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米登燕,從未想過有一天“水果先生”會以“星巴克”為參照物。那時的他,只想在水吧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4年后,主導了3次模式創新的米登燕,開始對“中國的星巴克”的頭銜有了念想。他毫不避諱地說:“死也要死在成為‘星巴克’的路上。”
(06期)
在北京遠洋大廈寫字樓一層,只有兩家休閑餐吧。左側拐角是“星巴克”,右側則是“水果先生”。與“星巴克”濃重的商務氣質完全不同的是,“水果先生”以木質田園風格呈現了另一種清新調調。
身穿企業文化衫的米登燕,坐在餐廳的一角,不時觀察著對面“星巴克”的客流變化。他告訴紅餐網(微信號:ygcywzz)記者,2009年創建“水果先生”之初,他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將競爭對手定標于“星巴克”。那時的他,還奔赴在全國各地考察“水吧”市場。
▲“水果先生”米登燕
過去4年,“水果先生”經歷了三次重大轉型。從面積不及30平米的“水吧”模式,到現在以“鮮榨果汁“為基調的休閑餐吧,每一次轉型都有“星巴克”的影子。
如今,擁有33家直營店且80%開在寫字樓內的“水果先生”,無論是經營形式還是門店位置,都離“星巴克”更進了一步。
“當我定標它的時候,我就想成為它。我常說,死也要死在成為‘星巴克’的路上。”
然而,米登燕研究“星巴克”并不是想要復制它,而是試圖沿著巨人的發展軌跡,想要找到一條“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存之路。
從企業高管到水吧老板
來京之前,米登燕是湖北老家的一名小學教師。工作3年的他,決定在2001年辭掉這份“沒意思”的工作,加入北漂大軍。
創建“水果先生”之前,他一直是“混”金融圈的。最后一份工作是一家PE公司的高管,主要負責快消領域的投資。5年的投資經歷,使得他對一些連鎖企業的高速擴張深有體會。這也讓他動了創業的念頭。
▲米登燕選擇2009年創業,正是看中“水吧”市場火熱
2008年,國內的水吧市場還是一片”奶茶“當道的格局。有一次,米登燕去韓國出差,無意中在機場看到了一家賣“鮮榨果汁”的水吧小店。
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心想:“喝奶茶多不讓人放心啊,開這么個小店挺好的,用新鮮水果榨出的健康飲品,肯定受歡迎。”
回國后,這個想法一直在他腦海中打磨,次年他便付之行動。
從離開職場創業的那一刻起,米登燕就設定好了“水果先生”的基調:一個賣健康“鮮榨果汁”的水吧,并在短期內迅速擴張。
第一年,“水果先生”就開了12家門店。但并不賺錢。這讓米登燕百思不得其解。
產品是精選優質的,選址也都在早晚客流超過3000的Shopping mall里。這對完全依靠人流量盈利的水吧模式而言,應該是“穩賺不賠”才對。“為什么會不賺錢,是不是我們的模式有問題?”
在對比了多家競爭對手的營業情況后,米登燕終于找到了癥結所在。
▲“水果先生”第一代水吧門店
“水吧的特性是面積小、單價低、用戶忠誠度低。這使得它與“水果先生”的氣質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
例如,一般水吧的定價在8-9元,而“水果先生”的均價卻在22元左右,消費者很難接受。再比如,流動人群點飲品大多是為了解渴,這對水吧的制作要求就是要快。
米登燕曾算過一家競爭對手制作一杯特調飲品的時間,大約在30秒。而“水果先生”從清洗水果、切水果到最后出品需要5分鐘。
“客人是不會等你的,所以不管從產品到模式,水果先生完全不匹配。”
除此之外,米登燕還面臨一個嚴峻形勢:市場上后起的一批“鮮榨果汁”店鋪,同質化非常嚴重。這對于消費者沒有無任何差異化可言。
因此,“水果先生”不得不面臨第一次轉型。
為了生存,大做“加法”
在謀求出路的過程中,米登燕不斷做自我剖析:”我們的產品有兩個特質:一是健康,二是品質。那我們能不能效仿”星巴克“,提供一種‘鮮榨果汁’文化的休閑空間呢?“
于是,2013年1月,“水果先生”嘗試在北京民生大廈和雙子座大廈,開了兩家寫字樓店面,面積在70-120平米不等。
“星巴克”是很多企業家欽佩的企業,馬云曾這樣評價它:“星巴克”在我看來,帶來了無數的熱愛,很多關心,一種交流,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革。尤其是在中國。
米登燕當年的效仿,也是這種對生活方式的變革。但遺憾的是,他僅淺顯地停留在了形式上。而這種形似但不神似的結果,必然是繼續虧損。
▲民生店首次嘗試寫字樓店面
內心焦慮的米登燕,為了讓店面活下去,他做了一個如今看來十分愚蠢的決定——給產品做加法。
“我們賣過珍珠奶茶、滿記甜品、干堅果、中秋禮品、早餐、水果冰淇淋等等,最高峰的時候有13類產品線。”
做完加法后,“水果先生”有2/5的店鋪掙錢,1/5保本,還有2/5賠錢;綜合起來就是:仍在“保本線”上徘徊。
米登燕發現這不是路啊,怎么辦呢,于是他又一次將目光對準了“星巴克”。
在分析“星巴克”產品時,米登燕發現,星巴克的產品非常單一,除了一些甜點和沙拉外,都是以咖啡為基底的極簡產品。
“我當時就想,為什么他們會上這些副食呢?后來發現,這些輔助產品都是與咖啡相匹配的。”米登燕漸漸明白,“星巴克”所有的設計都是以咖啡為核心的。“星巴克”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顧客提供一種享受咖啡的氛圍。
▲巔峰時期“水果先生”曾有13類產品線
“‘那‘水果先生’提供了什么呢? 我們好像什么也沒提供,又好像什么都在提供,13個產品的加分完全模糊了我們是干什么的。”
創業之初,米登燕僅僅是想提供一杯好喝的鮮榨果汁,一種健康品質的生活方式。但為了讓這些店面活下去,他跑偏了。
時隔4年,早已走出創業初期迷茫的米登燕,回憶當時的“加法”,形容那是一個“坑”。
“現在想想,當時做‘加法’是很愚蠢的,這是對商業模式認識不清晰的做法。這是一坑,一個很多創業初期的人會掉進去的坑。誰都沒有壯士斷腕的魄力,那時候的我也沒有。”米登燕對紅餐網(微信號:ygcywzz)記者說。
重塑品牌,再做“減法”
“求溫飽”的加法不是長久之計。面對經營上毫無起色的局面,米登燕決定“壯士斷腕”。
“做減法其實很痛苦,減掉一些邊緣產品還好,當減掉核心產品時,團隊是很抵觸的。”米登燕口中的核心產品,一個是寫字樓門店的早餐,另一個則是包裝精美的干堅果。
▲被下架的干堅果占年銷售總額的10%
在2014年9月徹底下架早餐之前,民生店日均營收在5000元左右,其中早餐占到1/3。
當時民生店僅是微利,如果減掉早餐就相當于賠錢了。因此,團隊給米登燕施加了很大的阻力。
“干堅果”的情況更是嚴峻。當時干堅果的年銷售額占總額的10%,且純利潤過百萬。米登燕形容,這是一個最難做的決定。
“我跟團隊說,賣干堅果不是這種賣法,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當我們在顧客心中建立“水果先生=鮮榨果汁=健康品質生活方式”的時候,再上這些健康屬性的產品,就順理成章了。”
苦口婆心地勸說,終于換得團隊的同意。兩件利潤尚佳的核心產品先后下架。
▲如今干堅果更多已“堅果酸奶”的形式出現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原本每日營收在5000元左右的民生店,在早餐下架之后,營業額不降反升,次月達6000元/天。
“我們驚呆了,為什么會這樣?”至今仍無明確答案的米登燕,用“很多因素集體爆發”來解釋。但當時,這個市場反饋,毫無疑問地堅定了他聚焦“鮮榨果汁”的想法。
隨后2年,他陸續關掉了9家賠錢及保本的店鋪,只保留了3家盈利較好的水吧店面。之后新增的店面,皆以餐飲休閑吧的形式呈現。
聚焦白領,推出鮮果輕食
店面進入寫字樓后,用戶定位就十分很明確了——中產階級和白領。
在運營的過程中,“上一些吃的”成了不少顧客的午餐需求。于是,米登燕學著“星巴克”提供一些小西點。
▲目前“鮮果輕食”仍在不斷改良中
但一段時間后發現并不合適。“星巴克”是苦加甜,而他們是甜加甜,這樣會很膩。不久小西點就被下架了。
“邯鄲學步”行不通,只能靠自己創新了。米登燕又一次研究起了“星巴克”的產品。
“‘星巴克’的弱項在哪里?他的飲品無敵、環境無敵,但沙拉特別難吃。這是工業化的產品,無法進一步提升。于是,我們就針對沙拉,推出了‘鮮果輕食。’”
米登燕口中的“鮮果輕食”,是火龍果、牛油果、芒果等時令鮮果制成的沙拉,搭配一些少量面包而成。
“鮮果輕食”一經推出,便得到了良好的反饋。這主要歸功于它的口味。
▲米登燕團隊為找到口味甚佳的面包跑遍北京城
為了把味道做好,“水果先生”團隊把全北京叫得上名的烘焙面包,統統買回來測試。最終,他們找到一家口味甚好、價錢合理的臺灣企業達成合作。
“我們費這么大功夫尋找好味道,是因為‘鮮果輕食’為剛需。如果味道好,它的消費頻次會很高,這樣帶動果汁的消費頻次會更高。”
米登燕介紹說,市面上的輕食一般在40元左右,而“水果先生”一份包含蘆筍、培根、金槍魚等高品質食材的輕食,售價僅在30元左右。
米登燕要打造的,就是一種超出顧客預期的效果。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你買一份輕食,覺得價格好合適,然后再點一杯果汁;而不是“好貴啊”,然后轉身走了。”
▲“鮮果輕食”上市,市場反應非常好
事實證明,“鮮果輕食”的推出是成功的。目前遠洋大廈店每天能賣出150份,營業額占比22%。
而民生店自2015年4月上架后,日均營業額也從原來的6000元升至兩萬元。
擁抱時代,與“星巴克”共生共贏
“時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世界變化太快了,如果你還是很封閉自己,就真的OUT了。”
2015年以前,米登燕還是那個“陷在一個狹小格局里的人”。那時的他,尋求出路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對標一個企業,然后研究它,成為它。
而當“水果先生”想要快速擴張時,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局限。
“創業初期,我覺得活著比什么都重要。而當我活過味兒來的時候,我思考著如何給顧客提供一種價值。”
8年的不斷模仿與創新,“水果先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水果先生”即將推出的新一代餐廳更具設計感
“我一直認為‘水果先生’創造了一個新市場。它看似與‘星巴克’競爭,實際上是共生共贏的關系。假如你今天想換換口味不喝咖啡,那可以選擇同樣追求品質的‘水果先生’。”
如今,這個想成為“中國星巴克”的企業,正在加快自己迭代的腳步。
自主研發物理冷壓榨汁機,與十一個種植基地長期合作,組建自己的物流團隊、升級收銀系統分析消費數據,面向大客戶推出水果切片,籌備新一代門店……隨著米登燕格局的提升,“水果先生”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我希望自己是餐飲行業的長跑者,能帶著‘水果先生’跑過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米登燕說。
撰稿:紅餐網記者_周蕾
90后酸辣粉女王·王辣辣半夜蝦叫·鄭如師
餐飲瘋人院·孔令杰“鑫爐”董彪杰
油燜大蝦徐松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