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香港與內地員工有哪些不同?以下內容是一位餐飲同行在香港工作一段時間的親身感受。《餐飲時報》為您特別報道。
香港員工8大職業素養
香港員工從不抱怨工資多少
工作中,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工資,總感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自己給酒店創造那么多利潤,但老板給自己的卻那么少,甚至認為酒店之所以生意好,全憑自己的功勞。于是,心里很不平衡,要么要求加薪,要么要求升職。一旦酒店滿足不了自己的期望值,就工作懈怠,抱怨連連。
王師傅說,在香港,從來都聽不到身邊的同事抱怨工資多少,這是他們的職業素養之一。員工第一天入職時,酒店就講好薪水及職位,員工按部就班地上班。工作努力、有成績,上級就會給你加薪,不用擔心自己的付出別人看不見。香港的管理層對待下屬都相對客觀、公正、不徇私情,員工對待薪水的心態也相對平和。
“是不是香港餐飲業員工薪水很高,員工很滿足,所以不抱怨?”記者問。王師傅說:“香港餐飲員工的工資也不高,比起其他行業來說,跟國內一樣,屬于低薪工作。比如我們酒店一般服務員工資每月在9000港幣,傳菜員8000港幣,但他們的消費很高,每月上班坐地鐵、公交車就要1000港幣,租房子每月要用三四千港幣,吃頓早餐要三四十港幣,這樣算下來和國內的薪水水平是大體一致的。”
工作不用監督,懲罰更是鮮見
采訪中,記者提出要看看王師傅所在店的獎懲制度,因為內地很多餐企都有成冊的獎勵、懲罰制度,遇到什么情況如何獎勵,做錯什么事情如何懲罰,甚至具體到一包餐巾紙、一個筷子套,都有很詳細的規定。
王師傅對記者的要求很驚訝,說:“這里哪有什么獎懲制度,這里的員工不用監督,更不用說懲罰了!”在香港的大小餐廳里,管理人員很少,基本都是一線忙碌的員工,沒有一家餐廳的管理人員要時刻盯著工作現場,觀察每個員工在干什么,表現如何,工作一切全憑自覺。
香港員工的擇業觀是,要么選擇這份工作,好好干,并努力證明自己能干好;要么辭職走人。王師傅說,香港人的職業感特別強,不論職位高低,也不論“高等工作還是低等工作”,既然選擇了,就兢兢業業,并時刻想著對得起自己的那份工錢。如果用獎罰督促自己的工作,他們會覺得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不用天天開會叮囑,不用做思想工作
香港的餐廳很少開會,更少開員工集體大會,沒有班前例會,也沒有班后總結會。那么,不開會,管理層如何安排工作呢?
王師傅說,比如今天餐廳有個大宴會,廚師長會在廚房內交代一下,講一下宴會標準或特別注意的地方;店長會給服務員說一下服務要求。通常時間不超過5分鐘,也不需要員工拿本子記錄,這時員工就稍微停下手中的活,聽一下就行了。因為平時的工作都熟記在心,只要沒什么特殊要求,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職責,用不著反復叮囑。
在香港,領導也不用給員工做思想工作。一項工作交代下去,領導就可以放心了,只有能力差辦不好的情況,不會有故意偷懶的現象。他們把工作當成自己能力的證明,即使再簡單的工作也會一絲不茍,因為如果連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誰還會請你去做復雜的工作?
不搞親疏關系,不請客送禮
在內地,服務員和經理拉關系,廚師給廚師長請客送禮,甚至過年過節都要“有所表示”,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但在香港,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大佬和廚房的兄弟也經常聚餐,除非大佬要請客,平時都是AA制;其他員工也是如此,吃飯、旅游都是AA制。”王師傅說,如果一個人專注于搞關系,別人會看不起他。
另外,不論是大佬還是店長,他們也“不吃那一套”,因為他們都要為自己的工作和業績負責:他們必須用最小的成本為老板創造最大的利潤,如果他們完不成任務或者業績不好,同樣也面臨炒魷魚;如果他為哪個員工開小灶,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工作時間從不閑著,做完自己的再做別人的
在香港,分工十分明確,每個員工都有明確的工作職責,所以每個人都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香港人工作十分講究效率,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兩個小時做完的事情絕不拖到兩個半小時。
“自己的工作做完是不是就可以休息了?”記者問。王師傅說:“自己的事干完,就幫著別人做,只要是上班時間,沒有人是閑著的,更沒有人是坐著的。我們的餐廳一天營業12個小時,這12個小時員工全部是在走動、在干活。沒有午休,一天沒有休息時間,上午有上午茶,下午有下午茶,工作12小時一點沒水分。幫別人干活也沒有人覺得委屈,因為他們只想著‘做好’,只有做好,才有前途,才有機會。”
不設領班主管,不用反復教導
在內地,一線服務員上級是領班,領班上級是主管,主管上面是經理,一級有一級的權力,層級分明,工作時也是反復教導。
但在香港,基本模式就是:前廳就是服務員和店長,后廚就是廚房大佬和一般廚師,層級非常簡單。香港員工不需要反復叮囑他怎么做,一件事情交代一次就OK了,但一旦出了錯誤,絕不允許再出現第二次。
香港員工很自覺,幾乎沒有遲到早退的現象,也不用天天考勤。王師傅說:“香港員工很少有穿皮鞋的,都是穿平底鞋,就為了走路快一點。”如遇請假,但沒有被準假,也不會有人鬧情緒,他們會跟沒事似的把工作干完下班再走。
店長廚師長什么活都干,與普通員工無異
在內地的餐廳廚房,一旦熬到廚師長的職位,就不再下廚炒菜了;店長相當于店總經理,更不會去拖地端盤子了。
但在香港,廚房大佬必須要炒菜,除了他對整個廚房的業績要負責,對人員要統籌管理,其他廚房內的活他都要干,和普通員工無異。
王師傅說,他所在餐廳的店長是一位職業經理人,在員工眼中,他的敬業程度和負責精神與老板沒兩樣,他把老板的事當自己的事,把餐廳當自己的餐廳。盡管真正的老板一個月就來餐廳一次,每次只是看看賬單和營業額,但這位店長“有老板在和沒老板在的時候,都是一樣工作認真負責”。在香港,為老板的事業負責,就是為自己的職業負責,這種觀念已經深入酒店職業經理人內心,即使最后辭職離開,也要值完最后一天班,干完最后的工作,才與大家道別。香港人的職業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5個人的活絕不6人做
香港員工做事專心,工作時話語很少,但絕不盲目蠻干,他們非常講究工作效率,以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工作,以最少的人力做出最大的成績。在香港,一人多職的現象很常見,但一職多人絕對沒有,5個人的活絕不6人做。因為香港人力成本很高,一般餐廳都存在10%左右的人員缺口,但一點不影響餐廳正常的經營和運轉。
王師傅說,在內地,很多餐廳都有備用人才,比起香港來,內地的“員工荒”根本不叫“荒”,同樣大小的餐廳,內地員工的配置數量比香港至少要多四分之一。香港餐廳最貴的就是“人”,管理中不可能有一個職位閑置,更不可能有一個多余的人。一旦忙起來,員工之間都要互相配合,一項工作共同完成。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關注賬號】
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官方賬號,點擊關注即可。或搜索公眾賬號cyykb111
【內容分享】
點擊右上角,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
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