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久石讓,喝著焦糖瑪奇朵,再來一塊抹茶蛋糕……如果是在普通咖啡廳里,你肯定很是愜意;可是如果是在醫院的咖啡廳里,抹茶蛋糕旁擺著一份等待結果的化驗單,你還會有輕松的心情嗎?在西方,醫院里有咖啡館是基本配置,因為他們時刻離不開那個味兒。可在中國的醫院里,開間咖啡館卻引發爭議——有人點贊,認為既能消磨時間又能調適緊張情緒;有人吐槽,“人擠人”治病就醫是件嚴肅的大事,哪有心思放松,我“浪費”時間喝杯咖啡,就得多排兩小時隊。
街角新開咖啡館,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但是,如果這家咖啡店是醫院開的呢?更為重要的是,老板娘還是醫院里的漂亮護士呢?
一、“邵逸夫”牌咖啡館
這家叫做“邵醫咖啡”的咖啡館,在邵逸夫醫院4號樓的南邊全透明的小樓里。
推開店門,彌漫在空氣里的咖啡甜香撲面而來。
咖啡館分上下兩層,占地面積240平米,可以容納70-80位客人。
大扇大扇明亮的落地窗,隨處可見的花卉綠植,還有老板娘精心布置的裝飾畫、工藝品、靠墊,讓人渾然忘了這是在醫院。
1月18日上午開業,第一天店里就售出了近700杯咖啡,150塊糕點。
這家咖啡館,是邵逸夫醫院的自主品牌。
它同時對員工和患者開放,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
二、美女護士做店長
邵醫咖啡老板娘單海鷹,原先是邵逸夫醫院普外科的護士。
她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咖啡,因此一聽到醫院想成立自己的咖啡品牌,并開始在院內搜羅負責人的時候,她二話不說就報了名。
瘦瘦小小的她從頭到尾忙活了一整年,隨著邵醫咖啡漸漸步入正軌,單海鷹也正式調離了臨床崗位,當起了全職“老板娘”。
現在的咖啡店里,包括單海鷹在內共有5位店員。
店內的招牌上羅列著各款咖啡飲品的價格。和外面咖啡店相差無幾的定價,員工還能享受七折優惠。
三、醫院咖啡什么味兒?
一杯熱拿鐵,不甜;一塊小蛋糕,不膩。
“嗯嗯,糖漿絕對不多加。”單海鷹說,一般店里的咖啡師做咖啡時,習慣摁三次糖漿瓶。“我們店里就摁一次,相當一小勺的量。”
再看糕點,顏色一律不太鮮艷,主打棕色、白色系。
“糕點都是用最健康的原料,沒添加劑。而用色素做的話,顏色都會比較亮。”單海鷹說。
至于杯型上,邵醫咖啡只有一個選擇:360ml,差不多算中杯,不同咖啡價格22元~28元之間。
這個量也是有講究,醫生們說,再多喝就不健康了。
咖啡師小魏說,從前一周試運營情況來看,人氣最高的幾款是摩卡、卡布奇諾和熱巧克力。
“等過完年,邵醫咖啡還會再招幾個人,直接將咖啡送到病房和手術室。之后還會開設咖啡講座、手工沖泡體驗。”
員工喝咖啡可打折,還能刷飯卡
“咖啡館選在這里,是考慮到4號樓的二、三、五層是食堂,員工吃完飯就可以很方便地沿著樓梯走到這里,喝杯咖啡,休息休息。”
咖啡館對邵逸夫醫院的員工有特惠:員工價大約是對外價的六點幾折,還可以刷員工飯卡。
營業時間也和一般的咖啡館不同,8:00-20:00。
之所以這么早就開門,是考慮到值夜班的醫護人員,他們差不多在這個時間點下班,可以去咖啡館吃點喝點提提神。
邵醫咖啡負責人說,咖啡館不以營利為目的,院方對它的要求是“三好”:環境好、服務好、質量好。
“醫務人員心情愉悅,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
早在籌備期,邵逸夫醫院蔡秀軍院長就想創辦一個屬于醫院自己的咖啡館。
“很多國際知名的咖啡品牌想與我們合作,但是作為一家有深刻西方建院背景的醫院,我們更希望能把醫院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將員工的需求與醫院品牌相結合,做出自己的品牌。因此,我們把咖啡館命名為‘邵醫咖啡’。”
這個想法受到了員工的熱烈歡迎。受歡迎到什么程度?
邵醫咖啡要招聘咖啡師和學徒的啟事,僅靠員工在朋友圈的轉發,就接到了100多個應聘者的電話。
咖啡館試營業的第一天就賣出700多杯咖啡;進的150份西點,下午兩三點就已賣光。顧客全都是邵逸夫醫院的員工。
許多員工在朋友圈曬出了咖啡館照片和試喝體驗:
“當工作成為一種享受,還有什么理由不微笑?”
“邵醫咖啡!邵醫文化,秉承邵醫原創理念,有空來坐坐!”
“邵逸夫醫院今天開始有自己的咖啡館了!”
蔡秀軍院長看到員工的反饋很欣慰:“邵逸夫醫院倡導的是以患者為中心、以員工為主體的理念,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和給予員工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占據著同樣重要的位置。醫院要創造一切條件,為員工提供最佳工作環境,這樣他們才會帶著非常愉快的心情,為病人提供高品質服務。”
這個裝有咖啡豆的玻璃罐里還埋著十幾枚卵石,卵石上留有開業當天來訪的院內外嘉賓的簽名。“我們蔡院長也來了,還點了兩份咖啡,一份美式,一份卡布奇諾。”老板娘單海鷹樂呵呵地說。
中午11:20,邵醫咖啡正式開業后的第一單外送服務來了。店員小杜麻利地裝上兩份咖啡,準備送去位于1號樓14層的血液內科護士站。
等電梯的時候,來醫院看病的大伯大媽們瞅著小杜一身特制的工裝圍裙,和手上小巧別致的紙盒,紛紛好奇地圍上來問這問那。聽說這是邵逸夫自己開的咖啡店,大伯大媽們更覺得稀奇了,表示一會看完病后一定要去店里看一看。
護士長錢穎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幸運地成為了邵醫咖啡正式開業后的第一位外送客戶。“醫護人員們平常都很忙,可能沒時間下樓去喝上一杯咖啡,所以我們也提供院內‘送貨上門’的服務。”老板娘說。
在商業層面上,醫院咖啡,已經成為一些咖啡企業跨界經營的選擇
最典型的是太平洋咖啡,目前已與北大國際醫院、伊麗莎白醫院等多家醫院達成合作。
“醫院”+“咖啡店”的跨業經營,不但為醫護人員、就診者及家屬帶來便利,同時充足的客流量,也為太平洋咖啡帶來了可觀的銷售。
例如,太平洋咖啡在上海仁濟醫院店一間僅有40平米的小小店鋪,每日銷售額可與上百平米的店鋪媲美。
咱大天津人對醫院咖啡館的接受度咋樣?
杭州的店家說,他們的生意很火,開業第一天就售出近700杯咖啡,150塊糕點。看來,杭州人民很是會享受啊,看病跟去圖書館沒啥區別啊。記者來到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院)進行探訪。
今日上午10時,走進中醫一附院的大廳,掛號排隊的人可謂人山人海,每個窗口前至少排了20人,雖說比不上總醫院的壯觀場景,也足以證明官方資料所言不虛——中醫一附院日均門診量近萬人次,2015年超300萬人次,位居天津市各醫院門診量前列。
可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廳一層的咖啡廳和茶吧內除工作人員外空無一人,記者在名為“美卡”的咖啡廳旁駐足40分鐘,才看到一位女士進門,急忙跟了上去。其實,咖啡廳的內景還是不錯的——
看上去20多歲的王小姐穿著很時髦,稱自己是第一次到中醫一附院就診,看到這里有家咖啡館,感覺很新奇。“我剛剛看完醫生,正在等驗血結果,點杯咖啡吃塊蛋糕,情緒能舒緩不少。”
咖啡館的價目表顯示,這里的價位和星巴克差不多,平均20多元一杯,除了咖啡還有柚子茶、大棗茶、紙杯蛋糕、布丁、華夫餅、果泥等。自王小姐離開去取化驗單后,小店便再無人進出,老板對記者說,所說他們布置的很溫暖,做食品也很上心,但客人一直很少。在咖啡館對面的茶吧,同樣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坐在柜臺后,無人問津。
客流這么少,為啥店家還在維持,是醫院自營還是個人承包,中醫一附院的總機人員表示對此事“不清楚”。前來就診的患者對咖啡廳都怎么看?正在排隊,略顯不耐煩的李先生說:“咖啡館確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息場所,我覺得挺好的。不過,誰會在看病的時候想到喝咖啡呢,實在是沒有心情。”
一位大姐則表示,醫院作為救死扶傷的場所,氛圍是緊張而嚴肅的。“人這么多,排隊時間這么長,四周都是中藥味,喝咖啡這樣的情調有多少人能接受?”
更有人提出質疑:“醫院各種病人都有,不排除有交叉感染的可能,食品的衛生安全怎么保障?即使院方說會定期檢查,心里總是膈應。這還好,是中醫院,要是在傳染病院開咖啡館,你說有人喝嗎?”
在網上搜索“醫院里的咖啡館”,評論者很多,有人認為這是醫院服務更軟、更人性化的一種體現;但也有人覺得,醫院作為治病的特殊場所,是否適合開咖啡館值得商榷,即使開了沒有人捧場也難以維持。你的選擇呢?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行周末/新金融傳媒/錢江晚報)(部分圖片來自騰訊新聞)
▲餐謀長聊餐飲 (AD:Canmouchang)
▲本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部分采編于各大媒體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及作者投稿,有些文章作者不 詳所以未注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END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