把頭埋在沙子里,不愿意承認而已。
其他暫且不論,單就麻辣燙來說,這個原本屬于我們四川的美食,現在居然被兩個東北的品牌,在全國做成了品類的代表,作為四川餐飲人,你不服又能如何呢?人家一年開上千家,短短幾年時間內,規模做到5000家門店以上,哪怕是有失敗和更替,但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因此,四川雖然在全國餐飲市場來說,擁有最強大的味道優勢,但在運營管理和營銷宣傳上,則天生的具備劣勢,以前,受盆地意識影響,很多在四川做得很好的餐飲人,確實不愿意走出去,但是最近幾年,放眼全國市場的四川餐飲人越來越多,甚至越來越成為趨勢,但有些東西的缺陷是天生的,比如商業意識。
但同時呢?全國餐飲人都不自覺的來四川尋找味道,而且,很多全國流行的味道,根源都在四川,比如這幾年長盛不衰的烤魚,在十多年前成都就已經有滋味烤魚雄霸一方;目前上海最流行的美蛙魚頭,實際上是四川十多年前流行過的冷鍋魚的改良……
這里就牽扯進來一個行業痛點:在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全國餐飲市場其實存在嚴重的信息差和資源差,也就是說,四川擁有全國最為豐富的味道資源,但管理、營銷和市場資源等,則是北上廣深的天下,彼此之間都想把對方的東西拿來為自己所用,但實際上呢?卻面臨重重困難。
四川的餐飲企業,要想引進具有全國市場眼光和能力的人才非常困難,不是沒有這樣的人才,而是沒有這樣的基因和土壤,內地人的眼光和格局,永遠趕不上沿海和超級城市的那種水平,不具備批量發掘人才的基礎;外地的餐飲企業,則在味道的研發上又天生的具備短板,尤其是麻辣味道的研發上,與四川企業相比,基本沒有可比性。
因此,如果有機構和平臺,能將四川的味道優勢,與北上廣深杭的管理優勢和營銷優勢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合力,然后把眼光放開的去布局全國的餐飲市場,那可以創造的就不僅僅是幾個餐飲品牌這么簡單,而是可以引領無數的新興市場,打造無數的新興品類,這些才是大的商業機會。
比如冷鍋魚在四川已經流行過了十多年,但是稍作改良,把美蛙和魚頭結合在一起,就引爆了整個上海市場,因為上海市場的持續火爆,又順應的開始引爆江浙滬市場,甚至反饋回成都本地,也開始流行美蛙魚頭,如果平臺發力,則有可能將這種勢頭和效應,牽引向全國市場,就好比這兩年的龍蝦,全國上下一片紅。
因為幅員遼闊,我們國家的餐飲行業一直存在兩個問題,也就是信息差和資源差:在傳統媒體時代,一個地方流行的美食,總是要過很多很多年才能傳播到其他地方;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解決了信息差的問題,也就是信息可以不用等幾年才傳播開,但是資源差同樣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因此,我堅定不移的認為,資源差才是當前餐飲行業和未來餐飲行業存在最嚴重的問題,誰能有效的解決這個資源差,將產品資源,人才資源,信息資源,資本資源等有效的組合起來,讓這些資源能互相順暢流動,縮短資源差的時效,減少資源差帶來的阻力,這本來就是一個龐大的商業機會。
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悲觀的認為,任何企業個體和餐飲個人,都沒那么大的能量,環顧四周下來,只有餐飲平臺具備這樣的能力和能量,并且也只有餐飲平臺才能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順帶解決更多的問題,那么,應該怎么做呢?下一篇文章再來分享哈!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