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過被工作壓垮的時刻:
可能是初入職場不知所措;工作幾年后進入瓶頸期感到迷茫;也可能是身居高位后不知如何管理團隊而困擾。
最近,中國餐飲巨頭——西貝,推出新書《西貝的服務員為什么總愛笑:賈國龍激勵3萬員工的管理哲學》。
作者賈林男通過這本書,給讀者帶來一套從個人怎樣實現自我激勵,到如何管理團隊,快樂奮斗的管理哲學。
截止9月2日,預售期9折,識別圖片二維碼購買↑
在一次談話中,任正非說:
“2000年前,我曾是憂郁癥患者,多次想自殺……
直到2006年,我在西貝莜面村吃飯,我們坐在大廳,有很多內蒙村莊的農民姑娘在唱歌,我請她們來唱歌,一首歌3美元。
我看到她們那么興奮、樂觀,這么熱愛生活,貧困的農民都想活下來,為什么我不想活下來?
那一天,我流了很多眼淚,從此我再也沒有想過要自殺。”
因為“西貝人”,任正非找回生活的動力,也才有了之后可以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華為。
而一個企業能給客人帶來能量,絕非個人的力量,而是源于企業對員工長期的培養、管理。
賈國龍在管理上,有一套獨有的理念。
他最常談到的,是“先分錢,再賺錢”:把最大利益放在激勵真正為它奮斗的人身上,這個企業才有走更遠更長的可能。
所以,即使擁有300多家直營店,23000多名員工,年度銷售額達到50多億元,甚至被多家投資機構鼓動上市,勸其成為下一個市值千億的海底撈。
賈國龍依舊堅持:“西貝永遠不上市,把利分給奮斗者!”
但讓23000多名員工,心甘情愿為西貝使出46000的雙倍力量,打造成治愈幾千萬顧客的餐飲巨頭,“先分錢,再賺錢”是遠遠不夠的。
《西貝的服務員為什么總愛笑:賈國龍激勵3萬員工的管理哲學》這本書,要談的正是西貝涵蓋各方面過人的管理之道。
西貝的管理都從員工優點出發,按照其獨有的個性、能力,合理安排崗位。
李鳳蘭原來只是西貝六里橋歌隊的帶領人,有一天卻突然被安排當新店店長。
她是慌張猶疑的,畢竟一個唱歌的并不敢有當店長的非分之想。
但賈國龍說:“都說唱戲的人最難帶,你能把歌隊帶得這么好, 換了多少茬人,標準從來沒降過,這個店長你一定能干好。”
唱戲的居然搖身一變成老板紅人,大家紛紛感到不服。
聽到爭議后,賈國龍去實地考察店面情況。
當得知李鳳蘭還沒賺錢,就花幾萬塊買一排燈籠的舉動時。他沒有像李鳳蘭預想那樣批評她,而是淡然地說了一句:“不多,能當店長。”
就這一句話,給了李鳳蘭莫大的鼓舞。
她說:“一個人的成長,如果上級不信任你,你什么都做不成。
他要不發現我,激發我的潛能,誰知道我是誰?我也不知道我是誰。他就給平臺、給支持、給錢花、給犯錯機會,賠了也不批評,就鼓勵。”
鼓足勁背水一戰的李鳳蘭經過兩年折騰,定慧橋店提前3個月完成全年利潤。
小到李鳳蘭,大到23000名員工,在賈國龍看來,只有讓員工呆在合適的崗位,他們才會迸發出強大的能力,最終服務于公司。
這是企業和員工達到相輔相成的最佳定律。
一身“壞毛病”的員工怎么用,怎么帶?日漸龐大的組織,該如何驅動,如何管理?走在企業發展的彎路上,企業家該如何激勵自我,走回正確的道路……
這些困擾著企業管理者、個人職場的問題,都將在《西貝的服務員為什么總愛笑:賈國龍激勵3萬員工的管理哲學》一一找到答案。
在這本書里,作者會談身居高位的賈國龍的管理理念——“誰犯錯,誰成長”:
2015年,由于開店心切,店長王小龍沒拿到營業執照就開業。幾天后被有關部門抓住,1分錢沒賺就被重罰100萬。
然而分部老大出面解決這件事,不僅自始至終沒對王小華提處罰,更沒說過一句重話。
當有人質疑西貝的容錯文化沒有‘度’,管理不成熟時,賈國龍卻大方回應:
“試錯就是試錯,沒有界限。西貝干部的權力很大,基于公司文化,完全有自由裁量權。”
他既不過問錢,基本不看財務報表,基本不簽字,花錢由員工看著花。也不過問底下誰用人,誰選人,誰負責。
賈國龍的取勝之匙正在于放權、信任,讓員工基于西貝文化和價值觀做事,在“摔打”中成長為打硬仗的好苗子。
也會談叛逆的職場小年輕——傳菜員許文濤:
如何把經常傳著傳著菜就把人傳“丟”,躲進庫房玩手機,到隔離店聊天的許文濤,最終引導成每天比伙伴更早到店,到山東開疆拓土的儲備店長。
賈林男在這本書的創作植根于西貝每個人。從基層到高層,個人到企業談管理,得出可行性極高的管理經驗。
連賈國龍都說:“賈林男用四年時間,鉆到西貝的肚子里,把西貝人研究了個遍。我覺得林男對西貝員工的了解超過了我。”
作者賈林男通過每一個真實的“西貝人”,每一段真實的西貝故事、經驗,讓想通過自我管理成長、初學企業管理的讀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借鑒到最可貴的經驗,找到最可行的方法。
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想法、有目標,想學習自我管理,進階為出色的管理者,一定要翻開這本書!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