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賣掉同等餐廳一年的量,超市餐飲以低價入侵傳統餐飲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目前,外賣三巨頭對餐飲業的利潤收割已接近完成,互聯網早已不是威脅,而蟄伏了多時一直掌握著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坐收漁利。

    比如說超市。

    拿永輝超市來說,最近兩年在餐飲上的試水從來沒有停止過,繼麥子工坊、鮭魚工坊、盒牛工坊后,又開出波龍工坊,業績上也是可圈可點,其旗下的鮭魚工坊,日均銷售三十頭三文魚,三天便可賣掉同等面積日料店一年的三文魚。

    據《第三只眼看零售》報道,走訪的永輝第一家精標店數據顯示,餐飲面積占到了門店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永輝最新開出的“超級物種”,餐飲比例更是提高到了七成。

    就在前不久家裝超市居然之家,也高調宣布要利用現有的閑置面積做美食超市,1塊錢的地獄豬蹄、1塊錢的醬肘子、1塊錢的咖啡,價位比食堂還要便宜。

    除此之外,宜家家居僅靠餐飲一年下來就能賺上10個億,還有虎視眈眈的7-11,自從它出現以后對快餐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白領早餐、午餐市場被分食,而7-11的利潤高達60%以上,甩快餐企業幾條街。

    如果說前兩年,宜家家居的餐飲版塊還被當成神一樣膜拜的話,近兩年隨著越來越多的生鮮超市、家裝超市開始進軍餐飲行業,對全行業來說都是次不小的沖擊,他們不但財大氣粗,還有比傳統餐飲更有優勢。

    以下,我們以永輝超市為例,看看超市+餐飲的模式做餐飲會比傳統餐飲多了哪些優勢。

    1

    客源優勢:超市+餐廳相當于雙客流

    如果說能夠與火車站,汽車站,銀行的客流相媲美的恐怕就是超市了。

    在選址上超市搶占了客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段,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它擁有豐富的客群,天生就有客源優勢。

    而同樣,餐飲也是自帶流量的行業,而且餐廳和超市的顧客重合度還很高。

    如果能夠以超市+餐飲的形式結合,既有來超市里買東西的客流,也能截流住有想去餐廳里吃飯的客流,等于擁有的是雙客流。

    2

    采購優勢:超市采購價格只有餐廳的1/3

    在做海鮮的圈子里,有一個公認的事實:“往往做了很多年傳統餐飲的老板,卻做不過一個給連鎖海鮮館供應十幾年的供應商。”

    為什么?因為供應商們具有貨源優勢,一語道破了采購優勢才是食材型企業最大的競爭力。

    就拿永輝超市旗下的盒牛工坊來說,牛排一直是西餐館中才能吃到的食物,而且價位還不菲,由于盒牛工坊背后是永輝,多年來就深耕生鮮、農產品領域,別家的餐廳可能200g牛排就要150~250元的價格,而同等質量的牛排在盒牛工坊只需要70~100元/200g,拿什么去比?

    (同樣質量的牛排,盒牛工坊更具有價位優勢)

    鮭魚工坊也是一樣,我們以南京茂業店來舉列,是一家開放式日料小店,以三文魚為主線的體驗店,刺身價格一般在40~50元一盤左右,從魚腩到魚尾都有,而在一般的日料店你敢賣這么低嗎?那就賠死了。

    這才是這些超市+餐飲真正嚇人的地方,傳統的餐飲企業只有形成了規模以后才能在食材采購上擁有議價權,但與需求量龐大的超市來說,那點議價權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不但價位上沒有優勢,食材好壞上也是要被甩出幾條街去,超市+餐飲不怕賣不出去,即使賣不出去,還有超市幫著消耗呢,而餐廳要是剩下了,那可能只能自認倒霉了。

    3

    團隊優勢:零資金投入的合伙模式更先進

    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合適的人。

    雖然“工坊”系列與永輝超市共享供應鏈,借助其門店網絡進行擴張。但在團隊管理方面,卻采用了“內部合伙人”制度,自負盈虧。

    以鮭魚工坊來說,在鮭魚工坊的內部還實行了“零資金投入”的合伙人制度,他們會在團隊中進行篩選,允許有意合伙的員工參加內部競聘,經過考核之后就可以成為合伙人,只要鮭魚工坊盈利,他們就可以分走相應比例的利潤。”

    就拿泰禾廣場店來說,目前有三十名員工與六位合伙人,這種利潤分成的源動力足以帶動起鮭魚工坊的業績提升。

    此外,永輝超市的工坊系列也外聘了不少餐飲行業的經理人,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樣的團隊組合還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

    (來自大眾點評食客對鮭魚工坊的真實評價)

    4

    房租優勢:超市+餐廳抗風險能力更高

    一般來說,餐飲企業最長的租期就是10年,有些商超甚至要求餐飲企業3年就一簽合同,很多餐飲企業成本都沒來得及收回來,就被一腳踢出去了。

    被無良的房東攆走的餐飲企業比比皆是,但卻很少看到超市被房東攆出去。

    就拿永輝的工坊系列來說,雖然會根據經營空間的百分比計算,向永輝超市支付相應的租金,但卻不會遇到亂漲房租,拒租的情況發生。

    與餐飲企業相比,超市+餐飲的抗風險能力更高一些,在房租上更有優勢。

    5

    運營優勢:雙重管理更大地把控運營

    雖然餐飲是從超市中切割出來的一部分,財務獨立,經營獨立。

    但在運營上卻有最天然的運營優勢,一個餐廳只有一個餐飲企業對它負責,而在超市里,不但經營餐廳的人和團隊要對它負責,整個超市也要對它負責,這種雙重管理無疑更有優勢。

    此外,無論是麥子工坊,鮭魚工坊,盒牛工坊這些工坊系餐飲都選擇了大單品作為切入,從運營的角度來說也更好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超市開始搶做餐飲生意,但在嘉禾一品、小葉子等一些餐廳,不僅賣谷物、食材、花、有些餐廳連凈化器都開始賣了。

    無邊界競爭時代,不同業態之間的籬笆被打開之后,超市和餐飲這兩個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行業開始短兵相接,它們瞄準了同一塊市場蛋糕消費者的一日三餐。

    而超市顯然比傳統餐飲更具有天然的優勢,隨著永輝超市和一些家居超市在餐飲上的試水成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異業涌入餐飲行業,來切分餐飲市場,這場戰爭一觸即發。

    (本文作者王春玲,微信號canyinwang168,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410.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3日 20:16
    下一篇 2017年4月3日 21: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