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2008年,大連人民對披薩的概念還停留在必勝客。
一個從比利時留學歸來的80后,卻瞄準了披薩市場,從一個15平米的外賣店起家,如今發展了近10個年頭,成功走出大連,在整個東北區域市場開出了70多家門店,立志要成為東北區域市場的披薩“一哥”。
這家披薩品牌就是101披薩。
留學回國,開15平米小店賺得第一桶金
在留學期間,101披薩的創始人郝喜盛曾在一個西餐廳打工,從前廳服務員做起,后來調到后廚工作,接觸到了西餐制作,在這一過程中,他對西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國后,郝喜盛看到了必勝客在大連的排隊盛況,而且價格相對比較高,所以他萌生了開一個平價披薩店的想法。
郝喜盛說:“其實,披薩在國外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產品,但是當時在大連,普通的工薪階層吃一頓披薩還是一件很洋氣、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創建一個價格平民的披薩品牌。”
很快,郝喜盛就在大連一所大學附近,找了一個只有15平米的鋪子,做起了披薩生意。而也正是靠著這個15平米的小店,郝喜盛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一年24萬的純利。
101披薩的創始人郝喜盛
四大核心策略,讓101披薩順利切入市場
1、定位學生客群
郝喜盛分析了大連的披薩消費者構成,他發現喜愛吃披薩的都是年輕人,而年輕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學,所以他把核心客群定位為大學生。
2、只做外賣和外帶
當時必勝客主要以堂食為主,但是在國外,做披薩最普遍、最流行的形式就是外賣店,而且投資相對較小,風險低,所以,郝喜盛選擇了一家15平米的小店,只做外賣和外帶。
3、使用新鮮面團現烤
郝喜盛是做產品出身,對產品品質要求比較高。除了食品用料要好之外,還要保證面餅必須要用新鮮的面團來現烤,所以,郝喜盛和妻子每天在凌晨三、四點就起床,開始準備一天要用的面團。
4、價格比必勝客低一半
當時的必勝客人均客單在60元左右,101披薩則把人均客單降低一半。
“其實披薩的毛利空間還是比較高,加上我們選擇的是大學生群體,所以就選擇了薄利多銷的策略。”
于是,101披薩一開業就引起了關注,很快門外就開始排起了長隊。
艱難轉型,母親賣掉房子支持其創業
1、從外帶店轉型為堂食店,賠了44萬
外賣店開了一年,郝喜盛拿著第一桶金,開始布局下一步。
“這種外帶的小店只能帶來利潤,但是很難去做品牌,所以我想還是要去做堂食店。”
于是,在2009年,郝喜盛做了一個關鍵性的決定,轉型做堂食店。
當時101披薩的堂食店選在了一個繁華商圈的二樓,而這一決定也為后來101披薩長達一年的虧損埋下了伏筆。
選址上的失誤,加上郝喜盛沒有做堂食店的經驗,導致101披薩第一家堂食店在一開業就遭遇了困境,當時門店每天營業額不到300塊。
2、兩點改變,營業額回暖
“那段時間,我和我媳婦每天看著門店里零星的幾個客人,都感覺自己被顧客拋棄了。”
但是,郝喜盛始終認為做堂食店的大方向是對的,問題是出現在具體的經營上,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但,當時門店已經持續虧損,算下來已經賠了44萬,讓郝喜盛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
這時,郝喜盛的母親做了一個決定,把家里的房子賣了支持他創業。
“當時心里壓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就在心里默默定了一個目標,先從日營業額1000元開始做起。”
于是,郝喜盛開始改變策略。
1)增加產品,但不能喧賓奪主
在做外帶店的時候,產品結構比較簡單,主要是幾款披薩加小食和飲料。而堂食店是完全不同的場景,顧客的需求會呈現出多樣化。
所以,郝喜盛認為要加產品。那么具體怎么加呢?
郝喜盛認為要選擇能與披薩相匹配的西餐產品,來增加產品的豐富度,但不能喧賓奪主。
所以,郝喜盛在菜單中增加了牛排和意大利面等產品,同時為了不搶披薩的風頭,郝喜盛在產品選擇上費盡了心思。
比如,他一共增加了四款牛排產品,其中一款是針對大眾消費,價格在40元左右,兩款屬于中間檔次的,還有一款是針對牛排愛好者的,價格相對較高。
2)重筑場景,留住顧客
加了產品之后,郝喜盛發現門店的生意并沒有明顯的好轉,因為很多顧客進店之后,還是只點披薩,不會點附屬產品。
郝喜盛又開始琢磨,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思來想去,他發現,原來店內的裝修太過于簡陋,留不住顧客。所以,他認為需要重新構筑堂食的消費場景,提高門店的用餐環境,把顧客留下來。
“當時這個決定引起了身邊很多人的反對,大家都覺得我肯定是瘋了,本來就持續虧損,還拿最后的錢來搞裝修,但是那個時候我很堅信自己的方向是對的,而且也沒有退路。”
幸運的是,裝修完重新開業之后,門店的營業額回暖,從最初的300塊,到500塊、700塊,再到突破1000塊……
郝喜盛慢慢實現了最初心中定下來的目標,到現在,這家店已經成長為101披薩所有門店中,營業額拔尖的店。
苦練內功,一年開出20多家店
在度過最艱難的時期之后,101披薩進入了平穩發展的時期,郝喜盛和團隊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并沒有急于去開店,而是選擇了做內功,直到2014年,101披薩才迎來了爆發點,一年就開出了20多家店。
研發重口味披薩
外國人喜歡吃原汁原味的食物,所以披薩的口味都比較清淡,而大連人喜歡吃一些復合口味的食物,加上101披薩定位年輕人,年輕人都喜歡吃重口味的東西。所以,考慮到這一點,郝喜盛對披薩口味進行了改良,研發出了獨特的醬料,偏咸偏辣成為101披薩口味的獨特記憶點。
制定標準,面團不超過8小時
一開始,101披薩能夠切入市場,靠的就是物美價廉。后來門店數不斷增加,在產品上,郝喜盛更是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標準。
比如,制作披薩的面團,郝喜盛要求當天的面團不得超過8小時,超過這一時間的必須廢棄。
“曾經有一些門店的店長為了節省成本而不執行標準,我們發現后第一次是采取罰款的措施,第二次還出現這種情況,就直接開除。”郝喜盛說。
花10萬引進新式烤爐,保證出品穩定
最初的時候,101披薩使用的還是傳統的柜式烤爐,對廚師的依賴性強,而且不易標準化,出品達不到統一。
不解決這一問題,門店很難實現連鎖化復制,所以,后來郝喜盛在資金并不充裕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花10萬塊錢,進口了履帶式的烤爐,來保證出品的穩定性。
店長做夠半年就可入股
在采訪的過程中,郝喜盛透露,目前在101披薩的門店里,有很多優質的員工是出自百勝集團,甚至是從競爭對手那兒跳槽過來的,并不是郝喜盛開出了很高的薪資,而是他們看重了在101披薩的發展前景。
101披薩團隊
在2008年,市面上還沒有股權激勵的做法,郝喜盛就已經有了讓員工入股的想法,隨著門店的擴張,這種股權的激勵政策開始逐步實行,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店長級別的只需要做夠半年就可以入股。
這種超前意識,讓101披薩吸納了一批優質人才,為后來的迅速擴張奠定基礎。
小記:
從探索期到爆發期,101披薩走過坑,踩過雷,還能活過10年,最重要的就是郝喜盛在關鍵的時期敢于做出決斷,在外帶店生意好的時候,沒有安于現狀,堅定要做堂食店;在做堂食店遭遇困境時,又能堅持大方向,沒有輕易放棄;在迎來爆發期的時候,他依然能夠堅守自我。
(本文作者王依,微信WYbeijing13,如對文章有探討,請加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