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做咖啡館做得最好的其實就兩家:一家星巴克;一家COSTA。他們就像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一般不是開在對面,就開在不遠處。
有一天,星巴克咖啡發現最近生意越來越不好,而COSTA咖啡的生意反而沒有下滑,很奇怪,所以派人去打探,結果發現原來COSTA咖啡采用了新的營銷策略,就是他們的會員打折卡。
你可能會說,一張會員打折卡,就能造成如此大的威力,我不信?因為在我們周邊很多會員卡是沒有用的,對嗎?
不錯,但是他們的玩法不同。
當你走進COSTA咖啡點了一杯36元的拿鐵咖啡,準備掏出錢包付款時,服務員告訴你“先生你知道嗎?這邊價格36元的咖啡,你今天可以免費得到。”
此時你一定會很想知道,于是會問:“怎么得到?”
然后服務員會接著說:“很簡單,你辦理一張88元的打折卡,這杯咖啡今天就是免費的。并且這張卡全國通用,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到COSTA咖啡消費,都可以享受9折優惠哦。”
結果數據表明,有70%左右的顧客都會購買這張打折卡。
OK,此時你有沒有發現不對勁的地方,此策略可是一箭雙雕之計,非常巧妙,并且不為人知。
>>>> 擴充消費者第一筆消費客單價標題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每天有100個用戶,每個人消費36元,那么銷售額就是3600元,如果每杯咖啡的成本是4元,那么利潤就是:3200元,對吧。
那么推出打折卡之后呢?如果向100個人介紹有70個人購買了打折卡,那么就是(30人 x 36元)+(70人 x 88元)=7240元,如果每張卡的制作成本是2元,那么利潤就是:6700元,不難發現客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竟然增加了一倍。
更加神奇的是,用戶還感覺自己占了便宜,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對于用戶來說咖啡的價值是36元,所以辦一張打折卡88元,送一杯咖啡,88-36=53元,然后這張卡以后還可以持續打折,挺好的。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什么?直接告訴你,其實就是多花了53元,什么都沒有買到。
為什么這么說,原因很簡單,打折是建立在你消費的基礎上,你不消費,這張卡對你沒有半毛錢用,就算你消費那也是給他持續貢獻利潤。
>>>> 鎖住消費者
當你響應了COSTA咖啡的主張之后,你獲得了一張打折卡,就在你拿卡的一瞬間,其實他們已經鎖定了你的消費,為什么?很簡單,因為COSTA咖啡與星巴克咖啡定價接近,當你下一次要喝咖啡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張打折卡,所以你基本不會考慮星巴克。
ok,當然你也知道,星巴克也不是傻瓜,發現之后,他們也推出了“星享卡”,這個與COSTA咖啡的打折卡不同,營銷策略接近,也是在你消費的時候告訴你,先生其實這杯咖啡是可以免費的,然后賣卡給你,但是這張卡不能打折,可以積分,還有一些優秀的設計,例如:
親友邀請券:是指您一次性購買兩杯時只需要付一杯的錢 (含三張)
早餐咖啡邀請券:是指您早上11點之前購買任意中(tall)杯飲品,免費
升杯邀請券:是指您購買大杯飲品,只需要付中杯份量的錢。
這些設計第一可以讓你邀請小伙伴一起喝咖啡,其實就是讓用戶幫他們“抓潛”,后面兩張劵的設計,主要是讓用戶感覺值回票價,然后用戶感覺自己的身份發生了改變,有了莫名其妙的存在感。
并且星享卡的奇妙之處,是設計了“升級”體系,人們天性就喜歡升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看到上面寫的“玉星級”了嗎?當我們集齊5顆星星時,就會升到玉星級啦,玉星級又有各種優惠,而玉星級之后又會有金星級!!
1積分=1塊錢,50積分=1顆星星,也就是你夠250積分=5顆星星(好2的數字)時,可以升為玉星啦,大概是8杯咖啡左右的樣子。
寫到這里,不知道你有沒有茅塞頓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