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品人的
網上展會平臺
6月9日
敬請期待
“茶飲店的營業額2/3來自消費者,1/3則由同行貢獻!”這是最近一位業內人士提出的說法。
隨著茶飲的風口越來越大,似乎每天都有新品、新品牌出現。受媒體宣傳的影響,這些店不僅吸引著消費者,也吸引著行業中的人,包括各品牌老板以及他們的研發部、市場部工作人員等等。
花費幾十,甚至幾百元買飲品的“考察者”們究竟在觀察什么呢?
研發師:喝爆款、嘗新品、看動線
出于職業病,許多飲品研發師在看到或聽到某店有新品時,都會沖動的買上一杯。這些產品多為爆款和新品。
一位有著近15年研發經驗的“老師傅”表示,選擇去體驗的時間一般是打烊前或生意高峰時段。
他說,這兩個時段最能體現門店產品的真實情況。
打烊前員工下班的心情都較為迫切,無論是原料的新鮮度或操作手法上都會大打折扣,如果還能喝到一杯好喝的飲品,不僅說明該店員工的標準度高,同時間接的說明該店產品在研發上對于原料的穩定性、產品的品控方面都有下功夫。
而高峰時段,制作人員出錯的機率也較大。此時間段容易出現原料斷檔、制作混亂的現象。
許多人喝飲品,感覺第一次和第二次喝的不一樣,多在此時發生。比如因過忙,奶蓋未達到冷藏時間直接使用,蜜珍珠時糖量不準、時間不夠,茶湯過度萃取等等,都會造成偏差。
在多年的從業中,他形成了一個習慣,會根據網上或海報圖片先設想這杯飲品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口感。
點單后在不影響別人營運的情況下,會站在吧臺處觀看店員制作,從而印證自己的想法。
觀看店員制作他會注意這個吧臺的動線和原物料的隱秘性。店員的操作是否順暢大部分原因在于動線設計,如果一款爆款產品制作員工需要在多處取料,表明該店的研發經驗不足,很難相信能做出好的產品。
而原料的隱秘性則在于對產品信息的保護。以前的奶茶店所有的原料都裝于原包裝內,看過店員制作,一杯飲品基本上就能猜出制作方法和原料。
但現在,許多品牌則將原料放置于容器內,一方面是因為更方便儲藏,而另一方面是防止產品信息泄露,同時也能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感。
這位老師傅表示,通過這些他往往能判斷品牌或門店的研發狀況和督導能力。
運營者:產品推薦、精神面貌、著裝
多位擔任連鎖品牌運營督導職位或品牌老板表示,在巡店或考察別人店鋪時,更注重店員以下幾方面。
是否有推薦
產品推薦不僅是促銷手段,也是店員對自家產品了解度的體現。他們最怕的是問店員什么最好喝時,回答為什么都好喝。對于這樣的門店,往往不抱太大的希望。
在他們眼中,沒有誰家的產品能保證每款都好喝。這樣的回答會提升消費者的期望值,任由消費者自選,實則是門店或加盟總部沒有對產品行銷做規劃的表現。
一般推薦是選擇自家銷量高或新品進行推薦,或者根據顧客的訴求進行推薦。
精神面貌
“忙時忘了微笑,請見諒!”這句經典的服務提示語出現在許多餐廳、飲品店。雖然忘了微笑可能會被理解,但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看到店內員工玩手機、在店外抽煙、站在收銀臺前無人接待等表現無法接受。
這些考察者表示,開飲品店和打仗一樣,最怕輸的是士氣。他們在營運中也會出現沒有生意的時候,但會根據店面實際情況做調整,做衛生、培訓、試飲,總之不能讓店員閑著。并不是要去苛刻員工,而是如果一旦精神松懈,將會形成惡性循環。
著 裝
無論是直營型連鎖還是加盟型連鎖,都會給員工配備工服。但在這些觀察者的發現,很多店都未統一著裝,甚至有人穿著高跟鞋、拖鞋上班。這些現象不僅出現在一些小店,許多裝修別致的連鎖品牌也時常出現。
工裝其實代表的是店面、品牌形象,加盟總部或連鎖公司一般都會對著裝有要求。
如果員工出現未穿工服即上班,不僅會對店面形象有損害,更為重要的是其管理水平也被暴露,員工連工服都可以不穿,產品制作、衛生等方面是否也按標準執行,很難想象。
在考察別家店鋪時,其實也是對自己的門店進行自檢。發現優秀品牌值得借鑒的做法,找出自身不足的地方,才是考察的真正目的。
花費幾十元、甚至幾百元買飲品,如果僅僅是評價好不好喝,那不是探店,而是給競爭對手做貢獻。
“快報杯”中國創意飲品大賽
說明書
贊助商
承辦商
全攻略
點擊相應圖片,了解詳情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找原料,請點擊下方LOGO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