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到四川電臺的航哥播報說今天和九鍋一堂的周總聊酸菜魚,趕緊下載了一個收音機的APP,聽關于酸菜魚的故事,并且聽到一半就口水橫流,然后中午就直接殺到九鍋一堂的銀石廣場店整了滿滿一大桌,其中包含兩盆酸菜魚,為什么我突然對酸菜魚如此感興趣?除了航哥和周總說得誘人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九鍋一堂是一個從重慶起家的餐飲品牌,我對這個品牌了解不是特別多,但對其創始人周總則幾年前就早有耳聞,他曾經是個專業廚師,九吃以前去重慶采訪過他,當時他還只是廚師,并沒有自己當老板,結果沒過多久,就創建了九鍋一堂這個品牌,并很快的進入成都市場,也就是這個時候,九吃向我濃重推薦,說值得關注。 后來與周總在寬窄巷子有過一次碰面,隨后雖然比粗互留了微信,但畢竟因為線下沒有交集,于是很少直接的互動,但我們一直都關注著彼此的動向,尤其是九鍋一堂的成都負責人趙總來到成都,與成都餐飲圈打交道比較多,與我們華陽店的李總,醉西昌的川總如膠似漆的經常在一起,于是對九鍋一堂也有了一些了解。 我以前去過九鍋一堂三次,其中一次好像就是和九吃去的,他像我推薦了里面的好幾個菜品,老實說菜品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反而是他們的石鍋讓人印象深刻,為什么取名九鍋一堂?趙冠說當初是想只做九個菜,分別用九個石鍋裝即可,結果后來發現作為輕餐飲,這個數量還是有點少,后來加到了30多個菜。 因為以前重慶屬于四川,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酸菜魚是川菜的一個經典產品,但實際上,酸菜魚好像是起源于重慶,也是發展與重慶,2001年我暑假到安徽的同學那兒去玩時,吃到最多的就是酸菜魚,不管是安徽合肥還是江蘇南京,那些做酸菜魚的招牌上,標注的地域名字都是重慶,而非成都,當時在江浙一帶非常火爆。 即使到現在,酸菜魚也是川菜館子里面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硬菜,點單量可能僅次于水煮魚和沸騰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的受歡迎程度是具有歷史基礎,而魚這個食材的普適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因此,如果有一家餐廳,能專注于酸菜魚,將酸菜魚作為自己的頭牌,所有的菜品退到背后成為它的輔助產品,這其實是一件比較可怕的事情。 因為很多著名的餐飲品牌,其實都是和它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菜品深度綁定的,我們豪蝦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說到豪蝦傳,腦袋里想到的馬上就是我們的鹵煮龍蝦;說到明婷飯點,大家想到的是他們的豆腐腦花;說到紅杏,想到的是他們的鱔段粉絲;說到大蓉和,想到的是他們的石鍋三角峰…… 基于這樣的邏輯,九鍋一堂在原本生意非常好的情況下,周總花巨資出去學習,最終愿意改弦易轍的將目標鎖定于酸菜魚這一道王牌產品,并在傳統基礎上做出相應的改良,提煉出“可以喝湯的酸菜魚”這個口號,正如小孬所說,這真是一個很牛逼的決定:不僅為周總敢于顛覆自己的勇氣和決心,也為這個定位的精準。 酸菜魚大體做法一樣,但落實到細節上,則有一些不同,我就知道至少三種有差別的酸菜魚做法,其中只有一道做法可以喝湯,其他兩種都是不敢直接喝的,因為里面有剁絨了的泡小米辣,湯味太重,因此,當我第一次聽到“可以喝湯的酸菜魚”這幾個字,就已經產生了好奇,想一探究竟,并且,我去了一定會喝湯。 正如今天中午趙冠所說,就算是不說這幾個字,很多消費者也會喝湯,甚至拿來泡飯,但他們把這幾個字顯性化,簡單粗暴的直接告訴消費者,那帶來的刺激性和誘惑力就完全是兩個概念:以前我吃了三次九鍋一堂,都不會因為任何一個菜品而記住它,但是現在呢?我會因為酸菜魚而記住它,哪怕是不好吃的負面印象,也比以前完全忽略好很多。 關于魚的品種,九鍋一堂用的是龍利魚,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完全沒刺,魚肉非常嫩滑,處理起來非常方便,尤其適合九鍋一堂這樣的加盟連鎖模式,一旦他們的品牌與酸菜魚深度融合以后,不管未來開多少分店,都不會存在產品的供貨壓力和處理難度,而且與酸菜的味道能非常匹配的融合。 但缺點在于肉缺乏嚼勁,或者說是嫩滑的太多了一點,什么是嚼勁?吃過烏魚片的好吃嘴可能會有比較深刻的感受,有些店用草魚做的烏魚片也能有嚼勁,實際上,嚼勁與嫩滑是可以做到不沖突,但這要取決于魚的品種,目前來看,使用龍利魚的優點遠遠大于弊端,如果周總能從技術角度解決這個問題,那口感會更上一層樓。 第二個就是酸菜魚打底的配菜問題,今中午我們吃了兩盆酸菜魚,如果趙總細心的話應該發現,里面的配菜我們幾乎沒怎么動,我同時也建議趙總明后天關注一下店內的酸菜魚情況,看看只是很少的人沒有吃配菜,還是很多客人都沒有吃打底的配菜,我之所以對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是因為我們的鹵煮香碗里面也有酸菜味道,打底的配菜曾經讓我們苦惱過。 因此,不管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還是站在同行和朋友的角度,我認為周總的酸菜魚在打底的配菜上,可以適當做出調整,更換那些很容易巴味道的素菜,讓客人吃完嫩滑爽口的魚肉以后,還能有酸爽的配菜下飯,那應該可以讓這道菜更為驚艷,整體感受會在我們今天中午吃的基礎上,更加提升一個層次哈。 拋開這兩個瑕疵不論的話,九鍋一堂將將自身的核心產品定位于“可以喝湯的酸菜魚”,這確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旦如趙總所說,他們的目標也變得很精準和明確:努力做到以后消費者說到九鍋一堂,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酸菜魚,或者反過來,以后在成都只要說到吃酸菜魚,消費者就會習慣性想到九鍋一堂。 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那就真的是不得了哈,其可怕程度,很多對餐飲不了解的朋友可能還不能理解,很多開了十多年的餐飲老板,你去問他們的產品,他們張口結舌說不出來,因為他自我覺得自己家哪個菜都好吃,都差不多,而完全不知道自家在消費者腦袋里的認知和定位是啥:餐飲品牌的價值,不在自己的認知,而在消費者腦袋里的認知。 不管你是準備踏入餐飲的新手,還是目前正好遇到產品困難的餐飲老手,如果你想搞大雜燴,試圖靠豐富產品來達到吸引盡可能多的消費者時,請首先問一個問題:作為美食供應方,你以后靠什么在消費者腦袋里扎根?或者捫心自問,作為消費者,你印象深刻的那些餐廳,有哪個是靠他們菜品豐富而讓你反復想去? 餐飲行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經營之道,但是歸納總結那些做得非常成功的餐飲案例,你會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有一個超級王牌單品,然后才會深度的體會和認同我下面這句話:能用一個菜品賺錢的,盡量不要用兩個菜品——聰明者會用菜來挑消費者(愛吃的進來!);糊涂者是根據消費者來提供菜(喜歡吃啥我做啥);傻瓜才會自以為是的試圖滿足所有消費者的喜好! 一個產品都做不好的人,你憑啥以為自己可以做好很多個產品?
每次中午飯點去九鍋一堂都是排隊,生意非常好,因此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雖然覺得菜品特色不夠,但生意能做成這樣,老板和店內的負責人可真是讓人敬佩,結果去年底的某一天,當我和小孬無意中談起九鍋一堂時,小孬立即滿口稱贊,說他們已經重新對產品進行了定位,并鎖定了“酸菜魚”這個產品。
因此,哪怕你店里的幾百道菜都很牛逼,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他能記住的僅僅就那么一兩道菜,或者說,他只會因為這一兩道菜而記住你,不可能因為你幾百道菜而記住,因此,從這個道理上來說,你哪怕只有一道菜能打動消費者,也就足夠了,然后需要做的是,無限的去擴大喜歡這道菜,會被這道菜吸引的目標消費群。
當然,客觀來說,周總不愧是專業廚師出生,他們家的酸菜魚味道真是不錯,湯底確實喝起來很舒服,不管從整體的產品戰略角度,還是從現場服務人員的有意思引導角度,這都是讓人值得佩服的事情,但今天我吃完以后,覺得還有兩個地方不夠完善,其一是魚的品種;其二是打底的配菜。
酸菜魚的配菜,不能有那種不容易入味兒的打底菜,比如萵筍片,如果僅僅只是簡單涮燙的話,萵筍片無法短時間入味兒,如果非要用,可以考慮切絲,或者事先用食鹽輕微的碼味兒(它可能又帶來一個耙軟無法撐盤子的后果),配菜不入味兒,會拉低消費感知,甚至影響整體評價:因為配菜不入味兒,而在消費者腦袋里留下這整道菜都不入味兒的錯誤印象。
自從九鍋一堂鎖定了自己的王牌產品以后,在菜品上開始瘋狂壓縮,菜單上的菜品越來越少,已經由以前的三十多個菜品,壓縮精簡到二十多個菜品,據說還要往下面精簡,集中所有精力,要讓自己的王牌菜品作為主角而無限拔高其吸引力,其他所有菜品都淪為配角,只能起一個搭配,讓產品不至于太單調的作用。
這可是周總花了大代價取回來的真經,而且他們是在本來生意很好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自我突破,那么對比起來,那些從最開始就想讓菜品越多越好,恨不得把全國各地的菜品全部擺出來賣,尤其是在開業以后生意稍微不好,就趕緊換菜單,家菜品的老板,想一想自己的行為,你不是在犯傻么?
繼江蘇十三香,湖北油燜大蝦,湖南口味蝦之后,第四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龍蝦味型,純正的川派麻辣味道,曾經專屬于成都豪蝦傳龍蝦館,他們借這個味道成功撬開成都的龍蝦消費市場,引出四川吃龍蝦的熱潮;現在創始人面向全國推廣四川鹵煮味道,爭取讓全國喜愛龍蝦的消費者,品嘗到地道四川風味的麻辣小龍蝦!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