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商場餐飲遭劫難,夾縫中難生存!

    筆者最近探訪了上海一家知名商場的知名連鎖餐飲店,周末中午的上桌率居然只有50%,晚上也只是剛好坐滿,相當于一天的翻臺率才1.5輪。

    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如何養得活一個企業?更不用提工作日了。

    服務、出品、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不差,為什么生意這么差?

    這樣的情況肯定不是個例,商場餐飲所遇的窘境與商場經營的好壞密切相關。一邊有商場在勢如破竹地開著,一邊有商場客流稀少、垂死掙扎,反差如此之大不得不引起餐飲人的重視。

    文丨胡茵煐

    凜冬將至

    商場餐飲之難

    1、商場現狀:布局過密,競爭被激化

    新開商場多

    據統計,2017年全國新開商場達504個,與年初擬開業的970個相比,遠遠未達標。與2016年相比雖增長8.17%,但增幅卻下降了約25%。

    上海2017年新開業商場34個,居全國城市排名之首。一公里一個小商圈,三公里一個大商圈,甚至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都建起了商場。

    2017年新開商場增幅下降

    開了這么多,都能活得好嗎?這種極度飽和的狀態只會激化各商業體之間的競爭。

    同質化嚴重

    以前商業體分布呈現長方形,消費者能連續逛一整條街;現如今,一個十字路口周圍都是商場,成圓形環繞,一邊還不只一家。

    各商場間的區分度并不高,你有服裝我也有,你有餐飲我也有,商場間的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

    一個商場能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沒必要再逛第二家,客流嚴重被稀釋。

    相互之間并沒有太大區別

    餐飲比例加重

    過去的商場內超市、服裝、日用品是標配,餐飲占比僅10%左右。受消費升級的影響,體驗式消費逐漸被提上日程,商場也看到了餐飲的聚客能力,紛紛增加餐飲配比。

    餐飲的配比也從原來的粗放發展到現在的精細化。甚至有的商場一改消費者舊有的認知,把餐飲的比重加大至50%以上,整個商場幾乎成了大型美食街。

    琳瑯滿目的餐飲店

    經營難度加大

    過去商場少,占據絕佳的地理位置,開一家火一家,根本不用花太多心思做經營。現在就不同了,商場多了,消費者更挑剔了,對經營管理的要求相應高很多。

    廣告投放也成為商場營銷的一部分,有的商場為了經營能投入上千萬做營銷,而有些只舍得投幾百萬甚至幾十萬,宣傳不到位怎么引流?

    部分商場看上去建好了,招商卻犯了難,開業幾個月,仍面臨大面積“空窗”,停車場到現在都不敢收費。

    甚至為了吸客想方設法引入能自帶客流的餐飲大牌,比如海底撈。

    招商遇阻

    為了讓海底撈入駐,不僅免房租,還包裝修,但像這樣能自帶客流的畢竟是少數。

    即便如此,就真能帶來客流了嗎?我看未必。這家爆滿,隔壁沒人的狀況比比皆是。

    2、餐飲現狀:開的多,關的也多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達3.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左右,2017年的餐飲業算是完美收官。

    但是,在這一漂亮的數據背后,有多少餐飲未能在這一年完成使命?

    2013-2017年餐飲增長狀況

    西貝麥香村項目叫停;全聚德的小鴨哥擁抱互聯網失敗;“大家樂”撤出華東市場;味千中國上半年凈利1.09億同比暴跌80.9%,關店13家;茶香書香全面閉店……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都遭遇了挫折,也進一步證明了餐飲競爭的慘烈之狀。

    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2017年全國一二線城市545家大型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共關店10087家品牌,餐飲關店數量占比最高,達36%;其中,近10%的商場餐飲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開關店占比相當

    即便名氣很大的品牌,平時的接單量也只有周末的兩成左右。餐廳看似開門營業,實際上大家都在虧。寫字樓周邊,依賴工作日的客流而活,周末大都歇業休息。

    現在餐飲同質化也極其嚴重,這家的火鍋跟那家的火鍋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整體的風格也相似。區別小了,消費者選擇你的幾率就降低了,客流再一次被稀釋。

    惡性競爭、抄襲等不斷充斥著餐飲業,餐廳的紅利期日益縮短,“三月死”現象普遍存在,這是餐飲業激烈的競爭格局所致。

    3、客流現狀:中老年人漸成商場主力軍

    如今的商場與餐飲已經相依為命,有客流則生,沒客流則死。那客流都去哪兒了?

    從空間上看,商場增多,客流被稀釋。總共就那么多人,商場卻越開越多,能不分流嗎?

    從時間上看,年輕人工作日沒空去商場,餐廳面臨著“服務員比客人多的窘境”;

    另一方面,學生也是一大群體,寒暑假時商場人流會多很多,一旦開學,人氣驟降。

    老齡化趨勢嚴重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據某商場市場部管理人員透漏,現在工作日逛商場的,五成以上的客群都是中老年人!

    國家衛計委預測,到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55億左右,約占總人口的17.8%,且隨著時間推移規模將持續擴大。

    中老年客群占比增多

    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也認為,除了年輕人和兒童,老年人是商場的第三人流發動機。

    一是中老年人休閑時間多,二是老齡化人口激增。中老年人逐漸成為商場工作日的主流人群,或許也正是商場餐飲人的機會。

    未來已來

    餐飲人該如何應對?

    ①看商場內部運營管理

    不僅是商場挑商家,商家也要挑選商場,內部管理運營很重要。有的商場因為招商壓力,只想著把店鋪填滿,不考慮店鋪配比。試想一下,假如一個商場里有兩家甚至三家賣湘菜的,難免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面。

    被戲稱“長宋御街”的上海長寧龍之夢,幾家餐廳的風格及其相似,都是桂滿隴式的意境風,假如你的餐廳也是如此風格,那就不用考慮了,再進去只是徒增煩惱。

    不一樣的品牌,似曾相識的意境

    ②弱化地理位置限制

    現在商場密度很大,商場與商場間的距離并沒有拉開,消費者除非有特定的需求,否則也不會放著就近三公里的商場不逛而選擇一個十公里的。

    另一方面,各種交通工具的普及也對地理位置降低了要求。過去商場距離較遠,交通工具有限,逛商場依賴汽車等較大型的交通工具。

    現在商場多了,共享自行車、電動車得到普及,去商場越來越便利,甚至“出門就是商場”,這就弱化了餐廳對商場地理位置的要求。

    便利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商場在選址時本身就會優先考慮交通便利的地方,只要商場的配套設施跟得上,就不怕沒人來。

    比如停車場、共享單車停放、新能源汽車供電等,餐廳選擇商場就可以放寬對地理位置的要求。

    小結:

    社會在變化,商場競爭激烈,餐飲也在所難免。你難做別人也難做,但依然有人能在競爭中找到機會,走適合自己的路線。

    當品牌紅利下跌,人口紅利客群突變,品牌也要做些調整來適應新商場格局。

    本文由胡茵煐原創并授權發布

    胡茵煐,眾郝創意咨詢 ChongHowe 副總經理,中國首批餐飲O2O理論實踐者,專注餐飲全案營銷,數十年餐飲線上線下營銷經驗,曾服務西貝莜面村、新加坡同樂餐飲集團、四川吳銘餐飲集團、耶里夏麗餐飲集團、湖南食在不一樣、陳記順和、潮牛海記、九龍珠餐飲、伊佳林開心夢工場等品牌。(微信公眾號<眾郝創意咨詢:ichonghowe>)

    * 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系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點下圖看往期精選文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500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30日 22:33
    下一篇 2018年1月30日 23: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