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爆款菜品,下載餐飲咖APP
老式鹽菜墩墩肉
此菜其實就是咸燒白的改良版,只是將肉片換為肉塊,底部鋪入的鹽菜中另外添上了花生米和水豆豉,難道這兩處小小改良就能讓老菜重煥新?其實秘訣是在于自制的一款豆豉汁。融合了豆豉、干蝦、腐乳、花生醬的復合香味,使菜品從內到外透著一股特別的咸香,自然大受歡迎。
批量預制:
1、帶皮三層五花肉20斤改刀成大塊,下入清水大火煮15分鐘,用竹簽插后無血水冒出時撈出肉塊,趁熱在肉皮上抹老抽、糖色,肉皮朝下放入七成熱油,炸至皮面起泡時撈出,放入開水浸泡10分鐘,撈出改刀成小塊。
2、鹽菜3000克放入清水浸泡5小時去除多余鹽味,擠干切碎,放入凈鍋中干炒出香,盛入保鮮盒中加五香花生米2500克、水豆豉1200克、味精、雞精各200克拌勻。
3、每12塊五花肉碼入一個小碗,上面蓋入步驟2中拌好的鹽菜料300克,淋秘制豆豉汁40克,覆膜入籠大火蒸90分鐘即成。
秘制豆豉汁制作:
1、鍋入色拉油250克、豬油1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姜茸、蔥碎、干蔥頭碎各300克、蒜末200克大火爆香,接著下入水豆豉碎1000)克、陽江豆豉碎700克、干蝦碎300克(蝦皮提前干焙出香后打碎)炒出香味。
2、下廣合白腐乳180克、花生醬、芝麻醬各100克炒勻,淋入二鍋頭150克、醬油60克,撒陳皮末50克,添入香料水5000克中火熬30分鐘,打去渣滓即成。
走菜流程:
取一碗肉倒扣入盤中,撒香蔥碎5克即可上桌。
技術關鍵:
炸過的肉塊表面會出現很多黑渣,最好先用開水浸泡,否則會影響成菜賣相。
巖豆松茸
原料:
巖豆100克,姬松茸150克,青二荊條辣椒節50克,脆漿200克,肥膘肉、姜片、蔥節各少許。
調料:
鹽、醬油、鮮露、辣鮮露、味精、香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巖豆先用清水泡漲,再入高壓鍋并加適量清水和鹽,上火壓5分鐘后,撈出待用。
2、把姬松茸用清水稍泡后,入鍋加姜片、蔥節和肥膘肉煲好,撈出來瀝水待用。
3、往凈鍋里放油燒熱,把姬松茸下油鍋炸去多余的水分,撈出來瀝油。
4、把漲發好的巖豆一個個地裹上脆漿糊,入油鍋炸至色金黃時,倒出來瀝油。
5、鍋里留少許的油,下青二荊條辣椒節炒香,再倒入炸過的巖豆和姬松茸,邊炒邊加鹽、醬油、鮮露、辣鮮露和味精,最后淋香油起鍋裝盤。
大媽扒全茄
主料:茄子400克,豬肉末50克,姜末、蒜片各10克,香菜末、紅椒末、蒜末各50克。
調料:天邑頭道鮮醬油5克,天邑蠔油4克,味精2克,白糖3克,北康金黃醬、豆瓣醬各10克,水300克,色拉油適量。
制作步驟:
1、將茄子去掉兩頭,改連而不斷的十字花刀,待用。
2、鍋內入色拉油燒至5成熱,下茄子炸至成熟,撈出用勺子壓出油脂。
3、鍋留底油燒熱,下豬肉末炒香,加天邑頭道鮮醬油、味精調味,倒起。
4、鍋入色拉油燒熱,下姜末、蒜片、北康金黃醬、豆瓣醬各炒香,加水燒開,加天邑頭道鮮醬油、白糖,天邑蠔油調味,倒入茄子,慢慢燒至入味,倒入盤內,撒香菜末、紅椒末、蒜末、炒好的肉末,即可上桌拌勻食用。
版納野果酸湯魚
土法:
酸香的一道菜品,加上濃厚的湯汁,潤滑的鯰魚,圣女果的誘人,大香菜的清香,這是一道開胃的肉類菜品,吃了一口就停不下來。
原料:
鯰魚塊400克,焯過水香筍150克,西紅柿140克,香茅草7克,大香菜2克,圣女果15克。
調料:
姜片、蒜片各5克,A料(鹽2克,雞精4克,胡椒粉1克),糟辣椒20克,泡椒、姜片各10克,番茄沙司、蒜片各5克,西紅柿酸湯650克,色拉油30克。
制作方法:
(1)炒鍋中放入色拉油燒熱,放入姜片、蒜片炒香,倒入糟辣椒、番茄沙司,放入西紅柿熬制1分鐘,放入香茅草根,熬至西紅柿完全熟透,倒入兩勺酸湯,熬制1分鐘。
(2)倒入剩下的所有酸湯,放入A料調味,下入鯰魚塊煮熟入味,倒入盛有香筍片的盛器中,上面放大香菜、圣女果點綴,上桌即可。
美味烤兔子
原料:宰殺干凈的去皮兔子15只(每只重約900克),豬棒子骨2千克,老母雞1只(重約1000克),老鴨1只(重約2000克),鮮尖椒(放入五成熱的色拉油內小火浸炸5分鐘)300克,洋蔥300克,香菜根300克,生姜(放入五成熱的色拉油內小火浸炸5分鐘)200克。
調料:燒刀子白酒1瓶(60度,重量500克),廣東米酒1瓶(每瓶500克),李錦記柱侯醬1瓶(每瓶228克),李錦記海鮮醬1瓶(每瓶397克),玫瑰露酒1瓶(每瓶500克),海天牌生抽500克,味精200克,白糖400克,冰糖300克,雞精粉150克,鹽300克,小茴香10克,豬大油1500克,香葉10克,淮鹽、孜然面各30 克,香茅草10克,丁香4克,桂皮10克,八角8克,草果4個,白豆蔻5克,羅漢果2個,香菜10克,蓽撥7克,色拉油15千克
制作:
1、去皮兔子放入涼水中浸泡4小時,去掉血水;香葉、白豆蔻、羅漢果、小茴香、丁香、桂皮、草果、八角、蓽撥、香茅草洗凈,用紗布包裹。
2、將浸泡干凈的兔子分別用紗布包好,入開水鍋中大火汆10分鐘,撈出控水。
3、老母雞、老鴨洗凈,切重約100克的塊,洗凈血液后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鐘,撈出控水;棒子骨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鐘,撈出控水。
4、鍋內放入豬大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姜,香菜根、尖椒,洋蔥、、小火煸炒5分鐘,出鍋備用。
5、不銹鋼桶內加清水40千克、老母雞、老鴨、棒子骨大火燒開,改小火熬12小時成高湯,放入香料包、炸香的豬大油、姜、香菜根、尖椒、燒刀子白酒、洋蔥、玫瑰露酒、柱侯醬、廣東米酒、海鮮醬、冰糖、生抽、白糖、鹽、雞精粉中火燒開,用味精調味,入包入紗布中的兔子小火鹵2.5小時,撈出控水去掉紗布。
6、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熱時,將鹵好的兔子放入笊籬內,將燒熱的油淋至兔身上炸3分鐘至外皮酥脆,撈出反扣在盤中,上面撒香菜,配鹽、孜然面上桌。
特點:香酥軟爛,此鹵水鹵出來的兔子沒有腥味。
制作關鍵:
1、兔頭需要反復洗。
2、兔子一定要紗布包起來,否則鹵制2.5小時后肉質太爛不容易取出。
3、將兔子從紗布中取出時,動作一定要輕,否則易爛,而且必須用淋炸的方法。
備注:
1、大批量制作:平時可以一鍋鹵50只,放晾后連同紗布一起撈出,放入冰箱內冷藏。如果放置的時間太長導致兔子變涼,可以放入蒸鍋內大火蒸15分鐘左右,或者放入微波爐內中火加熱5分鐘,取出紗布,油炸即可。
2、由于兔子沒有肥肉,所以烹調后肉質都比較柴,一定要用大油來烹調。
3、鹵水可以重復使用,按照普通鹵水的處理方法處理即可。
麻醬芥末茄子
特點:
香酸味美,微甜,辣氣沁脾。
麻醬芥末汁介紹:
此汁在山東魯北一帶較為盛行,用其調拌葷素原料均可,也可作為菜肴的蘸喂料汁,風味小吃“麻醬芥末面”就是用其制作的。
原料:
茄子500克,麻醬芥末汁100克,鹽15克。
麻醬芥末汁配方制作:
配方(以1000克凈料計):芝麻醬600克,芥末粉250克,老陳醋300克,醬油200克,鹽15克,白糖100克,味精5克,姜末100克,香油10克。
制法:
1、將芥末粉用細紗布包好,放入碗中,用開水沖滿碗,將碗完全密封好,靜置30分鐘左右至芥末粉熟透,瀝干備用;
2、將芝麻醬用老陳醋、醬油溜開,調入鹽、味精、姜末,把熟好的芥末粉慢慢加入攪勻,淋香油即可。
注意事項:
選用精細的芥末粉是做好此汁的關鍵,芥末粉一定要全浸泡熟透,浸泡的時間非常關鍵,應根據水溫及芥末粉的用量酌情而定。
制作方法:
(1)把茄子去皮,順長切成1厘米厚的大片,加鹽腌入味;
(2)把茄子片上籠用中火蒸約10分鐘,取出晾涼,順長用手撕成寬條,碼入盤中。
(3)把調好的麻醬芥末均勻澆在茄子上面即可。
舉一反三:麻醬芥末肚絲,麻醬芥末面條。
廬山石雞
土法:
廬山石雞為江西廬山的一道名菜,廬山石雞具有“色澤深黃,肉質細嫩,香味濃郁,口味甚醇”的特點,深受食客喜愛。
廬山石雞:
生長在陰澗巖壁洞穴中,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強壯。因其肉質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廬山石雞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一般體重200克左右,大的重約500克。
此菜不能勾芡,將原湯自然收汁,火候要掌握好,石雞不去皮,蒜丁和小米辣出鍋之前放;煲仔要熱。
原料:
石雞600克。
調料:
菜子油60克,蔥、姜丁25克,胡椒粉2克,小米辣35克,A料(辣妹子辣椒醬15克,蠔油20克,鹽2克,陳醋、味精、雞粉各3克,高湯1千克),香菜3克。
制作方法:
(1)石雞去頭、去內臟,每只剁四塊。
(2)鍋燒熱,用油滑兩遍,入菜子油燒熱,下入石雞,煸干水分,再加入蔥、姜丁,再依次加入A料,蓋上鍋蓋,用小火燜熟。
(3)加入胡椒粉、小米辣,大火收汁,撒香菜即可。
干燒大蝦
初加工:
1.大蝦400克洗凈,剪去蝦腿、蝦須,挑去沙線,放入碗內,加鹽4克,姜、蔥各5克,料酒15克拌勻,腌漬入味。
2.大蔥50克去老葉取蔥白,切長6厘米的段;老姜10克、大蒜子15克均切成小顆粒;泡紅辣椒4個去蒂、籽,切長6厘米的段。
3.豬五花肉100克切成0.4厘米見方的粒。
制作方法:
1.炒鍋置旺火上,加色拉油1千克燒至七成熱,放入大蝦,炸至緊皮且色澤淺黃時撈出控油。
2.鍋內留底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豬肉粒、鹽1克,烹入料酒10克,炒至肉末酥香,放醬油2克炒至肉上色,投入泡辣椒、蔥段、碎米芽菜20克、姜粒、蒜粒炒出香味,摻鮮湯(剛剛沒過蝦),調入鹽、醬油、醪糟汁各3克,白糖5克,放入大蝦燒沸,改用小火慢燒,待大蝦入味后改用大火收干湯汁,放味精2克、芝麻油5克炒勻,簸勻起鍋,將大蝦擺入盤內,剩余料汁澆在大蝦上即可。
技術要點:
原料選擇:
干燒所選用的主料,大多是一些肥美多脂、質地柔嫩的動物性原料,如蹄筋、海參、鮮魚、大蝦、海參、鴨掌、鵝掌、仔雞、鴨子、兔子、五花肉、豬蹄,以及質地脆嫩或干爽的植物性原料,如冬筍、香菇。制作干燒菜肴的輔料,多選用能彌補主料鮮味不足,增加菜肴鮮香滋味,或能體現菜肴獨特風味的原料,如雞肉、火腿、冬筍、豬肉末、芽菜。
刀工成形:
對于體形較小的或質地細嫩多汁的原料,一般要保持原料的原形,即整料烹制,如魚、海參、大蝦、鴨掌。而對于體形較大的原料,或不便于食用的原料,如雞、鴨、五花肉、豬蹄、冬筍,則將其加工成條塊或厚片,再進行烹制。
油溫炸制:
大多數的原料在干燒前都需要油炸。下鍋炸制時,油溫一定要高,控制在六至七成熱最為合適。這樣原料一入油鍋,表面蛋白質受高溫后立即凝固,在原料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使原料在后續的烹制過程中不易散碎。接下來再用四至五成熱油繼續浸炸原料1分鐘-2分鐘(根據原料體形的大小會略有差異),去掉原料內部的水分,以便于燒制時調味后的湯汁滲入原料內部。
炸制時應該注意兩點:
若原料炸得過焦,后期燒制時味料不易浸入原料內部,且口味發硬;若炸得過嫩,原料燒制時易碎不成形,且原料內部水分去除過少,影響了原料對調味湯汁的吸收。
湯汁使用:
在湖南,烹制干燒菜肴所用的湯一般為二湯。干燒時湯量的多少,應根據原料質地老嫩、形體的大小,以及原料的多少來靈活掌握。原則上質老的、體大的、料多的,摻入的湯量就多;質嫩的、體小的、料少的,則摻入的湯少。
如果烹制時加入的湯汁過多,則原料已經熟軟了,湯還沒有收干,若繼續燒制,原料容易燒散、燒碎;加入的湯過少,各種調味料還沒來得及充分溶合滲入原料內部,原料也還沒有燒至酥軟,就已經湯干煳鍋了。
另外,制作干燒菜肴摻湯時,宜一次加足,若制作過程中發現湯汁過少,再次加入,則會對各調味料的充分溶合造成影響,最終影響成菜的口味。以制作“干燒魚”為例,摻入湯的量,以沒過魚的2/3為宜。
火候控制:
制作干燒菜肴,火侯的把控直接影響著最終菜肴的口味,以及菜肴制作的成敗。在制作時,原料下鍋后,應先以旺火燒沸,再改用中小火慢燒,最后再用旺火收汁。中小火慢燒可使湯汁中的調味料慢慢滲入原料內部,使原料外部與內部皆滋味醇濃,鮮香味美。
最后待原料入味且熟軟后,用旺火快速收濃湯汁而成菜,避免久燒,而導致原料散碎不成形。若制作過程中,全程均使用旺火急燒,則成菜后原料表面有滋味,而內部寡淡,就不能突顯干燒菜肴的獨特風味。
香煎臭鱖魚
特點:
香煎臭鱖魚是一道經典菜,但是這道菜的做法與傳統做法有兩大不同:一是臭鱖魚的腌制方法很有特色,二是上菜的方式和調味方法都有改良。
原料:
腌制好的臭鱖魚2條,清炒好的青、紅美人椒圈各50克。
調料:
菜子油200克,A料(蔥段、姜片、小米椒圈各10克,瀏陽豆豉、鮮紫蘇各5克,大蒜15克),料酒15克,高湯500克,蠔油5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
臭鱖魚腌制方法:
1、宰殺好的鱖魚25千克洗凈,在魚身上打淺淺的一字花刀。
2、將大蔥段、鹽各50克,生姜塊250克,料酒1千克,圓蔥碎1500克,鄉下人牌臭豆腐15瓶混合均勻,跟鱖魚拌勻后,將鱖魚一層層地碼放在容器中,密封腌制24小時即可。
制作方法:
(1)臭鱖魚略微清洗,用干毛巾吸干水分;不粘鍋內放入菜子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臭鱖魚,小火兩面煎至色澤金黃,取出控油。
(2)炒鍋內放入菜子油1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A料爆香,下入臭鱖魚,烹料酒出香味,倒入高湯,大火燒開,改小火煨5分鐘,放入蠔油、胡椒粉、味精調味,出鍋裝入燒熱的平鍋內,下入青、紅美人椒圈,上桌后加熱食用。
-END-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8款女性顧客最愛點的重口味菜品》
《10款讓顧客眼前一亮的夏季涼菜》
《10款酸辣味菜品,為餐廳帶來高流量!》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