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時報原創/大游
店內攬客,店外擺攤,
90%的食材來自湖南鄉村,
還把整個湘西寨子搬進店里——
這家餐廳靠著“土”,
在時尚之城深圳的近萬家餐廳中脫穎而出,
成了當地人氣NO.1。
這家店就是深圳的農耕記湖南土菜館。
農耕記到底有多火?
我想下面的圖更能直觀體現——
農耕記何以俘獲人心?
今天,【小時餐飲時報】帶您領略,
請跟我來——
土環境——
喚起深圳都市人的土情懷
“家鄉從未遠去,它一直在你身邊。”
這是一家能解湖南人鄉愁的餐廳——農耕記。
試想一下:
如果一個湖南人在千里之外的地方看到一個這樣的餐廳,是不是感到特別親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耕田而食,鑿井而飲。
這是農耕最樸素的生活,
農耕記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以“土”出名的農耕記,
主打湖南土菜。
在深圳成立20余家店
每家店的生意都很火爆。
設計越土,生意越好——
比如,把湖南寨子搬到了店里:
從門頭到環境,
都用湖南鄉村的特色裝修。
屋頂的茅草、墻邊的農具、
竹編的籃子、甚至連堆砌的石磚,
都是從湖南當地運過來的,
1:1還原湖南鄉村真實面貌。
每一家農耕記店內,
都彌漫著鄉村小院的氣息,
就連糊墻的泥巴都是從湖南運過來的。
懷舊復古的村落格局,
破敗粗糲的夯土墻,
1:1復制湖南鄉村風情,
一磚一瓦,一碗一盞都來自湖南。
就餐區的設計十分雅致有格調:
空間中的木桌、木椅、木制畫框,還有竹筒、竹席、竹制吊鄉土味十足。
為了更符合當下的消費審美,
燈籠并非是傳統的農村竹篾制品,
而是以纖細時尚的竹條重新演繹了空間浪漫的,
帶給顧客們更多品質化的感官享受。
土食材——
mini版湖南菜市場
有食材展示區的餐廳不少,但有著“mini版湖南菜市場”之稱的恐怕寥寥無幾——
從土雞蛋到臘肉,
從新鮮蔬菜到懷舊零食,
都是湖南大山里的“土味食材”。
籮筐一擺,
各類五顏六色的食材展示在顧客面前,
不僅賣飯,還能賣菜。
在農耕記,90%的食材都來自湖南鄉下,
真正做到食材土。
然而,
要完成這項工作任務是十分巨大的,
農耕記的團隊在湖南設立有收購點,
然后穿越近千里從湘西運到深圳,
真正實現“山里菜城里賣”。
店內還設置很多湖南小吃檔口,
顧客不僅可以堂食,還能打包帶走。
老板的朋友圈,
除了上山下海尋找好食材,
別無其他
老板馮國華,自封”首席產品官“,
工作就是天天上山下海尋找土食材。
看他的朋友圈,
會讓人誤以為是走街串巷的賣菜小販,
因為,
除了天天發他在各地巡游找食材的圖片,
別無其他。
▲本段圖片均來自農耕記創始人馮國華的朋友圈
土菜品——
不放味精的土做法,做出好味道
在農耕記,
如果說土環境和土食材將顧客吸引來,
那么,
土味道的湘菜則是承擔著留住顧客的重任。
農耕記在湘菜市場上做出細分,
回歸傳統,回歸本味,在食材上下功夫,
在湘菜市場上開創出“山里菜”的品類。
這樣新的定位也就變成農耕記是一家賣山里菜的湘菜館,
這樣可比簡單的湘菜館多了食材健康的保證。
為還原湘菜本味,
農耕記的所有大廚都是湖南人,
在制作方面,不添加味精,
就連食用油都是湖南運來的,
真正做到“土味道”。
不僅如此,
農耕記在餐單上采取末尾淘汰制,
每個季度將會有新的菜品出現,
而這些全都歸功于產品研發團隊每年都會去湖南鄉下挖掘好食材和好菜品。
土營銷——
敢花100萬請深圳人過湖南年
農耕記品牌創立之初的第一屆顧客,
就是在深圳打拼的湖南人。
而農耕記做的一切品牌營銷活動,
都是圍繞土味的鄉愁。
每年,
農耕記都會搶占臘八節這個時間點,
舉辦品牌答謝宴,
在深圳的農耕記顧客都可參加。
真正用心答謝顧客,
讓顧客參與其中,
打造品牌資產——
土頭碗、五園全雞等湖南人過年才吃的年菜,都會呈現;
小吃街、打糍粑、紅包樹等湖南過年玩的習俗,都會擺攤吸引顧客參與;
設置鐵粉獎,擺長龍宴,吃鄉下過年吃的宴席,顧客可以領紅包。
每年,
農耕記都會選擇臘八節這個節點做答謝營銷活動,也是深圳唯一一個敢于投入100萬請深圳人吃飯的餐飲企業。
截止到今年,
農耕記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答謝宴活動,
收獲了良好的口碑。
而帶給農耕記的,
是其在當地越來越強,
成為深圳餐飲業的老大。
最后——
作為湘菜界的杠把子,
從農田到餐桌,
把湘菜以最“土”、最接地氣的方式呈現給時尚年輕的深圳人,
與其說”土“,
不如說給深圳人民全新的體驗。
有一件重要的事給你說 這些天,你的微信“訂閱號消息”中, 微信推送不再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這可能讓你無法及時看到我們精心準備的每一篇內容。 我們都特別害怕和親愛的你失散, 所以,想拜托親愛的你—— 點開【小時餐飲時報】公眾號 點擊右上角將我們設為“星標” 看完文章在文尾處點亮“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