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2018“快報杯”中國創意飲品大賽報名通道。
線上網絡比賽直通車
近日,中國私募基金前100強品牌的融資曝光及《投資界》的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后,進入餐飲的金融資本機構開始減少。以資本的投資周期計算,2018-2020年將出現一大波退出潮。新茶飲是否會受沖擊?
融資只是餐飲企業發展路徑之一
沒有好壞之別
近期發生在餐飲界的兩件事,在業內引發較大關注。
一是奈雪的茶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60億,被尊稱為茶飲“獨角獸”。
二是此前,著名作家、導演張嘉佳和“褚橙”策劃人蔣政文合伙創立的“卷福和他的朋友們”餐廳倒閉。
一個是“飲”,一個為“餐”,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兩件事有一個共同點,都涉及到了資本投資問題。
“卷福和他的朋友們”,是一個既有眾籌又有金融資本關顧的餐飲明星品牌。它的倒閉,并不是個例。
倒閉的原因何在?2015年前后出來混的餐飲項目,到了“總要還的時候”了。這個“還的”正常周期,約為兩年。要么,賺了錢“功成身退”;要么,虧了錢撐不下去。
或許,我們用“資本生命周期”與“網紅品牌生命周期”曲線來研判“卷福和他的朋友們”更加中肯。噱頭過后,沒乘機修煉好內功,自然難以避免由盛轉衰這一歷程。
2
第二波退出潮即將來臨
資本退出出現預期參考
不久前,來自中國私募基金前100強品牌的融資曝光及《投資界》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外大型投行2017年幾乎全部撤離或者轉戰非餐飲的大消費領域,例如國際CVC、高盛、賽富亞洲,以及國內的英諾融科、青驄資本。
但是,很多餐飲人卻出現了近三年餐飲投資很熱的錯覺,原因在于大量天使投資人與戰略投資者涌現在餐飲人身邊,同時出現的還有大量的孵化器和戰略投資平臺。
其實,目前主要是弘毅、天圖、紅杉、IDG等少數幾個投資機構在戀戰而已,大量碎片資本都是小打小鬧。
資料顯示,2014-2017年間,餐飲業共發生65起并購事件。其中2014年弘毅以近95億人民幣并購了Pizza express,2017年中信資本以近140億人民幣并購了麥當勞中國,成為了年度并購事件的主體。
但是,刨去這些個別的重大案例來看,近年來餐飲行業的并購熱度是有所下降的。
特別是2018年,證監會還對上市公司并購企業也提出了各類隱形門檻。融了資的品牌,若實現不了IPO,并購又沒戲,當初你是怎么要求資本的,未來資本就會怎么要求你。
小編了解到,2014-2017年,金融資本的退出方式中,6例為IPO,例如絕味食品登陸A股主板市場,周黑鴨、呷哺呷哺“曲線救國”,通過港交所上市等。還有3例是股權轉讓,2例是并購,2例是回購。
有分析師認為,2018年-2020年,金融資本對餐飲即將啟動第二波退出潮。
這一波與第一波不同的是,涉足餐飲品牌數量龐大、涉及金額普遍較多,而且1年內是完成不了的,前后將需要3年周期。
更有甚者認為,這一波可能會有一二個震撼的餐飲資本(譬如IDG、弘毅、天圖),突然退出一兩個震撼的餐飲品牌,從而上演一場跌宕起伏的餐飲大片。
3
新茶飲可否獨善其身?
提高內功是關鍵
那么,作為餐飲領域的新秀,新茶飲可否獨善其身?
有分析認為,近幾年來,隨著資本的介入,奶茶店的成長空間很大。他們加快速擴張,通過自營模式來保持品控。
單從市場規模、體量的角度而言,中國茶行業的規模是一個千億級的大市場,其增長動力十足,尤其在融入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角色之后,其增量想象空間巨大。
也有不同觀點認為認為,奶茶行業的發展其實是圍繞著消費升級進行的,行業天花板也愈來愈近。
尤其是在行業爆發階段,瓶頸是生產端,基本上生產出來什么就能賣掉,這點和奶茶初期搶錢的階段很像。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兩三年,市場會進入洗牌和穩定發展期,大的品牌會出現,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街邊店會被迅速擠壓,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專業調查公司歐睿國家的相關數據就是最好的印證。
總之,茶飲品牌在生活化和年輕化這條路上留下的課題還有很多,并且隨著全球關聯品牌競爭的加劇,資本的涌入、需求的極度細分,體驗升級的標準越來越高,茶飲品牌排位賽定會異常激烈。
“快報杯”中國創意飲品大賽
說明書
贊助商
承辦商
全攻略
點擊相應圖片,了解詳情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找原料,請點擊下方LOGO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2476.html