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非碼創始人Derrick:餐飲門店越智能、生意越好做背后的邏輯

    溫馨提示:本文約4673字,燒腦時間16分鐘,筷玩思維記者張家銘發于北京。

    2017年初,以微信為載體的小程序首次上線,繼微信之后,同年10月,支付寶也推出了自家的小程序入口。雖然不久前百度也入局了小程序之爭,但早在微信剛發布小程序時,業內就有人預測,小程序的到來將為傳統SaaS服務商增加更多玩法,此舉也意味著更輕量、更智能化的經營時代的來臨。

    小程序對商業意味著什么呢?以餐飲業為例,借助小程序,商家便可以在支付、社交APP端開啟屬于自己的線上商城入口。在小程序中,還實現了外賣、電商、預訂、營銷、支付等功能,換句話說,小程序集合了APP、外賣平臺、電商平臺、SaaS服務等多方集群功能。

    和過去SaaS服務商面臨的局面一樣,行業一旦意識到了小程序玩法的無限可能,無數新的服務商就會接連而出。

    基于當下餐企還需結合服務商才可以打開智能化的大門,也導致了餐企對業內眾多服務商的選擇無從下手,不止外賣陣營的選擇和諸多眼花繚亂傳統SaaS服務商之間存在數據不通。即使是小程序,暫且不談百度,光是微信和支付寶之間本就是對立的陣營,從市場去看,如何打通全平臺、全渠道且將商家的需求一站式搞定,是餐企對服務商的現實考量。

    另一方面,餐企為何非得和服務商搭上橋?是否當下的經營流程非智能化不可?服務商背后的數據閉環到底有什么用?

    帶著上述這些問題,筷玩思維(ID:kwthink與非碼智能門店操作平臺的創始人兼CEO Derrick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為餐企提供解決方案:知道顧客在哪里,比知道顧客是誰更重要

    服務商要為餐企賦能,還得非常熟悉當下和過去的消費場景有何異同點。

    我們看到,近些年來,消費者與餐企之間的關系早已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說在用戶畫像流行的一段時間里,公開渠道經常會看到一些品牌寫著:我們的定位是28到35歲的中產階級或者某年齡段的白領女性等等,但是也有些商家發現,定位消費群體的廣告一旦打出去了,反而會引起定位之外顧客的不適。

    另一方面, 就好比一家定位年輕人的火鍋店,難道有一群中年人來消費,店家就不高興了嗎?正確的思考是:對于餐企來說,顧客的付費能力才是唯一的定位。而在顧客看來,吃飯是一件私密的事兒,他們更在意的是價格、產品、服務等方面。

    從市場去看,在外婆家、西貝等不同品類的品牌中,都可見從老年人到中年人再到年輕人和小孩,都是此類品牌方的目標客群。

    由此看來,好的餐企不需要問我的顧客是誰,而要問“我的顧客在哪里。精準涵蓋了整個客戶群體,餐企才有更多的無限可能。

    但是,面對顧客在哪里這個問題,過去單純線下時比較好辦,但在如今,顧客早已是無處不在,比如說他們可能在家里、在辦公室,此類為外賣、電商、到店消費者。而還有一類消費者喜歡到店消費,此時的線上預訂、各大APP的營銷引流或者活動就是關鍵了。

    在消費者遍布線上和線下的當下,信息化服務商就支撐了餐企和消費者之間所有未知的連接渠道。

    換句話說,在當下全面開放的時代,消費者與餐企之間的連接已經從單純用眼睛看、用大腦記憶,改為用手機+多樣化的APP來決定去哪兒消費了。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幾乎不知道自己下一餐可能會去哪個餐廳消費。

    消費者的行為逐漸變得不可預測,餐企不知道顧客將從哪兒來,服務商也不知道,所以此時有一套能涵蓋所有消費者來源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就很重要了。

    非碼科技創始人兼CEO Derrick指出,平臺化是智能門店操作系統的入門門檻之一,非碼通過自主研發的i應用小程序做到了幫餐企在微信上開店,以消費體驗為中心,用一整套智能門店解決方案,真正全面打通了門店線上線下的業務實現了一體化經營管理,同時更是從卡券、外賣、拼團、自助點單、小程序、收銀等多個方面的服務為細分入口給合作方賦能。

    談及非碼智能門店操作平臺的核心優勢,Derrick提出,智能化是非碼的一個標簽,無論是門店運營、管理、服務、營銷等方面,非碼都已經做到了滿足合作方用一個手機來管理門店所有業務。而對于消費者在哪兒的這個問題,Derrick幾乎很少思考,因為在所有餐企和消費者流通的相關渠道上,非碼都可為之搭橋。

    ?在非標行業,能看穿合作方需求背后的真偽屬性,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全套解決方案

    我們都知道,餐飲業從來都是一個非標行業,不止不同品類、不同品牌經營者的信息化需求不一,就連同一品牌的不同經營者都能提出各式各樣的需求。服務商想要為餐企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早期時必定會遇到一些需要磨合的問題,這就考驗到了服務商對餐企個性化需求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在與筷玩思維的深度訪談中,Derrick指出,對客戶需求的滿足是服務商的基本職責,不過,在滿足需求的同時,還得先分析出客戶提出的需求是切實需求還是偽需求。

    那么,什么是偽需求?什么是切實需求?服務商應該怎么判定這些需求的屬性?

    打個比方,在門店的經營中,早期時餐企對服務商的要求多為數據管理,繼而到聚合收銀端口,最后是近期的外賣服務等等。

    通過訂單數據和消費行為的打通,就能找到消費者的需求。需求是什么?需求就是消費者行為背后的思考,基于此,服務商和餐企都可以從中推算得出消費場景做到全平臺覆蓋的重要性,畢竟不知道顧客在哪里沒關系,面面俱到即可。

    不過,全平臺打通僅僅是服務商的基建而已,在實際經營中,生意難免大起大落,商家雖然每天死守陣地,但身在局中,難免為困局所惑。

    比如說,當一家店生意不佳時,商家有幾條路可以走,要么迭代產品策略、要么升級食材品質,或者加大力度做營銷引流到線下,又亦或者是打廣告寫推文等,不過,這幾條路改良的尺度較大且見效慢,不確定性也挺多。這時候,商家難免病急亂投醫,大多商家更傾向于簡單粗暴的打法,于是一大波外賣紅包就直接在消費者的666聲中走起。

    非碼接到餐企此類迫切需求的時候,由于內部團隊有部分成員來自于餐飲業的前經營者,較為熟悉餐飲業的業務,更有大數據的分析專家等等,在對接中,非碼也傾向于用同商圈、同品類品牌的經營實況來分析餐企的實際痛點(商家遇到什么問題,該如何解決

    基于數據分析和人工操作加上內部系統的賦能,非碼可以判斷出此類餐企應該如何渡過難關,是調整產品策略還是調整價格或者用紅包來激發消費需求等等,非碼真正做到了直奔需求痛點,而不是一味地迎合餐企的偽需求。

    Derrick指出,非碼非常熱衷于擁抱變化和不確定性,但也只有能分析出餐企提出的新需求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做好判斷才能真正做到為餐企助力。

    比如說早期時,某品牌的單品促銷可以通過先定高價再用大額紅包來引發顧客下單,但在當下,顧客對于一份菜品的價格應該怎么定,它可能比商家更懂,這時候如果再玩折扣或大額紅包實則毫無用處,否則當下的外賣代運營公司就沒事兒干了,一味滿減即可,這并不是經營者的最終需求。

    ?繼全家、麥當勞、星巴克后,非碼即將針對中型餐企推出標準化SaaS服務

    對餐企而言,數據是服務商手里握著的的利劍,它之所以有用還是因為它能閉環。不過,數據的價值不僅只是數據本身而已,更重要的還看使用者對數據的分析和結論指引。

    打個比方,通過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某產品的地域市場價格區間,假設它的數值為16到20元,那么從數據背后,我們就能看出此數據代表了市場的需求可能是消費者愿意付出16到20元來購買此菜品,而偽需求就是某些商家看了數據后,就誤以為只要低于16元就能搞定整個市場或者高于20元就能做到消費升級。

    再進一步思考,我們舉個打仗的例子就明白了,在戰場上,數據的源頭來自于探路的情報兵,數據的應用和匯報就等同于情報兵將敵情(數據報告給將軍,然后將軍和軍師再根據得來的實際情報數據來決定這場仗應該怎么打。但是,如果手握數據有用的話,情報兵探子早就統領世界了。

    筷玩思維認為,對于餐企來說,服務商的意義就等同于數據的獲取、產生者探子,再加上數據分析、應用將軍+軍師相結合。所以,這場商業的戰斗能不能勝利,還考驗到了服務商對數據的分析和運營能力如何更好的賦能餐企并回饋服務商自身

    從非碼的發展歷程看,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企業,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服務商剛進入行業時,基本都從小品牌小門店的案例一步步積累做起,而非碼不同,它基于自身技術的底氣將首家客戶瞄準了全家便利店。

    2013年左右,行業內的便利店大多還處于用現金或刷卡收款的經營模式。而非碼在與全家便利店談整體解決方案的時候,就已經打通了線上支付寶、銀聯等渠道實現了聚合支付方式。

    但僅僅解決了支付對于全家便利店此類客戶來說還遠遠不夠,支付只不過是一個消費入口而已,所以,非碼在支付入口的周邊功能,還加入了自動記錄交易金額、自動完成對賬等操作,再加上非碼后臺還對卡券渠道做到了統一數據管理和一鍵核銷,系統的完善和前瞻性讓非碼簽下了全家便利店的訂單。

    搞定了全家便利店后,非碼就開始打通全區域的品牌便利店,如快客、喜士多、Today等品牌,而對于連鎖品牌來說,一簽訂第一家的協議便是全品牌的事兒。再到餐飲、零售渠道,繼全家便利店之后,麥當勞、星巴克、賽百味、來伊份等品牌也接連成為非碼的客戶。

    不過,信息化服務商包括智能化屬性的非碼科技等,它們要做的事兒,不應該僅僅是契合品牌經營解決方案而已,服務商還應該要重置品牌的經營模式,創造小驚喜。在餐飲品牌的合作中,老鄉雞的業務增長就是一個好例子。

    2017年之前,餐飲業的外賣模式一般還為電話訂餐再加上第三方平臺自動接單,而非碼科技則是幫助老鄉雞在微信上直接打開了外賣的新渠道,這一轉變讓消費者在老鄉雞的微信公眾號上就可以直接完成點餐、支付等行為,基于微信龐大的社交圈,短短半年間老鄉雞的銷售額直接增長了1.24億元。

    在當下,雖然多數餐企早就實現了公眾號點餐的消費場景,但非碼i應用小程序的接入還滿足了餐企在微信上開店的需求,與此同時,支付寶小程序端非碼科技也早已打通。

    目前,非碼已經做到了90000+品牌門店覆蓋,月均交易筆數達到了1.5億,月均交易額40億元,外賣訂單量達到了月均3300萬,KA方面服務了麥當勞、星巴克、全家便利店、真功夫、賽百味、COCO都可等130個品牌。不過,對于餐飲業4萬億的行業規模來說,真正大體量的源頭除了連鎖餐企,更多的還有行業中長尾的腰部及以下客戶。

    筷玩思維認為,餐企智能化必定是行業未來的大勢所在,而餐飲業里頭部、腰部品牌畢竟數量有限,百萬量級的中小長尾餐企才是重頭戲。在新零售和新餐飲大行其道的當下,得數量龐大的中小長尾餐企得天下,只有中小餐企集體新餐飲化或者智慧化,整個餐飲行業的整體升級和迭代才不是一句空話。

    對此觀點,非碼也與筷玩思維達成了共識。基于與行業內數百頭部客戶的合作基礎上,非碼也將推出針對中型餐企的標準化SaaS系統,基于此前服務頭部客戶、腰部餐企的整體解決方案,此后也會對中型連鎖餐企開放。

    頭部、腰部餐企更看重的是服務商系統的成熟程度和方案的迭代速度等等,在非標餐飲業中,中小餐企想必也會有一定的個性化需求,除了擁抱變化、解決需求外,更重要的還看非碼對新需求的判斷和解決能力。不過,與其它服務商不同的是,非碼是從頭部客戶走向中長尾,其系統的穩定性和前瞻性必定有一定的優勢。

    ?結語

    對于零售端智能化的賦能,非碼打出的標簽是:門店越智能,生意越好做。對比行業經營的發展歷程,我們能看出當下多數餐飲品牌都在發力智能化、信息化、平臺化、新商業化等等,表面上各不相同,實則都同樣是服務商和餐企對數據的應用和閉環并賦能自身罷了。

    但也有部分經營者有過困惑,為什么過去不需要服務商、不需要數據閉環,甚至也不需要SaaS系統?為什么當下的行業發展都非要講智能化、信息化不可?

    難道現在的商業模式無法做到互聯網化、無法做到數據賦能就必敗無疑?我們的回答為:是的。

    因為當下的新商業、新經營方式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某一個環節或者流程的重塑,從根源看,它是從支付、營銷、經營、管理、包括消費者這一整個消費系統的全新變革,而服務商正好在其中扮演了變革的解決方案。

    有了服務商、有了信息化,才有了新商業的呈現,再到當下也可以看出,品牌方與服務商攜手共進已經是一個行業的入門門檻了。由此看來,智能化的無限可能,入口是企業端,而服務商則是這一切最基本的框架。

    2019年筷玩思維繼續全面發力線下活動,30+城市場次單場500+餐飲老板線下標桿峰會成都站(4月1日/7月24日)、杭州站(5月15日)、武漢站(6月19日)、北京站(6月26日)、重慶站(9月11日)、長沙站(9月14日)、上海站(10月30日)已于2018年圓滿落幕。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查看筷玩思維2019年系列餐飲峰會詳細招商方案!

    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武漢、廣州、南京、重慶、合肥、青島、天津、無錫、福州、濟南、哈爾濱、寧波、長沙、大連、石家莊、西安、深圳、廈門、海口、蘭州、蘇州、鄭州、南寧、昆明、港澳臺……主力熱點餐飲聚集區筷玩思維無死角覆蓋,盟友軍團基本集結完畢…上戰場、打勝仗,還得靠盟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6846.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15日 10:30
    下一篇 2019年3月15日 14: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