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平
最近看到一位餐飲人發朋友圈,由他創建的鮮榨果汁品牌進駐了三甲醫院,該醫院原來就有茶餐廳,從2016年起又陸續引入咖啡、果汁等餐飲品類。
休閑飲品似乎又找到了一條出路,但從實際的市場經營情況看,靠本能而非大腦去經營的現象依然很多。例如曾經最常見的街頭飲品之一——奶茶,如今的處境就比較尷尬:
市場沒有過去繁盛但門店依然眾多,利潤率不低卻得不到足夠重視,即使做到了同城店面超200家、全國超1000家的品牌,也依然像個“小生意”;一批批現象級老品牌輪番出現后又集體消失,即使同城已經有200多家店,也會短時間內關門到個位數……但又總有一個又一個爆品展示著這個市場的存在感。
奶茶店快速開店快速倒閉,成為過客
奶茶業是有點兒混亂、易被忽略的產業,給人一種總體格調不高的印象。店鋪基本都在商圈和學校周邊密集分布,門店不大,幾平米就可以開店。
在快速開店的同時也伴隨著快速倒閉,因為這家與那家區別不大,沒有品牌效應也沒有高回頭率。不論是超市里5元左右一杯的成品,或校園門口10元左右的調制品,味道沒有特色,隨時可以替換,沒有忠誠的顧客。
但并不等于說這樣的茶飲店是不賺錢的,事實上,用一位業內專業人士的話說:“賣水肯定要比賣飯掙錢”。
利潤高,是因為成本低。店面小,房租低;人工少,還不需要專業技師;還有就是原材料成本低,據業內的共識,市場價為6~12元一杯的奶茶,原材料成本大概1-2元,這樣的毛利率是做普通餐飲所不能達到的。
所以,低階階段的奶茶,加盟店很多,真正留在顧客印象中的品牌卻很少。誰還能記起10年、20年前喝過的奶茶的店名?實際上它們中也不乏曾經很火爆者。如創建于2003年的街客(上海避風塘茶樓旗下),在全國的加盟連鎖店達1200多家之多。在上海,街客也曾風靡一時,最高峰時店面達到220多家。
但現在到網絡平臺去搜索,只剩下屈指可數的門店被收錄。早在2011年,就有一位顧客留下了這樣的點評:曾幾何時,街客很火的,現在沒落了。但是還是有那么幾家堅挺的開著……
兩大弊端,讓傳統奶茶店快速消亡
同樣遭遇的不止一個街客,同樣曾經風靡滬上的茶風暴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茶風暴最高時全國開出1000多家店(含加盟店),僅上海就有150多家店。不過現在再到網絡生活平臺去搜索,上海門店只有不到20家收錄在內,但是,其中只有3家門店處于營業狀態中,其余均處于“歇業/關閉”狀態中。究傳統奶茶衰敗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有健康隱患,消費者不愿重復消費
奶茶雖然有個“奶”字,但實際上,從前的奶茶,無奶才是行業公開的秘密。顧名思義,正常的奶茶用茶葉包和鮮奶煮出來,但很多店面是不會這么做的,他們制作一杯奶茶很省事,奶茶粉/奶精加水、搖晃、裝杯,1分多鐘就制作完成,和自己在家沖包速溶咖啡或買盒裝奶茶區別不大。
而奶茶粉的配料表中其實沒有真正含“奶”,之所以有各種口味是因為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如果長期服用,對人們的身體甚至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給顧客普遍覺得奶茶廉價不高檔
奶茶里雖有一個茶字,但并不給人以茶的高貴感,顧客對奶茶店總有一種“檔次不高”的感覺,再加上很多店面很小,一般都是外帶,坐位很少或根本沒有。這種快餐式的特征影響了在大眾心目中所代表的階層。伴隨著消費升級,顧客拋棄傳統的這種“檔次不高”的奶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會玩兒的新興奶茶品牌并不愿突出自己的奶茶屬性,更愿意強調自己的“茶”元素,希望以此來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最流行的新品牌,具有7個特征
有目可睹的如喜茶,2011年在三線城市江門創立,如今已在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等地開了50多家門店,大部分為直營。喜茶在獲得市場美譽度的時候也收獲了資本的青睞,拿到了1個億的投資。
喜茶在茶飲/奶茶飲品業中都稱得上一種現象級存在:顧客排長隊;每天出杯量近2000杯;單店營業額超百萬/月,其中深圳排隊最火爆的海岸城店,面積90平米左右,月營業額150+萬;被媒體和朋友圈爭相“報道”……
出鏡率高不要緊,關鍵是“名利雙收”了,開店做生意,首先要的是盈利。
除了喜茶,T Plus、一芳、ORITEA樸茶等品牌都是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新茶飲品牌,口碑都很不錯,開店速度也比較快,都是新品牌代表。
與傳統老品牌相比,新品牌有以下特征:
1、品質:強調健康,強調自己的原材料品質好,不是茶粉是原葉茶,不是奶精是鮮牛乳;
2、外觀:注重顏值,不論是門店裝修還是奶茶包裝、飲品外觀都很時尚;
3、口感:由于增添了不少瑪奇朵、鮮奶系列,茶葉也強調產地特色如錫蘭紅茶、臺灣烏龍等,口感更地道;
4、選址:以商場店、寫字樓店居多,目標人群只指年輕上班族;
5、店面:面積更大,有的甚至上百平;
6、定價:20元左右的招牌產品價,比以前15元以下的均價要高,又低于星巴克等30多元的價格區間。
7、銷售:除店鋪銷售外,外賣必不可少,都市流行“下午茶”,下午茶時間喝奶茶。
總結:
日式茶道中有一個專用名詞:一期一會。“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著僅有一次相會。為此,作為主人應盡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點馬虎,作為客人也要理會主人之心意,將主人的一片心意銘記于心中,主客皆應以誠相待。做奶茶/茶飲品,雖然需要經常進行口味創新和靠攏潮流文化,但對顧客“一期一會”的精神確實不可少的,也許這才是品牌致勝的法寶。
(本文作者王平,微信heika168,如對內容有探討,請加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