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職業餐飲網 馬聰
說起 slogan(標語、宣傳語) ,你想到的可能是“怕上火,喝王老吉”,“累了,困了,喝紅牛”,“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其實,追求打動人心的 slogan 不是零售企業專屬,餐飲企業同樣需要。
比如你中午就餐時看到一家真功夫和一家快餐店,腦子里突然想起“營養還是蒸的好”,于是一頭扭進了真功夫。
很多品牌因為“會撩”而站在舞臺中心,也有品牌因為“不會說話”而失去消費者。
為此,小編匯總20余家知名餐企的slogan,看看“別人家”是如何一語直指痛點,一秒勾住顧客的心的。
01、海底撈
海底撈的slogan是啥呢?不知道也不怪你,畢竟小編一開始也說不上來。
不賣關子了,海底撈的slogan:“來自四川的火鍋……好火鍋自己會說話”。
首先,“來自四川的火鍋”,一句話就介紹完自己的品類,以及產品的賣點:正宗。
另外,海底撈的所有名聲,基本上都是以“口碑傳播”的形式建立起來,而“好火鍋自己會說話”,自然是再恰當不過的描述。
02、巴奴
巴奴最知名的slogan有三個版本:
>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更火的火鍋,排隊的人更多;
>深入原產地,精選好食材。
從slogan的迭代來說,是巴奴洞察到一些市場反饋,這三個版本分別對應巴奴在區域市場的三種狀態。
現在,巴奴在使用的是“越懂火鍋,越愛毛肚”,回歸到“產品主義”,也傳遞出巴奴要做火鍋界頭號專家的決心。
03、西貝
看看西貝是如何根據發展階段變更slogan的:
“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的鄉野與草原”。
這時西貝剛進入市場,slogan便先傳遞品牌西北菜的定位,介紹食材來歷。
“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谷雜糧”。
這時,西貝在地方范圍內已有一定知名度,slogan便具體介紹西北菜,并給“西北菜”下定義:牛羊肉+五谷雜糧。
“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這一階段,西貝已經完成了對消費者的教育,并在全國形成一定知名度,slogan立足于更長遠的定位。
04、蜀大俠
蜀大俠創立當年打出一句廣告語:“來成都必吃的火鍋”,這也是給消費者一個嘗試的理由,利用一切手段把消費者引進來。
現在的slogan是“我只做龍頭火鍋”,也暗示著其品牌格局的改變和布局全國的野心。
05、小龍坎
“總有一天你會來吃”,小龍坎的slogan充滿了對自身產品的信心,霸氣十足。
06、大龍燚
大龍燚的slogan由“老味道,解鄉愁”,升級為“讓世界愛上成都味”,有條不紊的海外布局正在努力踐行這句話。
07、豆撈坊
豆撈坊的slogan:牛肉還是鮮的好,豆撈坊鮮牛肉,4小時上餐桌。從食材出發,不僅強調了主打產品的新鮮,也給出了消費者消費的理由。
08、東來順火鍋
“承續百年爐火,再創二度輝煌”,主打情懷牌。
有些顧客對老字號、老味道有追憶,或者對家鄉有著特殊的眷戀,會對相應情懷的餐廳產生情感共鳴。
09、太二酸菜魚
“酸菜比魚好吃”,對于酸菜,太二可不是把它當做提味或是配菜。一句話,強力傳達酸菜魚中酸菜的不同價值,與對手拉開差距。
如同太二的品牌定位一樣,太二廣告語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眼便能記住。
10、鍋說
“一次用油老火鍋”——打“地溝油”痛點,強調“油”是一次性的,當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健康飲食,鍋說以此切入,別具競爭力。
這類廣告語赤誠相待,一針見血指出消費者最擔心的一面,讓消費者對其產生信任感。
11、全聚德/外婆家
“不到萬里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全聚德的廣告語就是針對外地人的,激發消費者潛在需求。
外婆家這則廣告語“我家就在西湖邊”,則是一個道理,針對杭幫菜愛好者,幫助消費者找回親切如家的感覺。
12、喜家德/香飄飄
“東北水餃的代表,全國真正突破480家店”,巧用門店數據為品牌背書。數字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精準,含有數字的廣告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可信賴的。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香飄飄當年在央視投放的廣告語:“一年賣出三億多杯,能環繞地球一圈,連續七年,全國銷量領先”。
13、武圣羊雜割
“成功是熬出來的”——這是武圣羊雜割第四次更迭之后的品牌宣傳。從工藝入手,羊湯最貴的不是里面的食材,而是熬湯的過程。
被放大的“熬”字,隱隱呼應著它們家主打的羊骨熬湯,也讓羊湯有了一絲“心靈雞湯”的味道。
14、張亮麻辣燙
“張亮麻辣燙,我們不一樣”,不僅從眾多麻辣燙品牌中脫穎而出,更是對年輕顧客一擊即中。
很多品牌都絞盡腦汁要抓住年輕顧客群,想讓年輕人看了有共鳴,就要清楚年輕人的普遍心態和核心訴求。同時,緊跟年輕人的時尚語境。
15、小小河邊魚
“吃魚莫如黃辣丁”,從產品入手,單點去深入,打造差異化,實現對消費者的認知教育。
當新客進店,毫不猶豫地選擇主打爆品黃辣丁時,小小河邊魚的目的就達到了。
16、豐茂烤串
“羊肉現穿才好吃”,強調新鮮羊肉。除了要向顧客解釋“我是誰”之外,豐茂烤串給出顧客明確、有打動力的購買理由。
豐茂烤串把最大的價值點放在產品上,突出現做工藝,來彰顯自己的差異化價值。
17、九毛九
“手工做好面”——針對面食機器壓面沒嚼勁、老面的痛點,強調面有彈性、新鮮。
在機器面盛行、速度為王的今天,九毛九依舊堅持傳統手工工藝,突出品牌對于手工面傳承和發展揮之不去的情懷。
18、很久以前羊肉串
“很久以前 只是家串店”店名改為很久以前羊肉串,廣告語改為:“羊肉來自每100平方公里只有1只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聚焦優質單品食材。
“扮土”做食材溯源,其實就是食材升級戰略,以優質天然食材做品牌符號。
不論品牌名還是 slogan ,都是為了占領顧客心智。《定位》說,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
很多時候,我們只記得“第一”,第一個在月球漫步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那么第二是誰?你還會記得嗎?
2013 年,巴奴火鍋改名巴奴毛肚火鍋,這不是一時興起。巴奴做市場調研時發現,很多顧客說是沖著毛肚好吃,菌湯好喝才來的,而不是服務。杜中兵說,既然調研結果是毛肚和菌湯,就要圍繞這點深挖。
于是,巴奴撤下了“本色本味”的 slogan ,打起了“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立刻把巴奴和其他品牌區分開。
2、擊中痛點:我為什么比別家好
農夫山泉有一句 slogan 廣為流傳,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一句話直接道出了水的來源和品質,山泉水給人予天然無污染的感覺。農夫山泉也因此得到很多顧客的青睞。
回到餐飲行業,媒體頻頻爆出小作坊臟亂差,使用地溝油等各種問題,吃得安全和健康成了多數人的急切的訴求。
顧客擔心什么,你就要去消除什么。
重慶火鍋品牌鍋說主打“一次用油老火鍋”。餐廳的每張桌子上都放著一瓶墨汁,顧客就餐后可以親手用墨汁毀掉鍋底,這自然打消了對餐廳使用“回收油”的顧慮。
用墨汁毀掉鍋底,無形中建立了你對餐廳的信任感
廣告對顧客心智的巨大影響。當然前提是,廣告反映了事實。如果是虛假廣告,把自己捧得越高,只會摔得越慘。
產品是 1 ,廣告是 0 ,廣告沒法撐起一個壞產品,但廣告可以讓一個好產品更快連接更多顧客。
類型三是建立認同感,引發與消費者有情感上的共鳴。
“成功是熬出來的”,武圣羊雜割的門口貼著這樣一句話。被放大的“熬”字,隱隱呼應著它們家主打的羊骨熬湯。也讓羊湯有了一絲“心靈雞湯”的味道。
成功是熬出來的。加油吧,少年!
1 點點的 slogan ,有種搖出美好的感覺
水平有限 slogan干了“為夢想北漂”這一碗雞湯
看到這些廣告語時,我們仿佛在和品牌進行一場對話,不經意間就戳中了敏感的神經。吃飯不止走胃,還走心。
麥當勞官網上掛著亮閃閃的“ I’m lovin’ it ”,飲料杯,包裝盒上也一直印著“我就喜歡”。
每次看到“ I’m lovin’ it ”,不自覺強化了我對麥當勞的喜歡
黃色的雙拱門 “ M”,歡快的音樂,高效的就餐流程,熱騰騰的食物,它們都是顧客喜歡麥當勞的理由,但又好像不止于此。
最高境界,無論怎樣,反正喜歡
與前 3 種招數相比,麥當勞的“ I’m lovin’ it ”頗有此時無招勝有招的韻味。不再是因為你是誰,我才喜歡你,而是我喜歡你,你愛是誰就是誰。反正我都喜歡啊。
小結:
看了這么多,各位老板是否可以將這些法則運用到自己的店上呢?
經典slogan一字萬金,廣告語是品牌之窗,但設計slogan時要注意,別絞盡腦汁卻誤入歧途:
1、圍繞消費者心智來展開;
2、不要玩高深、語言盡量戲劇化;
3、和別人不一樣、找差異;
4、和品牌發展階段相匹配。
再補充一點,文案slogan設計要和音視頻slogan有所區別。
音視頻,依靠廣告、輪播狂轟亂炸,就算語言邏輯不通,也可以不講道理的霸占消費者心智,就像腦白金文字要先讀懂,再轉化成認知。
廣而告之,廣而用之,才能廣而益之。一句有力量、能穿透顧客、擊中痛點的品牌slogan,至關重要。
文章來源:火鍋餐見、掌柜攻略,職業餐飲網整編
-END-
主編丨陳青編輯丨馬聰
后廚標語大全,員工有干勁,餐廳有規范!
餐廳生意差,自救第一步:站在店門口看3分鐘
靠一碗18元的自助手搟面,它從月虧14萬到3天扭虧為盈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