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來買單”!
也許現階段打敗餐飲人的不一定是對手,而是一個過路人。
當快消、美妝、互聯網紛紛牽手跨界餐飲,在環境的巨變下,餐飲面臨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產業鏈上競爭,而是來自企業跨界的斗爭。
馬云說: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
商場如戰場,有人歡喜就有人憂,跨界的“新餐飲人”也有的風光無限,有的黯淡收場。
敗北的跨界“新餐飲人”死在哪里?
企業跨界餐飲盤點(部分企業,排名不分先后)
大牌企業紛紛向餐飲伸出橄欖枝,面臨同行的競爭壓力與外行的跨界,加劇著餐飲的競爭。
跨界失敗盤點
不管是為了流量而跨界,轉型而跨界,還是為了打劫利潤而跨界,分羹餐飲行業,不一定都能獲取成功,原因似乎顯而易見。
1、產品、管理跟不上
韓國依戀跨界餐飲,選址頗為大氣,租下上海人場4層商場,放入人氣頗旺快的時尚品牌SPAO、精品咖啡店CafeLugo、精致美國牛排自助餐廳Ashley三個品牌,后還開出自然別谷的韓式自助餐。
這幾個品牌紅極一時,精品咖啡店還快速放出加盟,但產品卻是品牌的短板,難以復制且口味一般,難以形成復購。
快速加盟,管理卻跟不上
起初借助韓劇的風口,快速占領餐飲市場,前期跨界似乎是成功的,最后失去復購理由,只能喪著臉退出餐飲市場。
2、難以跳脫奢侈品的經營模式
LV、Prada、愛馬仕、阿瑪尼、香奈兒紛紛跨界涉足食品餐飲行業,就連奔馳也開出餐廳。
奢侈品餐廳剛開,的確名氣大過于美食,賺足了眼球。
奢侈品扎推開餐廳
以GUCCI染指餐飲為例,實際一頓價格并不親民,中午人均150元,晚上人均可達到300元,但換算下來,一個包包卻能在餐廳吃上一個月的飯,更像是在販賣“生活方式”。
奢侈品行業轉戰餐飲,產品無功無過,但記憶度不高是短板,再加上運營思維難以跳脫奢侈品經營模式,販賣生活的方式卻離不開“奢侈”,客流基本趨于平緩。
運營思維難以跳脫奢侈品經營模式
那些跨界成功的“新餐飲人”都做對了什么?
1、家居+餐飲——營造生活方式
宜家向來都內被跨界餐飲的“黑馬”,起初為了延長顧客在店內停留的時間而創辦的餐廳,卻沒想到餐飲成為宜家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宜家2016年餐飲營收18億(2017年數據暫未公開)
產品雖說除了各種肉丸以外,創新很少,但價格足夠親民,依托背后強大的供應鏈與運營管理的支撐,營造舒適生活氛圍,更貼近品牌理念。
跨界的背后需要供應鏈與運營管理的支撐
無印良品跨界餐飲,其目并不是簡單的進軍餐飲市場,而是希望通過跨界將品牌傳播的文化和簡約的生活方式傳遞給顧客,讓顧客從購買行為轉變為價值觀認同。
購買行為轉化為價值認同
2、互聯網跨界+餐飲——收割大波的關注與熱點
網易:喪茶、易間咖啡店
餓了么:愛無能小館快閃門店
知乎:知食堂快閃門店
摩拜:聯合wagas、小楊生煎主題店
快閃店收割大波的關注與熱點
與其他行業跨界餐飲不同,互聯網選擇快閃店、聯合餐飲的方式,利用互聯網的營銷思維做餐飲,短期快速引爆品牌。
雖說相比傳統餐飲的可維持,互聯網跨界更考慮貼近消費者,達到快速消費的目的,且快速讓品牌得到曝光與關注。
跨界餐飲給餐廳的啟示
雖說眾多行業紛紛牽手跨界餐飲,其實失敗與成功并存。
失敗或許是經營思維沒有跳轉,再或者快速占領市場擴店,而品牌管理卻跟不上……每一環節都會成為跨界失敗的導火索。
但不得不說,企業跨界餐飲似乎比傳統餐飲更會玩,依托跨界基因,借助他人特長,彌補品牌短板,得到更大突破,訴求在于“1+1>2”。
好的跨界是放大優勢,是疊加,傳統餐飲又將如何面對?
1、借鑒快時尚打法,占領餐飲市場
快時尚低價享受高品質、快速的更新迭代。快時尚經營模式與餐飲經營模式,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十分相似的。
上新也就兩個月的新款,轉眼間變成舊款并大折促銷,快速更新刺激重復購買。但餐飲往往創新不足,失去復購理由。
快時尚的更新速度快
快時尚跨界與傳統餐飲不同是后端依靠強大的供應鏈支持,能夠快速產品更替,刺激消費新鮮感。
對于傳統餐飲來說,掌握餐廳后端供應鏈是重中之重,不斷創新刺激的消費需求,直白來說,用產品說話,讓消費者離不開你。
2、氛圍營造,打造消費場景
利用奢侈品的玩法來做餐飲,相信大多數消費者不會買單,學習其營造某種生活態度的方法,卻值得借鑒。
雖然買不起“Prada、LV、CHANEL……”,但我到他們的餐廳吃飯,依然要比到專賣店買一個包包、鞋子要親民的多,在這里,享受到“奢侈”體面的生活方式。
買不起奢侈品,卻能買這種生活方式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消費場景多元化,外賣、新零售的分食,傳統餐飲面臨的問題是:既然一個外賣、逛個超市就能解決吃飯問題,為什么要去餐廳里吃呢?
傳統經營是“賣飯”思維,而奢侈品跨界餐飲是以販賣生活方式。
就好比,今天坐在星巴克喝咖啡,不是單純的解決口渴問題,而是享受星巴克賦予“第三空間”的生活方式。
第三空間的生活方式
拋開傳統賣飯思維,尋找品牌品牌調性、靈魂,打造某種生活方式,產生與消費者的連接,營造某種氛圍,打造屬于品牌消費場景。
3、打破傳統營銷思維
當騰訊、百度、華為等世界500強出來的人帶著跨界基因轉戰餐飲市場,當西少爺肉夾饃、喜茶、奈雪の茶等品牌快速拿到資本開拓餐飲發展。
傳統餐飲人開始慌亂陣腳,兢兢業業經營餐飲,卻不及跨界餐飲人能夠快速取得成功。
產品為核心的傳統思維固化,實際沒有錯誤,但餐廳經營思維不是“廚師思維”,需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連鎖餐飲要有“老板的經營思維”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首先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創新才永無止境,借鑒互聯網思維,站在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品牌才能經久不衰。
小結:
餐飲市場的巨輪中,不管是傳統餐飲還是跨界餐飲,競爭的洗牌加速品牌的迭代與淘汰。
傳統思維的餐飲人如果還是站在“原地”思考問題,終有一天,會被跨界餐飲所淘汰。傳統餐飲其實需要融入更多新鮮元素,而不是一成不變。
本文由胡茵煐原創并授權發布
▼
胡茵煐,眾郝創意咨詢 ChongHowe 副總經理,中國首批餐飲O2O理論實踐者,專注餐飲全案營銷,多年餐飲線上線下營銷經驗,曾服務西貝莜面村、新加坡同樂餐飲集團、四川吳銘餐飲集團、耶里夏麗餐飲集團、湖南食在不一樣、陳記順和、潮牛海記、九龍珠餐飲、伊佳林開心夢工場等品牌。(微信公眾號<眾郝創意咨詢:ichonghowe>)
* 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系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點下圖看往期精選文章
▼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